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李清照赏析_点绛唇李清照古诗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点绛唇李清照赏析”的应用场景。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分类,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吧。

1.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点绛唇·蹴罢秋千的作品鉴赏

3.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4.李清照有首词叫点什么唇的、那刻画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点绛唇李清照赏析_点绛唇李清照古诗

点绛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词写女主人深闺愁浓,哀叹春光归去,盼望心上人归来。当属李清照年轻时的词作。这首词写作地点是在青州,时间在寒食节后。词中人何处与〈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的武陵人的人字含义相同,都喻指作者丈夫赵明诚。点绛唇: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渐消残酒,独处凭栏久。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作者魏夫人(生卒年不详),名玩,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魏泰之姊,曾布之妻,曾巩之嫂。徽宗时曾布为相,她被封鲁国夫人,故以魏夫人称之。魏夫人博涉群书,工诗,存词十四首,有《鲁国夫人词》。

       对于恋人,短暂的分离已足可消魂,何况年年分别,岁岁离恨,而这回又归期难凭呢!这两句,好似女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她从当前的离别进而回想起昔日多少次的“聚散匆匆”,其中包含着无数的辛酸与忧虑、期待与不安,容纳了多少实际的生活内容!她凝神冥想,思绪翻腾,而时间如奔逝的流水从她身边悄悄掠过。猛然,远处的芜城传来隐隐的更鼓声,原来夜已很深,回首遥望,向时的津渡一片沉寂,只有残月映射下的两行疏柳、几缕淡烟,依稀可辨。芜城,扬州别称。南朝宋竟陵王刘诞作乱,城邑荒芜,遂称芜城。鲍照写过著名的《芜城赋》,其后,芜城常被用来寄慨。煞拍三句,以景结情,言止而意无尽。“重回首”遥接“人归后”,“芜城漏”暗合“凭栏久”,全篇浑然一体,妙合无垠。

       朱熹曾将魏夫人与李清照并提,说是“本朝妇人能文者,唯魏夫人及李易安二人而已”。清人陈焯亦云:“魏夫人词笔颇有超迈处,虽非易安之敌,亦未易才也。”从这些评价中,足见此词作者艺术功力之高。此词借景色之映托以言情,具深婉流美之致,显示了作者不凡的艺术才情。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济南人,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现存于曲阜孔林思堂之东斋的北墙南起第一方石碣刻,上面写有:“提点刑狱、历下李格非,崇宁元年(1102)正月二十八日率褐、过、迥、逅、远、迈,恭拜林冢下。”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一说王拱辰孙女为清照继母,其生母为宋神宗朝左仆射王_的长女)。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李清照在南渡初期,还写过一首雄浑奔放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借项羽的宁死不屈反讽徽宗父子的丧权辱国,意思表达得痛快淋漓,表达对宋王朝的愤恨。

       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又因她的改嫁问题遭到士大夫阶层的污诟渲染,受到了更严重的残害。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点绛唇·蹴罢秋千的作品鉴赏

       李清照《点绛唇》词。句中写闺思别愁的深重和纷纭难理之状。这里将“一寸”与“千缕”对举,两相比较来突出主人公的愁情深婉绵长,反映了在封建礼教束缚下广大妇女幽居深闺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和心灵创伤。

        李清照《声声慢》词。像这样凄苦寂凉的情景,又怎是一个“愁”字,所能完全包容的呢?形容百般寂苦,万点哀怨,忧愁到了极点。

        李清照《一剪梅》词。这份相思情意,实在是太深太浓了,没有办法把它消除,才下了眉头,却又不断地涌上心头。这两句词描写情愁深浓,挥不掉、抛不开,好不容易才得以舒展一下眉头,心头却又开始烦忧苦痛了,质朴的几句词,把作者送别丈夫时的万般深情一现无遗。

