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_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和注释

       如果您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感兴趣,那么我可以提供一些关于它的背景和特点的信息,以及一些相关的资源和建议。

1.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赏析

2.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3.《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4.《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5.皱讥讽齐王纳谏原文与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_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和注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赏析

       第一段原文: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第一段翻译:

       二十八年,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之后,登上了王位。他谦卑恭敬,以厚礼重金招聘贤才,准备依靠他们报仇雪耻。于是,他去见郭隗先生,说:“齐国趁我国内乱,发动突然袭击,打败了燕国。

       我深知国小力弱,不可能报仇。然而如果能得到有才干的人,与他们共同管理国家,来洗雪先王的耻辱,这是我的愿望。请问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第二段原文:

       郭隗先生对曰:“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呴藉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此古服道致士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昭王曰:“寡人将谁朝而可?

       第二段翻译:

       郭隗先生回答说:“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同朝共事;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同朝共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同朝共事;亡国的国君,以贤者为奴仆,则不能保有国家。

       折节屈尊侍奉贤者,面向老师接受教导,那么,才干超过自己百倍的人就会到来;先于别人去劳役,后于别人去休息,先于别人向人求教,别人已经不求教了,自己还求教不止,

       那么,才干超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见面时别人有礼貌快步迎上来自己也就有礼貌地快步迎上去,那么和自己能力相仿的人就会来到,靠着几案,拄着手杖,

       颐指气使,指手画脚,那么,干杂活、服苦役的人就会到来;如果对人暴虐粗野,随便发怒,任意呵斥,那么,只有唯唯诺诺,唯命是从的犯人、奴隶就会到来。这些都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揽人才的办法。大王如果能够广泛选拔国内的人才,亲自登门拜访,天下人听说大王亲自拜访贤臣,天下的贤士一定都会奔赴燕国。”

       昭王说:“我应当拜访谁才合适呢?”

       第三段原文: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若。

       第三段翻译:

       郭隗先生说:“我听说,古代有个君王,想以千金求购千里马,经过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内臣对国君说:‘请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三个月后他找到了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就以五百金买了那匹死马的头,回来报告国君。国君大怒,说:“我要找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还白白花了五百金。’

       内臣回答说:‘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由此一定会认为大王善于买马,那么千里马就会买到。’于是,不到一年,许多千里马就送上门来。如果大王果真想招揽人才,就先从我开始吧;像我这样的人尚且被任用,何况比我更有才干的人呢?难道他们还会嫌千里为远而不到燕国来吗?”

       在这时,燕昭王专为郭隗修建了官宅,并且尊他为师。不久,乐毅从魏国来了,邹衍从齐国来了。剧辛从赵国来了,有才干的人都争先恐后地聚集到燕国,昭王悼念死去的人,安慰活着的人,同老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后,燕国殷实富裕了,士兵生活安适,都乐意为国而战。

       于是,昭王就任命乐毅为上将军,与楚、秦、赵、魏、韩等国合谋讨伐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往国外。燕国的军队单独追击败逃的齐军,攻下齐都临淄,把那里的宝物全部掠去,烧毁了齐国的宫殿、宗庙。齐国的城邑没有被攻下的,只有莒和即墨两处。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

       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bǎi hé)的斗争。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约12万字。

       所记载的历史,上起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下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

       百度百科-战国策·燕策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外形、容貌光艳美丽。早晨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回答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客人:“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再照镜子看着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晚上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此文出自战国策 〔两汉〕《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章的深度解析: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翻译|注释|赏析

       白话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丽,于是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

       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又过了一天,徐公前来拜访,(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觉得不如他美丽;

       再照着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美,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

       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所有大臣都来进言规劝,宫门庭院就像集市一样喧闹。

       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了敌国。

扩展资料: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作品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

       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

       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原 文]

        邹忌修(1八)尺②有③余,而形貌昳④丽。朝服⑤衣冠,窥镜⑥,谓其妻曰“我孰与⑦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⑧,徐公何能及⑨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⑩,而复问其妾(11)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12),客从外来,与坐谈(13),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14),徐公来,孰(15)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16)弗如(17)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18)美我(19)者(20),私(21)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22)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23)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24)。今齐地方(25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26)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28)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29)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30)讥(31)于市朝(32),闻寡人之耳(33)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34)而间(35)进(36);期年(37)之后,虽(38)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39)齐。此所谓(40) “战胜于朝廷(41)。

       

        [注 释]

