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拼音版_曹刿论战拼音版原文

       曹刿论战拼音版是一个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涉及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我将尽力为您解答相关问题。

1.曹刿论战 的原文

2.曹刿论战

3.学弈文言文翻译拼音

4.曹刿论战读音

5.人教版高中必背文言文拼音版

曹刿论战拼音版_曹刿论战拼音版原文

曹刿论战 的原文

       《曹刿论战》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

?

扩展资料:

       作品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作品评价

       文章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是鲁国抵抗齐国进攻的一次战役。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但却说明了战略防御的原则,是后发制人,以小敌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过:“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虽然是一个不大的战役,却同时是说的战略防御的原则。”

       毛泽东这段精辟而深入的分析,是人们研究本篇作品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它把古人某些片断的感性认识和军事实践经验,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上升为系统的军事理论,为人们树立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范例。

       作者简介

       左丘明(前502年—前422年),姓左,名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也有说姓丘,名明),春秋末期鲁国人,历史学家。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春秋时鲁国都君庄)人。左丘明博览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大量古籍,学识渊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曹刿论战(《左传·庄公十年》中的一篇文章)

曹刿论战

       刿

       拼音:guì

       解释:刺伤。

       曹刿[guì],一作曹翙。生卒年不详,春秋时鲁国(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曹刿是周文王第六子曹叔振铎的后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鲁庄公十年,齐攻鲁,刿求见请取信于民后战,作战时随从指挥,大败齐师,一鼓作气之典出于此。

学弈文言文翻译拼音

       1.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1)齐师伐我(师: ) (2)弗敢专也(专: )

       (3)虽不能察(虽: ) (4)忠之属也(属: )

       (5)公将鼓之(鼓: ) (6)遂逐齐师(逐: )

       (7)公问其故(故: ) (8)望其旗靡(靡: )

       2.写出下面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古义:

       今义:

       (4)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古义:

       今义:

       (5)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

       今义:

       3.翻译下面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3)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同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何以战 B. 公将鼓之

        一儿以日初出远 辍耕之垄上

        故克之 齐师败绩

        C.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D.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用课文原文填空。

       (1)战前,曹刿的“乡人”劝阻他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 ,曹刿坚持拜见鲁庄公的理由是 。

       (2)鲁庄公所说的“ ”“ ”,表明他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近臣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

       (3)曹刿认为老百姓不会跟随鲁庄公作战,理由是 ,而神灵也不会保佑胜利,理由是 。

       (4)曹刿认为,要想取得战争的胜利,就要取信于民,鲁庄公的“ ”的回答则表明他终于领悟到了这个道理。

曹刿论战读音

       1. 文言文学弈的注拼音版

        注音及注释资料供参考,如下: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

        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

        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1.弈:下围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做…。

       

        的人。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只单独听)弈秋(的教导)。 10.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

        11.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之:指弈秋的教导。

        12.以为:认为,觉得。 13.鸿鹄:天鹅。

        14.援:引,拉。 15.将至:将要到来。

        16.思:幻想。17.弓缴:弓箭。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8之:代词,代“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19.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俱,一起 20.弗若之矣:不如前者。.矣:了.弗:不。

        21.曰:说。22.然:这样23.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4.俱:一起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2. 文言文学弈的注拼音版

        注音及注释资料供参考,如下:

        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

        1.弈:下围棋。

        2.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3.通国:全国。

        4.之:的。

        5.善:善于,擅长做…。的人。

        6.使:让。

        7.诲:教导。

        8.其:其中。

        9.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只单独听)弈秋(的教导)。

        10.之为:语气助词,无意义。

        11.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之:指弈秋的教导。

        12.以为:认为,觉得。

        13.鸿鹄:天鹅。

        14.援:引,拉。

        15.将至:将要到来。

        16.思:幻想。

        17.弓缴:弓箭。.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18之:代词,代“那个专心致志的人”

        19.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俱,一起

        20.弗若之矣:不如前者。.矣:了.弗:不。

        21.曰:说。

        22.然:这样

        23.非然也:不是这样的。

        24.俱:一起

        本文选自《孟子·告子》

3. 《学弈》整篇古文的读音

        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

        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

        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

4. 我要文言文学弈中字的所有拼音

        学弈 《孟子》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xué yì 《mèng zǐ 》yì qiū ,tōng guó zhī shàn yì zhě yě 。

        shǐ yì qiū huì èr rén yì ,qí yī rén zhuān xīn zhì zhì ,wéi yì qiū zhī wéi tīng ;yī rén suī tīng zhī ,yī xīn yǐ wéi yǒu hóng hú jiāng zhì ,sī yuán gōng jiǎo ér shè zhī 。suī yǔ zhī jù xué ,fú ruò zhī yǐ 。

        wéi shì qí zhì fú ruò yǔ ?wú yuē :fēi rán yě 。

5. 我要文言文学弈中字的所有拼音

        学弈 《孟子》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xué yì 《mèng zǐ 》

        yì qiū ,tōng guó zhī shàn yì zhě yě 。shǐ yì qiū huì èr rén yì ,qí yī rén zhuān xīn zhì zhì ,wéi yì qiū zhī wéi tīng ;yī rén suī tīng zhī ,yī xīn yǐ wéi yǒu hóng hú jiāng zhì ,sī yuán gōng jiǎo ér shè zhī 。suī yǔ zhī jù xué ,fú ruò zhī yǐ 。wéi shì qí zhì fú ruò yǔ ?wú yuē :fēi rán yě 。

