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_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一等奖

       如果您有关于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2.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周亚夫军细柳

3.《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二

4.关于单元教学设计的论坛有哪些

5.借得教材源头水,酿为课堂缕缕香——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_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一等奖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1

        一、 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采用的是人教版部编教材,本册共有24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2篇,自读课文12篇),分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6个板块。其中,阅读与写作构成教材的主体。阅读着重培养阅读一般文章的能力和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写作相对独立同时又与阅读教学相互配合。 各单元相机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 词诵读等内容,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二、 学情分析

        经过七年级的语文学习,13班和14班的语文素养有了一定提升。就考试成绩而言,目前两个班的语文成绩都是良好。其中13班学生朗读能力较为突出,但写作能力欠佳。14班学生写作能力较强,但阅读、朗读能力较薄弱。两个班课外文学作品阅读量比较贫乏,需要加强课外阅读量。另外,两个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

        (一)思想品德目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目标:

        1、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进一步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基本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养成学习和终身阅读的良好习惯。尤其要加强朗读和写作的能力。

        2、在语文素养方面,要求边默读边勾画标注,并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培养学生一般的语文能力,包括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度等阅读方法和理解作者情感,概括文章中心思想,把握文章思路,掌握文章体裁、结构等诸多策略。

        3、改变过去一年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通过建立语文学习小组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三)人文素养目标:让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把课本中感受学习到的有关人的语文素养的东西灵活运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在语文学习中提高为人处世,接人待物,应用写作等方面的能力。

        四、 教学措施

        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本校实际,本学期拟采用以下措施:

        (一)提高学生朗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在教学设计中,将侧重对阅读技巧的训练;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学生开口说话、回答问题的机会,训练学生规范作答的习惯;课外举行语文拓展活动,话剧、故事会、演讲,着力锻炼学生的胆量和发言的能力。

        (二)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加强综合训练,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表情达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以课文语文为序列,依托和发端,把生活的语文,文学的语文,文化的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机整合,互相策应,让语文教学既实又活,在应对考试的功利性与享受语文的艺术性之间实现对接。

        (四)成立语文学习小组,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权,逐步引导训练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小组自主解决学习任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增加写作的作业量,在课堂中留下更多的时间,让学生练习写片段,写小作文。写作技法进行深入讲授,分享给学生课外优秀的写作教学资源,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教学进度

        第一周9、3-9、7 第一单元4篇课文

        第二周9、10-9、14 第二单元 5、藤野先生、 6、回忆我的母亲

        第三周9、17-9、21 第二单元 7、列夫·托尔斯泰、8、美丽的颜色,写作:学写传记,综合性学习

        第四周9、24-9、28 第三单元9、三峡、10、短文二篇

        第五周10、1-10、5 国庆

        第六周10、8-10、12 第三单元11、与朱元思书、12、唐诗五首

        第七周10、15-10、19 学习描写景物、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

        第八周10、22-10、26 第四单元13、背影、14、白杨礼赞

        第九周10、29-11、2 15、散文二篇、16、昆明的雨,语言要连贯,综合性学习

        第十周11、5-11、9 期中考试

        十一周11、12-11、16 第五单元17、中国石拱桥、18、苏州园林、19、蝉

        十二周11、19-11、23 20、梦回繁华,写作: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名著导读

        十三周11、26-11、30 21、《孟子》二章、22、愚公移山

        十四周12、3-12、7 23、周亚夫军细柳、24、诗词五首

        十五周12、10-12、14 写作:表达要得体,综合性学习,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六周12、17-12、21 语法、病句专题训练

        十七周12、24-12、28 写作专题训练

        十八周12、31-1、4 课文知识梳理整合

        十九周1、7-1、11 期末复习

        二十周1、14-1、18 期末考试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部分,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

        (1)立足学生实际

        (2)体现现代意识

        (3)弘扬人文精神

        (4)突出开放性

        (5)注重策略引导。

        教学目标:

        1、德育渗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标,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打下基础。

        2、学习目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依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标。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

        要注意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有自己的心得和评价;还要努力提高默读的质量和速度。

        熟读这些课文,要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要注意课文怎样抓住特征来介绍事物,理清说明顺序,了解常用的说明方法,体会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

        要注意说明的顺序和方法;默读有一定的速度;能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要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然后在反复诵读中领会它们丰富的内涵和精荚的语言,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语。

        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诵读中,了解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品的语言特色。

        二、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从整体来看,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还有个别学生,如xxx等同学,仍需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

        另外,班内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尾巴较大,大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现在根据课改的精神对教学目标进行的调整,本学科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如齐婷婷、刘晨、刘行、杨琳等同学,是如鱼得水,但对我们这样中学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因此我们的教学必须未雨绸缪,因此,我们在继续以前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方法手段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课改的学习与研究。

