清浅白石滩_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全诗

       现在,请允许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清浅白石滩的相关信息,希望我的回答可以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清浅白石滩的讨论,我们开始吧。

1.形容白色的诗句不带白字

2.白石滩 赏析

清浅白石滩_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全诗

形容白色的诗句不带白字

       1. 关于形容白色的诗句

        关于形容白色的诗句 1.形容白色的诗词

        1、《论真白色》——年代: 宋 作者: 贾似道

        白头白项翅如银,上手观来一似冰。

        枣红牙齿如针利,总无骨肉似将军。

        2、《豆花》——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西风篱落草虫鸣,唤起书生啜菽心。

        雨瓣霏霏成晚荚,霞英蔼蔼烁秋阴。

        三年得谪非无乐,七步燃萁谩有吟。

        请看种分红白色,南山南下此苗深。

        3、《真三段》——年代: 宋 作者: 贾似道

        紫头青项有毛长,金翅生来肉带苍。

        两腿圆长班白色,红牙一对没人当。

        4、《菩萨蛮》——作者: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5、《月夜忆舍弟》——作者:唐代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2.形容白色的古诗词,

        1、《论真白色》——年代:宋作者:贾似道白头白项翅如银,上手观来一似冰。

        枣红牙齿如针利,总无骨肉似将军。2、《豆花》——年代:宋作者:董嗣杲西风篱落草虫鸣,唤起书生啜菽心。

        雨瓣霏霏成晚荚,霞英蔼蔼烁秋阴。三年得谪非无乐,七步燃萁谩有吟。

        请看种分红白色,南山南下此苗深。3、《真三段》——年代:宋作者:贾似道紫头青项有毛长,金翅生来肉带苍。

        两腿圆长班白色,红牙一对没人当。4、《菩萨蛮》——作者:晚唐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5、《月夜忆舍弟》——作者:唐代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3.描写白色的诗句有哪些

        1. 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3.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4.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5. 春晚绿野秀,岩高白云屯。--谢灵运《入彭蠡湖口》

        6.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刘昚虚《阙题》

        7.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王建《十五夜望月》

        8. 草青临水地,头白见花人。——唐·白居易《感春》

        9.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0.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11.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韩谏议》

        12.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王维《少年行》

        13.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唐·杜荀鹤《江下》

        14. 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无名《天净沙·秋》

        15. 千里黄云白曰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唐·高适《别董大》

        4.有关白色的诗句

        1、唐代王维《白石滩》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译文:清澈见底的白色的石浅滩,嫩绿的蒲草可以满把采摘。

        一群少女住在绿水两旁,趁着皎洁的月色洗衣浣纱。2、唐代李白《观放白鹰二首》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

        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寒冬十二月,苍鹰八九毛。

        寄言燕雀莫相啅,自有云霄万里高。译文:八月的北疆,风高气爽,北疆的老鹰全身是白色如锦的羽毛。

        单独飞行的时候就像一片巨大的雪花飘,可是它却可以明察百里以外的毫毛。3、唐代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暮去朝来淘不住,遂令东海变桑田。译文:白色的浪花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海浪从不停歇地淘着沙子,于是沧海桑田的演变就这样出现。4、唐代李白《白胡桃》红罗袖里分明见,白玉盘中看却无。

        疑是老僧休念诵,腕前推下水晶珠。译文:刚才分明看到那姑娘绣花红衣袖衬托一个白晃晃的东西,怎么一放在白色瓷盘里却什么也看不到了?这玩意就像老和尚念完经以后,从手腕上退下的晶莹剔透的水晶珠。

        5、明代王世贞《登太白楼》昔闻李供奉,长啸独登楼。此地一垂顾,高名百代留。

        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欲觅重来者,潺湲济水流。

        译文:我听说从前李白曾独自登上这楼台,吟咏诗作。他一来到这里,此地和他的大名就一起百代流传。

        白色的云彩悠悠的飘着,海上霞光映照,明月皎洁升起,秋色宜人。潺湲的济水流淌,尽阅古今,却是再找不到那曾来过的人了。

        5.关于“白色”的诗句至少20句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黄天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自别家来生白发,为侵星起谒朱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鸿飞冥冥日月白,青枫叶赤天雨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平明寻白羽,没入石棱中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霍糖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 白头挠更短,浑欲不胜簪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6.形容白色的句子