6. 文言文《学弈》的意思

        解析如下:《学弈》解释 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他教导两个学生下棋,其中一个学生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学生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他俩在一块儿学习,但是后一个同学不如前一个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说:不是这样的.《学弈》选自《孟子·告子》.文章先写弈秋是全国最善于下围棋的人,接着写弈秋教两个学习态度不同的人下棋,学习效果也截然不同,最后写这两个人学习结果不同,并不是因为智力上有多大差别.通过这件事,说明了学习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7. 文言文学弈(全文)的读音

        弈(yì)(1)秋(qiū)(2),通(tōnɡ)国(ɡuó)(3)之(zhī)(4)善(shàn)(5)弈(yì)者(zhě)也(yě)。

        使(shǐ)(6)弈秋诲(huì)(7)二(èr)人(rén)弈(yì),其(qí)(8)一(yì)人(rén)专(zhuān)心(xīn)致(zhì)志(zhì),惟(wéi)弈(yì)秋(qiū)之(zhī)为(wéi)(9)听(tīnɡ)(10);一(yì)人(rén)虽(suī)听(tīnɡ)之(zhī)(11),一(yì)心(xīn)以(yǐ)为(wéi)(12)有(yǒu)鸿(hónɡ)鹄(ɡǔ)(13)将(jiānɡ)至(zhì)(15),思(16)援(14)弓缴(zhuó)(17)而(ér)射(shè)之(zhī)(18)。虽(suī)与(yǔ)之(zhī)俱(jù)学(xué)(19),弗(fú)若(ruò)之(zhī)矣(yǐ)(20)。

        为(wéi)是(shì)其(qí)智(zhì)弗(fú)(24)若(ruò)与(yǔ)?曰(yuē)(21):非(fēi)然(rán)也(yě)(22)。

8. 学弈孟子文言文注音

        今夫弈之为数shù,小数shù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dé也。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wéi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wéi有鸿鹄将jiāng至,思援弓缴(zhuó)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fú若之矣。为是其智弗fú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 弈:下棋。(围棋) 弈秋:秋,人名,因他善于下棋,所以称为弈秋。

        数:指技艺。 致志:用尽心志。

        致:尽,极。 不得:学不会 善:善于,擅长。

        诲:教导。 其:其中。

        惟弈秋之为听:只听弈秋(的教导)。 虽听之:虽然在听讲。

        惟:同“唯”,只。 以为:认为,觉得。

        鸿鹄:天鹅。 援:引,拉。

        将至:将要到来。 思:想。

        弓缴:弓箭。 为:因为 缴:古时指带有丝绳的箭。

        之:谓,说。 虽与之俱学:虽然这个人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

        弗若之矣:成绩却不如另外一个人。 弈者:下棋的人。

        通国:全国。 使:让(动词)。

        之:他,之前一个人。(指第一个用心听讲的人) 俱:一起。

        弗:不。 若:如。

        矣:了。(语气词) 为:同“谓”,指有人说。

        其:他的,指后一个人。 与:同“欤”叹词,相当于“吗”。

        然:这样。 也:是。

        译文 现在你把下棋作为技艺,是小技艺;不专心致志,就学不到手。弈秋是全国的下棋高手,有人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虽然他俩在一起学习,但后一个人不如前一个人学得好。难道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好吗?有人说:“不是这样的。”

        启示 通过弈秋教两个人学下围棋的事,说明了做事必须专心致志,决不可三心二意的道理。

9. 《学弈》句子翻译,读音,及"之"的意思与问答

        弈秋是全国下棋的高手。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弈秋的教导,但是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来,想要拉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两人在一起学棋,但后者却不如前者学得好。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前一个人吗?回答说:不是这样的。

        动词

        到,往现代汉语解释

        例:①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西汉·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庄子》

        ③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④纵一苇之所如。——《赤壁赋》

        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③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孔雀东南飞》

        ④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鸿门宴》

        ⑤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

        ⑥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将伐颛臾》

        2.指示代词,这

        例: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

        ③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3.活用为第一人称,我。

        例: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史记·魏公子列传》

        4.可用于宾语前置句复代指宾语,用于动词之后。

        ①野语有之曰——《庄子·秋水》

        ②而死固付之度外矣!——《指南录后序》

        ③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

        助词 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③若能以吴、蜀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贾谊《过秦论》

        2.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例:

        ①宋何罪之有?——《公输》

        ②何陋之有? ——《陋室铭》

        ③句读之不知。——《师说》

        ④菊之爱。——《爱莲说》

        3.结构助词,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同现代汉语解释助词2。

        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②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

        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④其伊谁之赐?公(袁可立)宜祠。——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4.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例:①凌万顷之茫然。——《赤壁赋》

        ②蚓无爪牙之利。——《劝学》

        5.结构助词,补语标志,可译为“得”。

        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6.音节助词,无实义。

        例:1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项脊轩志》

        3公将鼓之。——《曹刿论战》[3]

        4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

        望采纳,谢谢!