        三、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和方法

        1、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水平。勤于反思,积累教学经验。

        3、严慈并济,对学生提高要求,把工作落到实处。

        4、端正学生写字态度,改变格式不规范,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5、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6、多读多写,提高写作水平。鼓励学生写生活日记,引导他们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记录平时的思想火花,积累写作素材,拓宽写作视界,加强生生间的讨论交流体验,让学生将写作当做自己倾吐心声的园地,写出真情实感带有生活气息的作文。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是以感悟为基础,有助于加深记忆、促进写作材料的积累、理解和运用。积极引导学生每个月起码要看完一本文学著作,并完成一篇六百字左右的读后感,培养学生“阅读——分析——体会——表达——修改——反思”的阅读习惯,“让阅读留下痕迹,让写作发生奇迹”,丰富学生的语言仓库。 在写作上创设一个较轻松的愉快氛围,不要求学生作文字数一定要达到多少,允许能力稍差的学生晚交,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希望学生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放松心情写出好文章。加强写作技巧和理论的指导。如:主题和题材的关系;构思与选材;表达方式的多种运用和主题的关系等。

        7、对学生作文的新颖性从几个方面来作辅导。

        第一 选材应当与时俱进,要学生平时每天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大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事情折射时代的变迁。

        第二 把陈旧的东西改过来,延伸拓展,逆向解读,转换视角,从切入角度上创新。

        第三 鼓励学生要敢于穿越时空隧道,请出历史上的人物,请出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让他们登台,这也是一种创新。

        8、提高课堂效率。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9、引导鼓励学生成立课外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10、 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1、利用竞赛,学科活动法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报告会,故事会,朗诵会,演讲会,办手抄文学报,锻炼能力,提高兴趣。

        12、课前一分钟演讲,包括自我介绍,新闻消息,小故事,成语解说等,锻炼表达能力。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3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基础知识与能力要求

        1、知识目标: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能力目标: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默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精彩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

        3、人文素质目标:初步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能正确运用语言文字来进行交流表达,将文中感受到的有关人文素养活用到生活中,从而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三、具体教学措施

        1) 经常督促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如要求学生学会课前预习、学会对课文中关键字词进行圈点句画;养成勤查字典的习惯,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

        2)语文教学中,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注重知识之间,能力之间以及知识、能力、情意之间的联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致力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3)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技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以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5)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联系,拓宽学习渠道,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重积累,平时不定期地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文章、好的诗词等。增加学生的日常积累。同时,要求学生尽可能多接触一些课外读物,多关心一些时事,多看一些报纸杂志、时文,以拓展学生的眼界。

        6) 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纠正他们对作文的错误认识,培养其写作兴趣,鼓励学生多写 。 除课堂的大作文外,鼓励学生平时多练笔,从句段开始,多写一些短小精悍的文章来,使学生写作能力能渐渐地得以提高。。

        7)实行分层目标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利用课外实行培优辅差,力争整体提高。

        8)引导鼓励学生成立学习小组,培养合作精神,开展互助互帮,实行一帮一学习语文,帮助中下生提高学习兴趣和成绩。

        9)优化作业管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加强课代表,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和监督作用,力争做到每课过关,单元过关。

        10)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要有所区别,要因人而异。充分照顾到不同学生的特点。

        11)做好开头的扭转工作,扭转以往不良的学习习惯。

        12)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起学习语文的信心。

        13)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常练习字,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的习惯。

        上述计划有待实践来检验其可行性。本人将以此为基础,实践中将其不断加以改进、完善。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篇4

        一、班级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6班现有在籍学生48人,在实施新课改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对教学改革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部分学生对新教材新教法仍然不能适应。受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仍然有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没有进入课改规定的情境,处于无所适从的茫然状态。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按照《课程标准》编排的新教材,体现了新理念和新目标,致力于构建新的教材系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全书按主题合成单元,每个单元按照主题进行综合训练,努力吸引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综合学科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教学的总要求:

        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更新教学理念,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实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创造性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提高,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教改措施:

        1、以深化语文教学改革为契机,加大课堂

        教学改革力度,积极投身新课改,运用先进教学理念和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激发学生地学习兴趣,唤起问题意识,实施教学民主化,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师要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弄清编辑者的意图及内在联系,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实施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总揽全局,面向全体。做好试卷分析,找出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注重补差补缺,争取教学大面积丰收。

        3、认真抓好听说

        读写训练,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结合教材中的名著欣赏,诵读欣赏、引导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尤其要注重培养语言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4、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后劲,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重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确立语文教学的新理念。

        5、搞好第二课堂活动,进行网上学习的探索,运用现代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的效率,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多读文学名著,多读健康有益的课外读物,提高文学修养,陶冶高尚情操,使学生获得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6、注重学科之间的联系和相互渗透,强化综合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课堂学习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平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语文素养,实现语文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受用,为中考和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教学进度表

        (略)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及教学反思--周亚夫军细柳

       序言:12月28日轮到我为大家领读王荣生教授的《阅读教学设计的要诀》,因为感冒发声困难,让好友燕歌代劳,但我还是要写点感受的。王教授的这本书不同于以往领读的书,这本书理论性比较强,是典型的专业书籍,从专业术语到专业设计,还有大量的调查数据以及精心制作的表格,都浸透了作者的心血,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说应该是一本好书,但是对于共读一本书,内容可能有点难度。这段时间听各位家人领读,总要再看看书,否则印象不深,专业术语也较难记住。鉴于此,我读完最后一节,产生了写一点关于文言文教学的思考,便利用感冒休息的时间草作此文。如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家人斧正!