        1. 白色日光,我看见候鸟盘旋,我们就在这样的时光里成长,突然觉得……

        2. 依稀是旧时节,城门上下弦月,白色身影,夜色如水清冽,借我一刻光阴,把你看得真切,身后花开成雪,月光里不凋谢。

        3. 路边有一些路人放下的白色雏菊,细碎的花瓣被秋风吹拂着,铺了一地。

        4. 也许思念,就如颜料倾倒在白色画布上,漫过蓝色的海,命名为忧伤。

        5. 我喜欢丁香,白色的粉色的,盛开的枯萎的,我全部都喜欢。就像喜欢她一样,无论她是什么样子,长发短发,是我的或不是,我全部都喜欢。

        6. 有时我认为白色是最肮脏的颜色,因为它可以轻易被其他颜色污染,而黑色则是最纯净的,可以包容任何事物。

        7.描写白色的句子

        忧郁的白色

        淡淡的白色

        耀眼的白色

        凝乳般的白色

        如冰如雪的白色

        熠熠生辉的白色

        是这样的吗?如不够,还可继续提供。

        纯洁的白色 圣洁的白色 恬静的白色 幽静的白色 清丽的白色

        无暇的白色 淡淡的白色 刺眼的白色 冷寂的白色 明亮的白色

        神秘的白色 典雅的白色 醒目的白色 惨淡的白色 茫茫的白色

        冰冷的白色 优雅的白色 一尘不染的白色

        8.形容人白的诗句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庄子·逍遥游》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世说新语·容止》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皎皎兮似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回风之流雪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秋水横波绝妩媚 花影扶疏乃天姿

白石滩 赏析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谈王维的诗歌创作

       肖旭

       王维出身于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期就有才名,以天宝初年为界,王维的思想、创作可以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热衷政治、奋发有为的人,有比较进步的政治倾向;后期的主要生活是啸傲山林和吃斋俸佛。天宝以后安史之乱前,他的生活热情还没有完全消失,对大自然还是有浓厚的兴趣,还能写出许多优美的诗来。安史之乱后的五年,他心灰意冷,再也写不出什么好诗来了。王维既缺乏李白的叛逆精神,也缺乏杜甫的忧民的品格,又缺乏陶渊明那种崇高的生活理想,最后为了远祸全身,选择了隐逸的道路。他有田园,有俸禄,过着悠哉的享乐生活。

       他的诗歌刨作也随着思想的变化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政治诗边塞诗,后期多作山水田园诗。通常看来,人们总是把王维看成田园山水诗人,实际上从上述讲到作品来看,王维的成就决不仅限于山水田园诗,他的边塞诗有三十多首,而被称作边塞诗人的王昌龄还不过有二十几首边塞诗,应说王维是盛唐时期全面诗歌刨作的典型。

       王维诗歌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类,政治感遇诗。王维早年写了一些政治诗,在诗中他抨击权贵,不满现实,揭露了在繁荣的外衣掩盖下日趋腐化的政治,有一定的社会政治意义。如《寓言》其一,讽刺贵族子弟的轩贵,不过是出身显贵,没有什么功德可言。并且抨击了他们“斗鸡平乐馆,射雉上林园”的声色犬马的腐朽享乐生活。《偶然作》其五,则将“斗鸡者”,“黄金买歌笑,用钱不复数”的骄奢生活,与儒生“读书三十年,腰下无尺组”的情况加以对比,表现出怀才不遇的情绪,和李白的诗有相同之处。李白在《古风》诗中揭露“斗鸡小儿”、“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在《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中抨击那些喧赫一时的人物“君不能狸膏金钜斗学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并且也与自己的“白手为儒身背青”进行了对比,只不过王维缺乏李白那种叛逆精神,所以诗写的一般化,显得温柔敦厚,缺乏力量。

       第二类,边塞诗。这一类诗描写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战斗场面,赞扬了爱国将士的英雄杀敌气概,刻画了边塞的景物。有些虽写军中之事,但也概括表现了封建社会寒门知识分子的一般命运,寄托着一种普遍的怨愤与不平。他的《少年行》写“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意思是谁不知道边塞的艰苦,但是纵然死了,爱国的侠气是会流芳百世的。在《少年行》其三中,他还赞扬了少年英雄“一身能擎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的毫无畏惧的情态。王维笔下的这些少年英雄充满着为国牺牲的豪情壮志,又有克敌制胜的武艺,与建安时期曹植笔下“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的少年英雄相似。在这些少年英雄身上,寄托了作者的爱国思想和豪壮的英雄气概,表现了盛唐的精神。