        李清照《一剪梅》词。花儿无声无息地飘落,水在默默地东流;同是一样的相思,各在一处暗自悲愁。以花飘。水流比喻相思之情,可见相思之甚、之久。

        李清照《醉花阴》词。不要说人不会魂散神离;西风卷起竹帘之后,你可曾看见那枯萎的菊花?我的容颜憔悴得比菊花还要黄瘦!几句词把相思之情写得感人至深。

        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不知有多少心里话,要对即将离己远去的丈夫诉说,却又怕引起自己更多的忧愁,给丈夫增加旅途的烦恼,只好作罢。三句词表现了女词人送别丈夫时痛苦幽怨的情怀。

        李清照《武陵春》词。景物依旧,人事已非,刚要说点什么,泪水却先夺眶而出。两句词写睹物思人的感伤,情真意切。

        李清照《武陵春》词。原想在江上泛舟寄情,却怕双溪中的舴艋小舟,载不动我内心许多的深愁。这两句词描写情愁的深重,竟连舴艋舟都负荷不住,那么人的心灵又怎能承受如此深的愁呢?描写情愁的名句,后人常用这两句词,来形容内心无限的愁苦。

        李清照《如梦令》词。晚春的风雨常常是疾风里挟着疏落的雨点,来势很猛。酒后酣睡中的主人公也曾被唤醒。可是,酒意尚未全消。而诗人关心外面风雨的变化,正是爱花、惜花的细腻感情的流露。

        李清照《如梦令》词。原词是描写春日深闺的寂寞情怀,情思幽渺,感怀无限。“应是绿肥红瘦”一词中,以花来比拟人,含有一种年华消逝、青春不再的伤感。

李清照《点绛唇?蹴罢秋千》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早期词作的名篇之一。下面是中华诗词学会理事徐培均先生对此词的赏析要点。

       此词写少女初次萌动的爱情,真实而生动。上片荡完秋千的精神状态,妙在静中见动。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间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地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纤纤手”语出《古诗十九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借以形容双手的细嫩柔美,同时也点出人物的年纪和身份。“薄汗轻衣透”,她身穿“轻衣”,也就是罗裳初试,由干荡秋千时用力,出了一身薄汗,额上还渗有晶莹的汗珠。这份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在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

       下片写少女乍见来客的情态。她荡完秋千,正累得不愿动弹,突然花园里闯进来一个陌生人。“见客入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袜刬”,指来不及穿鞋子,仅仅穿着袜子走路。“金钗溜”,是说头发松散,金钗下滑坠地,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词中虽未正面描写这位突然来到的客人是谁,但从词人的反应中可以印证,他定是一位翩翩美少年。“和羞走”三字,把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作了精确的描绘。“和羞”者,含羞也;“走”者,疾走也。然而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它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他几眼。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栩栩如生地刻划出来。李清照这样描写也是有所本依的。唐人韩偓《香奁集》中写过类似的诗句:“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但相比之下,“和笑走”见轻薄,“和羞走”现深挚;“手搓梅子”只能表现不安,“却把青梅嗅”则可描画矫饰;“映中门”似旁若无人,而“倚门”则有所期待,加以“回首”一笔,少女窥人之态婉然眼前。较之韩诗,有青出于蓝之胜。

       这首词风格明快,节奏轻松,寥寥四十一字,就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可谓妙笔生花。 明钱允治《续选草堂诗馀》卷上:曲尽情悰。

       明沈际飞《草堂诗馀续集》卷上:片时意态,*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

       明潘游龙等《古今诗馀醉》卷一二:“和羞走”下,如画。

       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至无名氏“见客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直用“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二语演之耳。语虽工,终智在人后。

       赵万里辑《漱玉词》:案词意浅薄,不似他作。末知升庵何据?