        正文:

        文言文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于漪老师曾形象地称它为“渗进了民族睿智的中华文明的地质层”。然而,二十多年的高中文言文教学与四个月的初中文言文教学让我发现了一些问题,不管是什么问题,不管初中老师有多少无奈,我的看法仅是一孔之见,仅供大家交流。

        一、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

        1、让学生死记硬背课下注释和翻译鉴于考试要求,要考一篇课内文言文,题型就是填写某词注释和某句翻译,而这些都在课下注释中。看上去,让学生背会就可以了,关键是学生背不会,背会了也会忘掉,尤其是八年级学生正处在由死记硬背向理解记忆的过渡中,不深入讲,只死记硬背,只能应付一时考试,却很难应对长久的学习。当然,我并不是完全否定背的功效,毕竟来说,背是积累,有了积累才谈应用。只是背的基础上还要讲一些知识,否则跟高中教学很难衔接,会加大高中学习的任务。当然,讲解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要防止为“讲知识”而“讲知识”。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使动”“意动”“判断句”“宾语前置”需要讲,把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也需要讲,但这些只是学习文言文的手段,不能作为目的。误以为学生记下每句翻译,就是学习文言文,这绝对是要不得的。

        2、没有工具书,不查字典,不思考

        到初中后,发现学生不查字典,甚至就没有字典,连本《新华字典》都没有,更不要说《古汉语词典》。这可能受上级要求影响吧,不能跟学生推荐书籍,学生买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名著都是五花八门,还谈什么统一教学要求呢。没有工具书,不查字典,注释是什么读什么,没有的不读也不查,老师教啥是啥,更谈不上什么独立思考了。比如,《周亚夫军细柳》中有一句“将以下骑送迎”,到底读“骑”(qi)还是“骑”(ji)?读音不同,意思也就不同。课下没有详细注释,而比较权威的由省教育厅编写的《课时练》中翻译为“将军下马送迎皇上”,这怎么会正确呢?如果“下”是“下马”,要“以”干甚?“一人一马为一骑(ji)”,如果查字典,不就弄清意思了吗?我也纳闷那么权威的教辅也能出现这样的错误。升入初中,学生会查会用工具书是基本的技能,什么都让老师喂到嘴里,还要学生干什么?教辅也奇怪,把什么都翻译好,等着让学生背,这样学生怎么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呢?查字典也是探究未知领域的途径啊!很感慨,初中真的是考什么教什么,这样学生还有多大的拓展空间呢?以前曾教过一位喜欢写作的女孩,她问我该写什么文章,我说如果不为了应试,就写你喜欢的文章,甚至向大作家学习。全国“叶圣陶杯”作文竞赛,她获得了二等奖,获奖作文印发出来后,她感慨还是眼界太窄。这一点可能跑题了,我只想说,初中不要总是只盯着眼前的考试甚至中招考试,教师更应该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

        3、过度设计合作探究鉴赏文本

        鉴赏文言文已经上升到“文”的高度,即鉴赏文学作品,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可以鉴赏,但不能过度鉴赏,鉴赏在高中也是最高境界,对于高中的诗歌鉴赏我只能说是做题,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鉴赏,高中学生尚且如此,何况初中学生呢?有一位老师在交流他的课件《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暂且不说课件的来源,就算是老师自己制作的,总得弄清楚吧,把论证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探讨。他都没有给我讲明白,怎么跟学生讲明白呢?难怪学生听课昏昏欲睡,讨论叽叽喳喳,回答问题默不作声。本文的论证思路和方法应该是教学难点,学生是很难讨论出来的,毕竟他们还没有系统学习议论文知识,这种讨论不是“伪讨论”吗?学生讨论不了的就不要讨论,与其讨论还不如帮助学生背诵。

        二、明确文言文教学的任务:

        文言文的核心价值是“言”还是“文”?钱梦龙老师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明确指出“文言文首先是‘文’,而不是文言词句的任意堆砌。”王荣生教授也这样认为。确立文言文教学是文学教学的观念,指导学生对文言作品作适当的鉴赏、评析,让学生认识文言作品的整体美感,体味文中之情,想象文中之景,领悟文中之道,感受文中之雅,理应成为文言文教学追求的最高境界。所以,老师要深入地研究教材,完成以下几个教学任务:1.帮助学生通过理解文意,进而深入理解文章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积淀和现实意义。2.充分感受古代文学的文质兼美、形神俱佳的意境和美感。3.引导学生从中吸收优秀文化和道德修养,塑造完美的人格。以部编教材八年级上册《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诗夜游》《与朱元思书》为例,这些文章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还应完成其他教学目标。要引导学生体味文章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学生鉴赏写景类文章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些文章虽然是文言文,但文言知识并不多,而第六单元的《孟子三章》《愚公移山》《周亚夫军细柳》文言现象比较多,应把帮助学生理解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作为重点,至于论证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等可作为提升学生鉴赏能力的次重点,毕竟初中学生文言文知识积淀比较薄弱,谈鉴赏很难落到实处。

        三、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孔子说得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于漪老师也说过,“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文言文教学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充满活力的课堂。在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环节:利用故事、成语、诗词名句等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三峡》从画面和学生熟知的诗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导入,由熟悉到陌生,学生也能在《三峡》中印证李白的诗歌。再如《答谢中书书》由“山中宰相”设置悬疑导入新课,宰相为什么在山中?用这些通俗却吸引人的导语先把学生带进文本境界再说。《愚公移山》采用分角色朗读方式,《孟子三章》采用组长领读方式。总之,不论什么方法,都要以便于学生学习为主,切不可为了什么课堂模式而设置教学内容,否则就本末倒置了。

       四、创建以“读”为主的语文课堂:

        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余映潮老师也说:“阅读教学课中活动,首当其冲的应该是朗读,所谓教学千法读为本,即是出声的朗读。”文言文比现代文更讲究韵律,“书读百遍”应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教学,也应从读入手。从预习到课堂教学再到课后巩固,始终贯穿着读。《孟子三章》展现了孟子说理的艺术,排比句很多,纵横捭阖,肆意汪洋,这不是教师能讲出来的,更不是学生能讨论出来的,朗读才是最好的办法。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比一比看谁读出了气势。分组读,看哪一组读得最好,在反复诵读中,学生培养了语感,读文言文像说家常话,还怕学不会吗?背诵的时候,先让学生背观点句,再背排比句,其他放后面。

        在教学中,读的方式很多。如:理读---对课文进行提炼、分类等的课中活动,有条理地整理课文知识。说读---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说,进行译说,进行评说。写读---在朗读品析的过程中,巧妙安排,如诗文美景、想像扩写的学习和写作活动。联读---从某篇诗文扩展开去,把若干具有相同因素的课内或课外的文言诗文联起来,或扩读,或比读,或专题研讨。这些方法学生几乎没有见过,教师运用时,要深入研究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和语言特征灵活运用,切不可死搬硬套。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背诵的习惯。背诵,是学好文言文的一个行之有效的途径。在我看来,背诵有利于提高推测词意的能力,有利于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我要求学生把课本中的每一篇文言文都要背过。如果是随级升,就要学生在寒暑假时,布置背诵作业,内容是下一册语文书上的文言文和课外古诗词。开始学生会觉得很困难,但是要背诵,就得先读懂课文,所以学生就会通过读书、查字典、甚至是查资料来解决,培养了自学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2.查字典的习惯。升入初中,每位学生都应该准备一本《古汉语词典》,在平时的文言文阅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借助词典解决。并把平时阅读中自己查阅到的字词读音、意思等登记在上面,形成一本完整的笔记,便于学习,查找和复习。

        3.积累文言知识的习惯。要想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积累文言知识很重要。而学生只为了当前的考试,所以学的文言知识只是皮毛而已,只见树叶不见树林,这样很难形成系统的文言知识。难怪高三复习文言知识,学生连《愚公移山》中的句子和词语都不知道。如果学生能长远考虑,每个词语都按类积累,初中三年应该会有很大的收获。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背文章,还要讲一些文言知识,更要传播中华文化,不断学习与研究,让祖国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后记:写一篇总结性的文章确实有难度,需要把一学期来教过的内容理顺,还要归类,把自己的思考融入进去。因为时间仓促,只能草草结束。从这本书的领读和听读中,我要向其他老师学习,随时记下自己的感受,以免过后忘记。仅以此文与大家交流共勉!

《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二

       《初中语文|部编语文7-9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进度+反思等》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s/16BkWmnTy6m_pvY_flO2BuQ

?pwd=d6mh 提取码: d6mh

       初中语文|部编语文7-9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进度+反思等|2019最新部编7-9年级语文上册PPT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PPT课件|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PPT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课件|第一单元|第五单元|第四单元|第三单元|第六单元|第二单元|单元写作指导|8.美丽的颜色|7.列夫·托尔斯泰

关于单元教学设计的论坛有哪些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我们借助文下注释,疏通了文意,对文章内容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周亚夫”的形象,感受其人格魅力。

       二、学习新课

       步骤一:细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1.快速浏览全文,说说皇帝是如何评价周亚夫的?(用原文回答)

       明确:“此真将军矣!”