       除了这些表现积极向上的边塞诗外,王维还有些政治性很强的边塞诗,像著名的《陇头吟》、《老将行》,都是写宫中赏罚不明,为潦倒的老将鸣不平。《老将行》与《少年行》应联系起来谈,今日雄风犹存的老将,何曾没有英姿勃勃誓死如归的少年那股劲头?而今天这智勇双全的少年,安知明天成了不被人遗忘的老将?对比之中,社会的黑暗与不平被作者揭示的十分深刻。另外,王维善于描绘边塞景物与风光。如《使至塞上》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久为传诵的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称之为:“此等境界可为千古壮已。”

       王维精通音乐,长于绘画,诗创上更显示出了全面的诗歌才能。在艺术上的多方面造诣,使他成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代表人物,他在盛唐之初就早已成名,反映着整个诗坛欣欣向荣的普遍发展,也正是在这普遍发展的基调上才出现了李白、杜甫这样更为突出的诗人,正因为王维全面反映了盛唐时期生机盎然的气氛,我们才说他是盛唐时仅次于李、杜的作家。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诗评》说:“诗总不离乎才也。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句句皆合圣教。”对王维评价虽有过矣,但仍可见王维在盛唐诗坛上的地位。

       王维的诗歌成就除表现政治、边塞诗之外,在山水田园诗上他也是开一代风气的人物。他的山水诗代表作是《山居秋瞑》、《鸟鸣涧》;田园诗代表作是《新晴野望》。他的山水诗能揭示大自然的幽静恬适之美,也能表现山水的雄伟气魄,如《终南山》、《汉江临眺》。田园诗则反映了农村的幽闲情绪,他《辋川集》的—些小诗如《鹿柴》、《竹里馆》等,都刻画了—种空寂的境界,与作者佛家消极思想有关。

       王维的诗富有诗情画意。早在唐天宝年间,殷瑶《河岳英灵集》即有“在泉为珠玮,着壁成绘”的赞誉。到了宋代,大文豪苏轼《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从此,“诗中有画”,便成了王维诗的定评。

       诗与画作为艺术形式,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不同的。西晋时陆机说:“宣物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上第307页)。他一语道出了诗与画的根本区别,“宣物”与“存形”。虽然诗画本质不同,但诗与画之间却有相通之处。古希腊诗人西摩尼德斯最早指出:“画是一种无声的诗,诗是一种有声的画”(《拉奥孔》第216页),古希腊著名诗人贺拉斯也说过:“诗歌就象图画” (《诗学·诗艺》第156页)。诗与画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辩证关系,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得到较好的处理。这一基本特征:

       首先体现在对立统一上——诗、画之美。

       中国古代绘画讲究点线面、虚实等关系的处理,也注意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构图,这些技巧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应用得十分成功。“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两句诗有点:日;有线:江与潮;又有面:天、地、湖。诗句应用多变的视角,把点线面糅合在一起。“日落江湖白”是由仰视到俯视,“潮来天地青”是由平视向仰视和俯视滑动。这样看去,景物层次分明,既渐渐近来,又层层推开;太阳是远景,江湖是中景,白色是中近景,潮是中远景,地是近景,天是近景,中景、远景兼而有之。这些横线条使整个画面显得宽广、深远。没有落日这个点,就看不见线条状的江和潮,也看不清天地这些面及面上之色,没有江这条线和湖这块面,泛光之白就无从着落,同样,没有潮这条线,天地这块面也不会因为空间被潮占有而暗淡下来呈现青色。对立的点线面结合得如此妥帖,读之宛如观赏一幅巨大的山水画横卷,让人领悟到雄浑壮阔之美。“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诗句都有同工异曲之妙。

       王维山水田园诗中的虚实关系也处理得较好。“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眺》),作者没有从江水本身落笔,而着重描绘与江水有关的天地。对滚滚的江水,仅用一个“江”字来实写,对江水之势,却不惜用“流天地外”四字虚写。写山,作者运用亦实亦虚的手法,山是实的,又是被虚化了的,一眼望去若有若无、朦朦胧胧。中国古代画论云:“山不足,烟雾就。”作为画家,王维不但深通此法,而且对此法进行再创造。《汉江临眺》一诗,王维所写的不是烟雾,也不是云雾,而是汉江汹涌波浪奔腾所造成的“水气之雾”。王维以“水气之雾”写山色的似有若无,并非要表现山之本身,而是以虚写实,进一步衬托汉江水势之大之烈。这样的虚实相生,无疑会启迪读者充分调动生活经历,活跃思维记忆去想象汉江气势,进而去领略自然山水的壮丽美景。