        ①修:长,这里指身高。②尺:战国以前,一尺约合现在七寸左右。③有:同“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④昳:同“逸”,超群的。⑤服:动词,穿戴。⑥窥镜:窥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察看。古时镜子很小,所以把照镜子称为窥镜。⑦孰与:比较两个人或两件事的高下、得失的复音虚词,相当于“与……相比,哪个(谁)…”。孰,谁,哪一个。⑧甚:极,很。⑨及:赶得上。⑩不自信:即“不信自”。否定句宾语为代词时,要放在动词之前。(11)妾:小妻,侧、室,偏房。(12)旦日:次日,第二天。(13)与坐谈:“邹忌与之坐谈”的省略。之,指“客”。(14)明日:第二天。(15)孰:通“熟”,仔细。(16)又:更。(17)弗(fú):不如。弗,不。(18)之:取消“妻美我”这一句子的独立性。(19)美我:以我为美,认为我美。美,形容词用如意动词,以……为美,认为……美。(20)者:结构助词,兼有语气提顿作用。用在先提出结果,而后解释其原因的因果复句的前一个分句末。可译为“……的原因”。(21)私:偏爱。(22)于:向。(23)诚:确实。(24)美于徐公:即“于徐公美”,状语后置。于,比。(25)方:纵横,方圆。(26)莫:没有谁。(27四)境之内:四方边境之内的人。借地代人是古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28)之:取消“王蔽”这个句子的独立性吏它充当全句的主语。蔽,受蒙蔽。(29)面刺:当面指摘过失。(30)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31)讥:委婉地批评。(32)市朝:人众聚集的地方。(33)闻寡人之耳:“闻于寡人之耳”的省略。闻,传。于,到。(34)时时:不时,有的时候。(35)间:偶然,间或。进:(36)进谏。(37)期(jī)年:周年,满一年。(38)虽:即使。(39)于:到。(40)所谓:通常所说的。(41)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说:如果内政修明,不必用兵打仗,就能战胜敌国,使他们敬服。

        [译 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体态容貌既漂亮又精神。(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照着镜子问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谁美?”他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边来,(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问他:“我和徐公谁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以为不如(他美)。(再)照着镜子瞧自己,更觉得远远比不上。晚上,他躺下后琢磨这事,说:“我的妻子说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呀;妾说我美的原因,是怕我呀;客人说我美的原因,是他(有事)求我呀!。”

        因此,(他)上朝去见齐威王,说道:“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求我,(竟然)都说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的土地,纵横各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里的妇女,左右的侍臣,没有不偏爱大王您的;朝廷中的

        臣子,投有不畏惧大王您的;全国的人,没有不有所求于大王您的。由此看来,您受蒙蔽太厉害了。”

        齐威王说:“(说得)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小官员、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受上等赏;(能)书面规劝我的,受中等赏;能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官员来进言规劝,宫门口和院子里像闹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提意见的;一年以后,即使想提意见,也没有可提的了。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这就叫做“战胜于朝廷”。

        [鉴 赏]

        这篇借题发挥的故事,条理清楚,结构精巧。文章的第一段是第二段的基础,第三段又是第二段发展的必然结果,环环相扣,衔接自然。在结构上,这三段从首至尾,都用的是“三叠法”。如第一段的三问三答,妻、妾、客对待邹忌的三种不同心理。第二段邹忌由妻、妾、客对自己的三种心理,推论出“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对齐威王的“私”、“畏”和“有求”,从而得出“王之蔽甚矣”的结论。第三段又写齐王设上、中、下三种“赏”及“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进谏人数的变化,都是三三排比成组,并且前后呼应,上下勾连,既能使文章跌宕多姿,引人入胜,又有让人信服的逻辑力量。

        本文的人物语言写得极为传神。同样是赞邹忌之美。妻子的话是:“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先用一个肯定句,而且在“美”之前用一个“甚”来加重这种肯定,接着还用了一个比肯定句更肯定的反问句,表示不容置疑。这是由于妻子对丈夫有偏私,俗话说:“情人眼里出西施”,就含有这种意思。妾的话是:“徐公何能及君也?”既然有“妻”说在前,自己不得不说,但同妻的话比起来,少了一个肯定句,显得有些勉强,这是因为她在家庭中的地位较低,对邹忌心存畏惧。至于客人的话:“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同前两人相比由感 *** 彩较强烈的反问句变成了陈述句,显然是一种违心的敷衍之词,这是因为他有求于邹忌,不得不如此这般。言为心声,这些对话无不反映了有关人物的身份、地位、与对话者的关系和他们的心理状态,可以说是传神之笔。

皱讥讽齐王纳谏原文与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与翻译如下:

       原文: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翻译: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赏析

       文章以孰美的问答开篇,继写邹忌暮寝自思,寻找妻、妾、客人赞美自己的原因,并因小悟大,将生活小事与国大事有机地联系起来。由自己的敝,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婉讽王之敝甚,充分显示了邹忌巧妙的讽谏艺术与娴熟的从政谋略。

       邹忌正是以自身的生活体悟,委婉地劝谏齐威王广开言路,改革弊政,整顿吏治,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文章的主题思想是明确的,即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邹忌讽齐王纳谏》

       好了,今天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及注释”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