       2.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

       明确:从“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等内容可以看出细柳军军纪严明,周亚夫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3.从军士吏的表现,以及“亚夫乃传言开壁门”“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刚正不阿的人。

       4.从“上自劳军”和“称善者久之”等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以天下为重、体恤下情、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步骤二:研读课文,揣摩写法

       1.本文重点写细柳军,为什么还写霸上、棘门军?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写霸上、棘门军是为了对比、衬托细柳军军容肃整、军纪严明和周亚夫治军有方、恪尽职守的“真将军”风范。

       2.军中都尉执行周亚夫的“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的命令说明了什么?

       明确:说明了军队,特别是战争时期的军队,号令应该统一,纪律应该严明,不是军队统帅的命令,都不能听从,这样才能打胜仗。

       3.作者为了突出周亚夫的形象,在写法上有什么技巧?

       明确:本文重在刻画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但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地方并不多,而是把大量笔墨用在霸上、棘门军与细柳军的对比上,用在描写细柳军的严明军纪上。这些侧面描写有力地烘托了周亚夫这个人物形象,如:细柳军将士言必称“将军令曰”“将军曰”,人物虽未出场,却已令人感受到其“真将军”的威严和风范。两处对周亚夫的正面描写虽着墨不多,却如画龙点睛,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步骤三:思考探究,拓展延伸

       谈谈周亚夫精神的现实意义。

       明确:当今时代,每一位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甚至工程设计师、一线工人等,他们的工作岗位就是一道“防线”,只有发扬周亚夫的这种敬业精神,恪尽职守,敬业乐业,我们的事业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新时期也不乏周亚夫式的人物。无论是在领导岗位上的孔繁森、郑培民、谷文昌,还是在平凡工作岗位上的李素丽、张秉贵、徐虎,以及千千万万个默默无闻的“周亚夫”,他们忧国忧民,是中华民族的中流砥柱。

       三、课堂小结

       “君子直言直行,不婉言而取富,不屈行而取位”正是对周亚夫精神的充分概括。在当今社会,我们也要学习周亚夫的做人原则。我们学习古诗文,不仅要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古人优秀的品质来指导人生。

       四、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这节课紧紧围绕着课程标准对文言文的要求进行教学,教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并且有效地兼顾了各个层面的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学习效果的检验。学生把课堂当成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很好地训练了口语表达能力。

借得教材源头水,酿为课堂缕缕香——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基于单元教学的评价设计”,教导主任肖洁老师为本次论坛的主持人,通过视频让我们重温了康外杯9年的历程,九年里我们收获着成长、也收获着希望:从如何做好同伴互助到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到落实核心素养;从单元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一体化,走过来的路径都是那么清晰可见。

        活动中,各教研组结合在本学期康外杯活动中学习、实践、研讨的成果进行了的发言分享。英语教研组,由戚菲菲老师主持,戚晓云老师和束嘉蓉老师作为开课老师,从情景教学、评价等几个方面进行分享,注重学情,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束嘉蓉老师的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自主探究学习,学生以小组形式,分别担任不同角色,小组随机抽取漫画,并结合所学进行赏析,理解。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了图、声、形的搭配,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戚晓云老师是以Health Triangle为主线,一环接一环,层次清晰,从如何做到挖掘原因,从书本内容到具体情境,特别是结合了我校心理老师信箱的输出活动与全员导师制的宣传,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的代入感。

        语文组以“单元教学背景下部编版教材自读课文教学初探”为主题进行了分享,探讨自读课文特点、地位、教法等,提出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之下,自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解读文本,解决问题,最终来实现自得自悟的一个过程。徐美容老师分享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节课,引导学生关注自读课文中经常被忽略的“批注”,通过对于批注的分类,带领学生感悟文中“我”的心路历程。庄秋莲老师分享执教的《周亚夫军细柳》这篇经典文言文,通过让学生填写“历史剧宣传海报”这一教学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堂,让学生理解了文章内容,同时多层次地感受到周亚夫的人物形象。

        施松贇老师代表数学组,以“基于单元设计的几何解题教学的初步探索”为主题,以《几何初步》单元教学为例进行分享。充分立足学生的学情,结合几何知识的特点,例举实例,分析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法 ,落实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施老师的课立意新颖,以三角形两线合一来探讨是否可以添加辅助线证明全等。对这堂课细致的解读,深入的挖掘。

        卫敏敏老师代表体育组以“单元教学设计下体育多样化教学手段的设计与运用”为主题进行分享。通过单元问题链进行引导,循序渐进。设计中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差异,倡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强调自主健身意识。采用了多样化设计:多样的教学方法、多样的教学手段、多样的组织形式,应用多样的器材、多样的评价,以评价促进活动效果,提高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的能力。