       其次表现在绘画技法上——构思、落墨之美。

       在诗歌结构上,善于“经营位置”,将个别的景象组合成十分和谐而又生动的画面。如《渭川田家》前八句“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中罗列了许多农村生活的迹象,看似散乱,但第九句“即此羡闲适”用“闲适”二字一点,就将景物贯穿起来。这种谋篇构思,是深得画理的。在画面安排上,则注意虚实、远近、大小的处理,犹如一幅优秀的山水画,既有多层次的逼真描摹,又有夸张的“诡状殊形”的笔法,还适当地留有空白,给欣赏者以想象的余地。

       运用绘画从大处落墨的技法,简约而宏深,纲举目张,落落大方。如《观猎》“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一上来就从打猎的高潮写起,接着展开一系列飞动的画面:“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鹰的锐利和马的快速,衬托了打猎的热烈气氛和猎人的高超技艺。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笔墨洗炼,节奏快速。最后两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以平稳舒缓来衬托刚才的纵横驰骋,使人感到余味无穷。

       以构思精巧和语言的新鲜见长。《送沈子福归江东》是一首送别诗:“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浆向临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罟”,网,“罟师”,渔人。这儿借指船夫。临圻,河流转弯处。船走到那里渐渐看不见了,我自己不能陪你回江东,可我的相思之情可以—直陪你到江东。诗人把“相思”比成“春色”,实在是非常新鲜的写法。—来可看出相思的情感,二来毫不感伤,“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一路上你可以看到两岸的春色,那么我的相思也就像春色一样的随你一起回到江东。在王维的诗中,“客舍青青柳色新”也好,“夜静春山空”、“时鸣春涧中”也好,到处是—派富于生机的春色,到处都有春色的绿意。这绿意化作月光,变作鸟鸣,融成别情,构成了王维诗歌的新鲜气息,显示了他构思的精巧和语言的新鲜。

       再次展现在对立统一上——形、神之美。

       我国的古典文艺,特别是诗与画,从来强调“传神”,要求“以形写神”,与西方艺术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模拟相比较,中国古代艺术更侧重于思想感情的表现。如果仅仅将诗写得逼真如画,还算不上最高境界。必须在这“画”中饱含人的气质、性格、意趣,兼诗情画意之美,得情景交融之妙,方为上乘。王维的许多山水田园诗,在形似的基础上力求神似,达到了“意境两浑”的境界。不追求词藻的华美和逼真细致,而是力求以淡淡几笔勾勒一幅画面,表现一种意境,给人浑然一体的印象,并在其中表现诗人的性格。

       《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仿佛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既描绘春山月夜的美景,又透露出隐居的诗人对自然的无比热爱。“人闲桂花落”是静中有动,花落的动态反映出人的闲寂。“夜静春山空”仍然是在渲染静的气氛。“春”字不是闲笔,花香、月明、鸟鸣都与春天有关。说月夜之中的空朦、柔和、闲静,正是春天所独具的,这是在动态中写静态。月夜静而不寂,春山空而不虚。先是春桂自开自落,散发出缕缕幽香。接着又有“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那山鸟不时传来阵阵鸣叫,后两句明写动态,实写幽静。在对比中突出了前两句所写的静。第三句写月光静静地照进鸟巢,使鸟儿在寂静中惊醒,误以为是天亮了,它们叫着迎接天明。而当夜光渐渐移去,这里的鸟沉寂了,它们又安心地睡下,那边的鸟儿却又因月光的照射鸣叫起来。月光渐次照着不同的方位,空山之中远远近的鸟儿发出断续的叫声,“时”不但极其精细地写出景物特征,包含了作者丰富的感受,而且在听觉上造成了动与静的对比,从而烘托出了春山月夜的幽静,安详而又生动。静与动的对立统一,就是这首诗在艺术上的主要特点,也是王维许多山水诗的共同特点。可以说“静”字是理解王维山水诗的—把钥匙,因为有了“静”就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描写了山间秋天傍晚雨后的景象,首联“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紧扣诗题,展现了山居秋瞑的画面。“空”字点化了夜静山空的环境及超脱尘世的心境。颔联及颈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清幽而又有生气,就像一个个巧妙的**镜头,表现出诗人安适闲逸的情怀。具体生动地描绘了山居秋瞑的景物:雨后的素月,清朗明亮;山间的松林,稀疏高洁;石上的清泉,凉爽清畅。“照”“流”二字赋于静景以动态,构成宁静清幽、明朗流畅的境界。竹林传来笑语,浣女披月而归,莲叶竦竦而动,渔舟破叶飘下,由景及人,构成活泼轻快、生机盎然的境界。此二联以动衬静,以声衬幽,声光色态,相宜相衬。尾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点出随顺自然、长留山间的情意,“留”与首句“空”照应,达到人与物化,心与境合的境界。全诗清新幽美的秋日山景和悠闲静穆的隐居意兴和谐契合,意境浑成优美。用语言描绘出一幅仿佛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图画,而且是一幅有声的图画。动与静、情与景的对立统—,使画面、音响、动作乃至花草的芳香,巧妙地在诗中融合起来。这就是苏轼所评价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吧!