       詹安泰《读词偶记》:女儿情态,曲曲绘出,非易安不能为此。求之宋人,未见其匹,耆卿、美成尚隔一尘。

       王学初《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按1959年出版之北京大学学生编写之《中国文学史》第五编第四章,断定此首为李清照作,评价颇高,恐未详考。《词林万选》中不可靠之词甚多,误题作者姓名之词,约有二三十首,非审慎不可也。

       马兴荣:有人大约就是以封建社会的深闺少女总是遵守“礼”的、温顺的、循规蹈矩的、羞答答的这个尺度来衡量李清照《点绛唇》这首词,所以怀疑它不像大家闺秀李清照的作品。追求自由的李清照假如地下有知的话,她是会笑这些人未免太封建了。(《中国古典文学鉴赏丛刊·唐宋词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5月出版)

       唐圭璋《读李清照词札记》:明杨慎《词林万选》卷四,误收李清照一首《点绛唇》词云(略)。据《花草粹编》卷一收此词乃无名氏作,非清照词……且清照名门闺秀,少有诗名,亦不致不穿鞋而着袜行走。含羞迎笑,倚门回首,颇似市井妇女之行径,不类清照之为人,无名氏演韩偓诗,当有可能。(《南京师大学报》,1984年第二期)

       裴斐:易安《词论》所谓“铺叙”,论者无解。窃谓此乃针对直抒胸臆而言,即主张有情节。这个主张,她自己是实行了的,从前期作品到南渡以后之作,无不如此。此首……当是易安早期作品。由前片“慵整纤纤手”到后片“袜刬金钗溜”再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整首均为铺叙,极有层次,从而活脱出一个妩媚、敏感而矜持的少女,既见其外表情态,亦见其内心世界。历代词人当中,再没谁能如李清照那样善于表达自己了!而这种表达,无论欢快或悲苦。均很少直接倾诉,而总是截取日常生活中一段情节加以铺叙,使你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深受其情绪感染。

李清照有首词叫点什么唇的、那刻画的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点绛唇·蹴罢秋千》;

        点绛唇·蹴罢秋千

        作者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意思是说荡罢秋千起身,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她身上的涔涔香汗透过薄薄的衣衫,突然进来一位客人,她慌得顾不上穿鞋,只穿着袜子抽身就走,连头上的金钗也滑落下来,她含羞跑开,倚靠门回头看,又闻一阵青梅的花香,其中点绛唇是词牌名,蹴的意思是踏,此处指打秋千,慵的意思是懒、倦怠的样子,袜刬这里指跑掉鞋子以袜着地;

       《点绛唇·蹴罢秋千》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描述少女的天真情态,上阙写主人公下了秋千以后的情景,词人不写荡秋千时的欢乐,而是剪取了蹴罢秋千以后一刹那的镜头,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少女在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子一样在空中飞来飞去,妙在静中见动,同时慵整二字用得十分合适,从秋千上下来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

       下阙写主人公在来客忽至的羞赧情状,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天真纯洁,感情丰富却又矜持的少女形象,全词语言通俗,风格明快,节奏轻松,是李清照早年的代表作,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齐州济南人(今山东省济南市人),宋代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xiān 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非常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娇俏可爱的小女子。

       一大清早的,花还带着晨露昵,贪玩的女主人公就跑去荡秋千了,秋千玩得很开心,直玩到连手腕子都痛了、睡衣都被汗水浸透了才做罢。

       突然有人进到后花园,吓得主人公惊惶失措、手忙脚乱的跑走,慌乱得连头发都跑散了、金钗都滑落了。这么慌张,来的莫非是武林高手?而为什么不是“和恨走”、“和怨走”呢?那么,来的人也许是约好的人,只是没想到来得这么早。正好是自己最不好看的时候,所以她“和羞走”。本来是因为想见才约见的,但现在见吧、又不是时候,不见吧还想见,见吧,这种情况下还有点害羞,怎么办呢?“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棵青梅太重要了!怎么就这么巧就在门边上就长这么一棵青梅呢!闻的一瞬间眼神可不一定只在青梅身上。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我想要看一看他,就好像在欣赏一瓶花”。

       把一个姑娘含情脉脉、俏皮的、还有那么一点小心思,全抓住了。写得好又通俗,把一个小女子的内心的微妙信息全写出来了。

       这首词有理由推测就是与赵明诚会面的一个场景。

       好了,今天关于“点绛唇李清照赏析”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点绛唇李清照赏析”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