        理综组由康军莉老师和邵月新老师进行分享。康军莉老师以“梳理知识构建网络、设计作业精讲点拨”为题,结合走进溶液的世界这节课的教学分享体会。这节课的设计立足单元目标,根据双向细目表精心设计题目,收集错题、改编试卷、调整难度、以模块的形式建立知识框架。讲评详略得当,方法多样。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复习课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为试卷讲评课提供范例。邵月新老师聚焦学业水平考,提出提优保合。结合本学科课程的特点,搭建教学内容框架。对于计算机硬件这节课的设计,邵老师立足单元整体设计,巧用优化学习单,描绘学习路径,构建知识地图。通过问题链的设计,提升思维品质,补充阅读属性界面,拓展软件查看硬件性能的方法。最后,运用新技术,精选练习题,兼顾基础与能力发展,及时收集反馈课堂练习。

       肖培东老师的语文课,总是给人一种艺术享受,如观山水写意,如听田野牧歌,如饮明前绿茶,自然淡雅,清香醇厚,怡情养心。读《我就想浅浅地教语文》,读《教育的美好姿态》,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无不陶醉其中,流连忘返。肖老师的教学艺术,已有很多名师专家针对具体课例点示品评,无须再言。学习肖老师“用教材教”的高妙之法,是我辈阅读的实用性目的。虽说“教无定法”,具有诗人特质的肖老师的课堂语言、课堂机智也是我们不能学到的,但梳理一下肖老师“用什么教”“怎样教”,对于我们的备课和教学都将大有裨益。读《语文:深深浅浅之间》这本书,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肖老师笃定地利用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来谱写一曲曲精致动人的语文之歌,就是要让普通一线教师学着借用教材上好语文课。

        教材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是实施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现行统编教材凝结着大量优秀语文教师、学科专家和编辑们的心血和智慧,其编写理念、编写体例和选文内容受到大家一致好评。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材是最好的教学资源,教材中的阅读提示、注释、插图、旁批、思考探究等,既可以作为学习的工具和支架,还可以作为教师教学设计的内容线索、重难点依据和灵感来源。”(潘庆玉教授语)可是,令老师们犯难的是,这些教学资源如果直接拿到课堂中来提问、训练,课堂就变成枯燥乏味的习题讲析,教者口干舌燥,学者昏昏欲睡,语文在学生心目中便要“面目可憎”了。肖培东老师深谙教材编写意图,用深厚的专业学养和精湛的教学艺术,轻捻细拨,精研巧镂,借得教材这一源头活水,化为了语文课堂中的缕缕芳香。

        在统编教材的编写体例中,教读课担负着“教会学生阅读”的任务,是落实单元目标的“地基”课型。教材编者给出多种教学资源:预习提示、课下注释、课文插图、思考探究、积累拓展、读读写写。如何开采这些“富矿”,培塑学生的语言、思维、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呢?看肖老师如何设计:

        巧用课文插图 。在《猫》的教学中,肖老师利用插图达成了“训练读法”“初步感知形象”的目标。“猜猜看,这是文中第几只猫?”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文本,默读、勾画摘录,筛选有效信息,做出自己的判断。“看图辨猫”这一环节,既是有趣的默读训练活动,又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路径,为后面的教学环节做了铺垫。“插图,看似普通,实为文本内容的另一种表达。它为配合课文中的主要人物、情节或景物而制作,是教材中一项重要的助读内容。”

        肖老师是利用课文插图的高手,其设计手法灵活多样。在《老山界》这节教读课中,肖老师两次利用课文插图。第一次,以课文已有插图做教学抓手,带领学生走向核心语段的研读。“这幅插图对应文章哪些语段?编者为什么用这些语段的内容去设计插图?”这一问,引导学生深入研读关键段落,感知老山界的地形地貌,探究红军的长征精神。第二次,在学习完第一幅图后,肖老师借“图”生“图”:“如果让你再为本文配一副插图,你会选择哪个语段画图?”这个问题一下子点燃了课堂,学生再次进入文本,精读文章相关语段,对红军长征的困难以及面对困难时的乐观主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由编者提供的插图转向学生心里的插图,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重点,落实了单元训练目标——学习精读,涵泳品味。

        活用“积累拓展” 。《伟大的悲剧》是七下第六单元的教读课文,教学这一课,肖老师首先引导学生关注“预习提示”,让学生用“浏览”这一阅读方法读课文,并概述故事。接着,利用“思考探究”第一题发问:“伟大”在这场悲剧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感知人物精神。

        最妙的是,肖老师活用课后的“积累拓展”,让学生品析细节描写。“积累拓展”四摘录了斯科特写给英国公众的绝命书,其中一句是“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根据这句话,肖老师巧妙地设计了一个读写情境,让学生以“我永远难忘这一幕……”为开头讲出其中一个感人的细节。这样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品读细节描写凸显出的英雄气概,也领悟了全知视角叙述的好处,为感知“传记”这一文体特征蓄足了势。这一活用可谓精巧至极。