       总之,从王维淡而有致的画笔中,往往能感受到宁静,淡泊的心境,给人以富有哲理的联想。

       第四体现在绘画色彩上——浓、淡之美。

       根据现代心理学的分析,色彩较之于线条更易被人接受,是最易进入记忆的物象。作为画家的王维,讲究色彩的运用,赤橙黄绿青蓝紫无不入诗。在不少诗中,他采用多种色彩,生动表现大自然的多姿多彩,色泽丰润。并且善于研究和发现在不同环境下色彩与人的情绪的联系,通过恰当地描绘物象的色彩来渲染情感,烘托意境。王维诗常用绿、青、浅蓝、银灰等色调,给人以清新的美感,这与他诗歌要表达的恬静的意境息息相关。王维这一支闪光蘸彩的诗笔就像魔杖似的,所触之处,都点染出无比美妙的光色变幻。请看:“绿艳闲且静”、“柳暗百花明”、“积翠纱窗暗”、“红衣浅复深”、“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鰲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诗人把光色的明暗、深浅、浓淡、冷暖、干湿、动静、远近,一一描写出来,创造了一个神奇的色彩世界。这个色彩世界,同时也是他的感情世界。《送刑桂州》中:“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上句写江湖反射落日呈现一片白色,下句写整个天地弥漫着潮水的青光。阴郁、清冷的“青”、“白”二色,成了这幅江湖夕照图的基本色调,反映出诗人送别友人时心境的忧伤、悲凉。又如《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整个画面,笼罩着迷蒙翠色,那嫩润、空灵不正是渗透着作者投身于大自然中的愉悦之情吗?

       然而,中国古代画往往以单色调的浓淡来表现色感,这在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中有大量的应用。“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白石滩》),这四句诗给予人的总体色感是浅色的,水是清白的,石是白的,纱是白的,月光也是白的,它们给人的感觉是和谐的。在这种和谐中,差异仍然可见:水乃无色透明,本身无所谓色彩,因水下与水上之石显出了白色,故见水之清彻之白,与水相比,石显得更白一些,纱与月也是白的,但同样也有细微的差异,月光是无机物,虽然也使人有一种白的色感,但远不及所浣之纱的白色,与纱相比,石之白则明显不如。这些景物统一在淡淡的月光下组成了一种色调,富有层次地描摹了清幽秀丽的画面,透出一种清雅之美来。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鹿柴》)也是一例。深林为苍绿,阳光给青苔抹上了一层墨色的翠绿。阳光与树及青苔的色差很明显,深林本来就幽暗得很,林间树下的青苔,就更突出了深林的不见阳光。按照常情,写深林的幽暗,应该着力描绘它不见阳光,而这里诗人却偏偏突出了返景入深林的阳光,这就是他的手段高明处。斜阳返景射入深林,映照在青苔上,给幽暗的深林带来一线光亮,给林间的青苔添上一丝暖意,也给整个深林带来—点生意。但细加体味,就会感到,大自然的客观效果与诗人所要表现的主观情绪是绝然相反的,一味的幽暗有时反倒使人不觉其幽暗,而当一抹余晖射入幽暗的深林,斑斑驳驳的树影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时,那一小片光景和大片的无边的幽暗所构成的强烈对比,反而使深休的幽暗更加突出了。特别是这“返景”,不仅微弱,而且短暂,一抹余晖转瞬逝去之后,接着而来的便是漫长的幽暗。如果说,一二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是以声反衬空寂,那么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便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掺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诗人反其道而行之,欲显其寂,故使其响;欲显其暗.

       1)这首诗直接描写水、白石、绿蒲等景物,实际上都是在间接描写什么景物?

       它通过刻画沉浸在月色中的景物,暗示出月光的皎洁、明亮。如头两句“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写滩上的水、水底的石和水中的蒲草,清晰如画。夜色之中,能看得如此分明,这正暗示月光的明亮。

       (2)诗人王维在“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一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

       在白石滩上绘上了一群少女。她们有的家住水东,有的家住水西,都趁着月明之夜,来到这浅滩上洗衣浣纱。

       好了,关于“清浅白石滩”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清浅白石滩”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