人教版高中必背文言文拼音版

       曹刿论战的读音:cáo guì lùn zhàn。

       《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作品背景

       齐与鲁是春秋时期的邻国,都在今山东省,齐在东北部,鲁在西南部。公元前697年,齐襄公即位,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次年齐襄公为公孙无知所杀。第三年春天,齐人杀死公孙无知,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君位。

       稍后,鲁庄公也亲自领兵护送公子纠回国争夺君位,八月鲁与齐师战于乾时,鲁军大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死公子纠。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借口鲁国曾帮助公子纠争夺齐国君位,再次兴兵攻鲁,两军战于长勺。这就是文章所记叙的齐鲁长勺之战。

文学赏析

       写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这一段可分两层。第一层写曹刿求见鲁庄公的原因。开头先点明事态发生的时间,接着指出的是“齐师伐我”,说明战争是由齐国进攻鲁国而引起的,鲁庄公准备抵抗。以上对形势扼要的介绍,为曹刿的请见、论战交代了必要的背景。

       大军压境,曹刿准备参战,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一方面揭示了鲁国当权者鄙陋寡见、尸位素餐的情况,为后文鲁庄公在作战中不察敌情、急躁冒进作了铺垫;另一方面显示了曹刿关心国事,同时也暗示了他是一个有远谋的人。

       1. 求高中高考所有人教版初中高中必背文言文古诗篇目(最好有原文),

        出自高考大纲,绝对可靠,因为我从事这方面工作。

        高中14篇: 荀子《劝学》、庄子《逍遥游》、韩愈《师说》、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诗经·卫风·氓》、《离骚》、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白居易《琵琶行》、李商隐《锦瑟》、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初中50篇: 1.《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孟子《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官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箪(dān) 蹴(cù) 羹(gēng) 死亦我所恶(wù) 3.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能有所作为;这一切表现到脸色上,抒发到言语中,然后才被人了解。在一个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世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如果没有敌对国家和外患,便经常导致灭亡。

        4.《左传·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诸葛亮《出师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

2. 高中人教版必背文言文

        古诗文诵读篇目

        (一) 古文(10篇)

        《劝学》 (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陈情表》——李 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赤壁赋》——苏 轼

        (二) 诗词曲(30篇)

        《氓》——《诗经》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 潜

        《山居秋暝》——王 维

        《蜀道难》——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将进酒》——李 白

        《蜀相》——杜 甫

        《登高》——杜 甫

        《登岳阳楼》——杜 甫

        《琵琶行》——白居易

        《念奴娇》 (大江东去)——苏 轼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陆 游

3. 高一语文必背文言文(人教版)

        沁园春 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

4. 高中人教版必背文言文

        古诗文诵读篇目

        (一) 古文(10篇)

        《劝学》 (节选:从“学不可以已”到“不知学问之大也”)——《荀子》

        《陈情表》——李 密

        《滕王阁序》(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

        《阿房宫赋》——杜 牧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赤壁赋》——苏 轼

        (二) 诗词曲(30篇)

        《氓》——《诗经》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 潜

        《山居秋暝》——王 维

        《蜀道难》——李 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 白

        《将进酒》——李 白

        《蜀相》——杜 甫

        《登高》——杜 甫

        《登岳阳楼》——杜 甫

        《琵琶行》——白居易

        《念奴娇》 (大江东去)——苏 轼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陆 游

5. 求高中人教版语文文言文大全

        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古诗文大全目录 必修一(第一册)4、烛之武退秦师?《左传》5、荆轲刺秦王?《战国策》(背诵易水诀别一段)6、鸿门宴?司马迁必修二(第二册)4、《诗经》两首氓(必背)采薇5、离骚?屈原6、《孔雀东南飞》(并序)7、*诗三首(必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短歌行?曹操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8、兰亭集序?王羲之(必背)9、赤壁赋?苏轼(必背)10、*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背诵2、3段)必修三(第三册)4、蜀道难?李白(必背)5、杜甫诗三首(必背)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必背)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必背)9、劝学?《荀子》(必背)10、*过秦论?贾谊11、*师说?韩愈必修四(第四册)4、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5、苏轼词两首(必背)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6、辛弃疾词两首(必背)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李清照词两首(必背)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11、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背诵后5段)12、苏武传?班固13、张衡传?范晔必修五(第五册)4.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必背)5、滕王阁序?王勃(背诵2~3段)6、*逍遥游?庄周7、*陈情表?李密(必背)。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曹刿论战拼音版”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