        化用“单元提示” 。《紫藤萝瀑布》是文质兼美的经典名篇,名师设计颇多。但肖老师的课堂让人惊艳不已,“以为妙绝”。这篇课文是七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教读课文。这个单元的语文素养目标为: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建议用比较的方法阅读。目标的达成路径,教材给出明确的提示:体会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景状物,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紫藤萝瀑布》中作者已经直接写明“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感悟,那这一课如何按照单元提示教学生学习“托物言志”这一手法呢?肖老师根据单元学习重点,聚焦研读“我在开花!”要读好这四个字,首先要明白紫藤萝的现在的状态和曾经的遭遇。肖老师让学生在品读了眼前藤萝的繁茂之后,比较阅读了第8段,由藤萝的盛衰变化读懂了紫藤萝的心灵宣——“我”“在”“开”“花”,读出了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思和感悟,学到了作者“寄意于物,用物写人”的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梳理肖老师《紫藤萝瀑布》这一课的教学步骤,读全文,关注首尾段---品析“繁盛的藤萝”(景物特点及写景技法)---比读藤萝的现在和过去,由物及人---品读“我在开花”,体悟“托物言志”写法。原本我总以为“比较的阅读方法”适合多文本阅读,在肖老师这一课中,比较阅读是方法和工具,借此体会作者寄寓于事物中的思考和感悟。如果没有这一环节,由“物”到“志”的体悟就没有了桥梁。由上可见,立足单元目标,整合单元提示,融汇成教学设计,是肖老师教给我们的活用教学资源之方法。

        由肖老师的课可以发现,那些精美的教学设计、出彩的课堂活动,大多来源于教材资源。教材就在那里,教学支架就在那里,关键在于我们能不能反复研读,谙熟于心。“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腾挪调换、取舍整合,这些教学资源便能转化为充满生长力的教学抓手。

        在统编教材“三位一体”的编排体系中,最让一线教师拿捏不准的就是自读课教学。老师们习惯于条分缕析、咬文嚼字的课堂模式,处理教读课似乎“触类旁通”,但是,每个单元中那一半自读课文怎么教学呢?教学用书说,要引导学生运用在教读中获得的阅读经验,自主阅读,进一步强化阅读方法,沉淀为自己的阅读能力。从学生的角度而言,教读课以学“法”(阅读策略、阅读方法),自读课来用“法”。通过什么路径来用呢?针对老师们的这些困惑,肖培东老师近年来对自读课研究颇多,相继推出了多节自读课示范教学,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棵小桃树》《一滴水经过丽江》《美丽的颜色》等,为大家提供了可学习模仿的典型案例。

        阅读肖老师的自读课例,脑海中浮现出《宿新市徐公店(其一)》的诗句“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酒楼”。教材遴选的自读课文,组成语文的曼妙春光。肖老师妙手拣取旁批,带领学生自由徜徉其中。梳理这些自读课教学,窃以为有以下几种借用教材资源引导自读的方法:

        演绎法。? 演绎是由一般原理推演出具体情况下的结论。在这里是指由教材资源生发开去,引导学生自主深入文本,习练阅读方法,学习写作技法,领悟文章主旨。比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课,一开始肖老师就引导学生思考,这篇课文编者希望我们怎么学?接着,依据“阅读提示”默读课文,勾画文中标志事件发展和描写“我”不同阶段心理活动的语句,复述故事。需要注意的是,推演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依照教材资源来训练也不是“一次通过”。在这个环节中,肖老师带领学生以“冒险”部分为例,学着复述故事。然后再让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自主复述“遇险”部分。

        完成复述故事的训练之后,肖老师引导学生关注心理描写的旁批。先找出含有“心理描写”的批注,让学生反复朗读揣摩作者是怎样做到描写细腻、真实的,接着找出另一条关于心理描写的旁批“写外在行为表现,实际在写心理状态”,并由此推演开去,让学生自主阅读,思考“写……实际在写心理状态”。学生发现,写语言、写环境实际也在写心理。 至此,学生借助旁批利用课文对心理描写有了系统的学习,在朗读品析中形成了言语经验。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维》中说,演绎过程的最终教育价值如何,就要看它们在多大程度上能成为创立和发展新经验的有效工具。肖老师《走一步,再走一步》利用教材资源引导学生自读的精妙之处,就在于成功运用演绎法,由复述“冒险”到复述“遇险”,由“写动作实际在写心理”到“写语言写环境,实际在写心理”,不停驻于教材资源,而是举一反三,引发学生阅读和思维的不断深入,从而“创立和发展”了学生的自读能力和阅读经验。这一点,是我们学习的关键之处。

        在《周亚夫军细柳》一课中,肖老师兼用演绎法和归纳法引导学生自读。积累重点文言字词后,他让学生关注“思考探究一”,简要复述故事,思考周亚夫“真”在何处?品读了文中直接描写周亚夫的句子后,肖老师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其他句子有什么用,从而自然过渡到“思考探究二”的归纳中。这是由具体细节联结起来形成一般性结论的过程。语文教学中,探究“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是两个紧密相连的步骤。而很多老师往往忽略了后者,或者把二者拆裂开来,课堂就少了一分水到渠成的韵味。最能体现肖老师运用“演绎”之妙的是“探究天子之真”的环节。学生分析了周亚夫的“真”、文章写人的技法后,肖老师没有就此止步,他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周亚夫望着天子离去的那个背影,一定也会像天子赞美他一样,对天子也说上一句赞叹。如果你是周亚夫,你会对这位天子说一句什么话?”引导学生分析天子之“真”。为什么要这样问这样教呢?原来,肖老师要让学生明白,《史记》不但主要人物熠熠生辉,次要人物也写得有光芒,这些都归功于司马迁高超的写人艺术。由此导引到“思考探究四”,激发学生阅读《史记》整本书的兴趣。

        比较法 。自读课文中给出的旁批往往有多个,哪些学生自己能自主解决,哪些对学生把握文本特质更有帮助,需要甄别筛选。七年级的自读教学,筛选工作可以主要由老师掌握。九年级时就可以交给学生来进行。用比较的方法有指向地筛选旁批,是品析语言的过程,也是发展思维的方法。肖老师《溜索》一课是学习借鉴的典例。这一课有七个旁批,其中两个是问题式旁批。肖老师让学生结合旁批自读课文之后,提出问题:“你觉得文中哪个旁批对你这次的阅读是最有价值的?或者说,这篇文章如果没有提供旁批,你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就疏忽掉了哪个旁批所指示的内容?”这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对应课文和旁批,在比较中进行筛选和判断,在探究中得出个性化的结论。这是个发散性问题,不同的学生必然会有不同的答案。在交流探讨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品读领悟到阅读小说的方法,掌握了这一篇的写作手法。

        接着,肖老师再次让学生比较:“哪一个旁批最能彰显这篇小说的个性?”这是一个归纳性问题。学生讨论之后,关注到批注1、批注2和批注4,涉及小说开头技巧和语言特色。经过比较筛选,学生发现批注2“干净、洗练的语言”最能体现这篇小说的特点。“干净洗练”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学生再次回到文本中,从句式特点、用词特色、人物对话等方面感受阿城小说语言特色——说的少,说的淡,说的轻。这个过程中,肖老师还改动人物对话,让学生与原文进行比较,从而让学生具体而深入地领会到小说风格。

        比较的实质,是引导学生利用旁批读懂文章内容,读出文本特质。运用比较法,比较的目的和指向很关键,肖老师的《溜索》值得我们反复研读。

        自助+导购式。 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忽视的或者有助于深入理解文本的教材资源,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比如《一颗小桃树》一课,共有五个旁批,其中三个是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可以通过这三个旁批来了解学情。“这三个问题你能解决哪个?”同样是发散性问题,学生在交流中基本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主题的初步感知。这是“自助”式学习部分。

        《一颗小桃树》是七下第五单元的自读课文,单元学习的重点是托物言志的写法。如何把“物”和“志”联系起来呢?本文作者的方法是反复描写“物”以寄托深意。提醒学生关注这一写法的是旁批2,所以,肖老师就引导学生去发现”哪个旁批告诉我们读这个文章的方法”,品析小桃树的“没出息”。通过品读词句,学生已然领悟到作者写小桃树的词汇其实都把小桃树当人来写,从而自然过渡到“为什么这样写”的教学环节,写物是为了写人,写树其实是在写“我”,写小桃树经历坎坷终于开花,寄寓了作者自己对梦想的执着追求。这样,在课文旁批的指导下,在自助完成和教师引导下,教学目标达成,学生的自读能力得以习练和提升。

        肖培东老师说:“教师一定要按捺住讲解的欲望,压抑住旁征博引的滔滔不绝,适时退场,根据单元目标和教材意图做出指导,腾出时间交给学生自行阅读,帮助学生顺利完成知识迁移的训练。”我以为,这是自读课教学应该遵循的课堂准则。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用教材教”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怎样用教材教?教材中的教学资源是重要抓手。如何利用这些抓手?读完肖培东老师的《语文:深深浅浅之间》,掩卷静思,我想,一方面,我们可以观摩、研读名家课例,向名师学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揣摩并迁移名师课堂成功的背后原因:反复素读教材,熟稔教材编排意图和编者提供的资源,尊重学情,遵循语文学习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借得教材这一源头活水,酝酿成自己课堂中的缕缕语文醇香。

       今天关于“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的探讨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周亚夫军细柳教学设计”,并从我的答案中找到一些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