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

       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今天,我将和大家探讨关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今日更新,以期为大家带来新的启示。

1.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想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旨是什么?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论述英雄及其业绩一去不复返的语句是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情感

5.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6.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句子是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拼音

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想想作者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此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原诗: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释义: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扩展资料:

       辛弃疾调任镇江知府以后,登临北固亭,感叹报国无门的失望,凭高望远,抚今追昔,于是写下了这篇传唱千古之作。

       这首词用典精当,有怀古、忧世、抒志的多重主题。江山千古,欲觅当年英雄而不得,起调不凡。开篇借景抒情,由眼前所见而联想到两位著名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对他们的英雄业绩表示向往。

       接下来讽刺当朝用事者韩侂胄(侂:tuō,胄:zhòu),又像刘义隆一样草率,欲挥师北伐,令人忧虑。老之将至而朝廷不会再用自己,不禁仰天叹息。其中“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写北方已非宋朝国土的感慨,最为沉痛。

       百度百科——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旨是什么?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意思:谁能想,他曾指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势如出山猛虎。

        出自: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注释]

        ①京口:江苏镇江市因临京岘山、长江口而得名。

        ②孙仲谋:三国时的吴王孙权,字仲谋,曾建都京口。

        ③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

        ④“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⑤“元嘉草草”句:元嘉是刘裕子刘义隆年号。草草:轻率。是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⑥“四十三年”句: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南归,到写该词时正好为四十三年。

        ⑦佛狸祠: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⑧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

        ⑨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

        译文一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译文二

        千古江山依旧,却无处寻找孙权这样的英雄。当年繁华的歌楼舞榭,饮宴风流,都被风雨吹散。斜阳照草树,普通的街巷老屋,人说刘裕曾居住。谁能想,他曾指挥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山河势如出山猛虎。

        元嘉帝草率出兵,想建功立业,却仓皇逃命不敢北顾。距今已四十三年,眺望中原,仍记得硝烟弥漫的扬州路。不堪回首,如今在佛狸的庙里,竟是社鼓隆隆、神鸦乱舞。还有谁询问,廉颇老了,饭量是否如故?

        评点

        本词为词人名篇,为登临怀古感时抒愤之作。全词通过对一连串的历史人物如孙权、刘裕、刘义隆、廉颇的追怀褒贬,抒发了词人坚持复国的雄心壮志和年纪老大却壮志难酬的悲愤。全词多用典故,词格苍劲沉郁、凄婉悲凉。

        上片追忆在京口建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孙权和刘裕。这首词的前三句写三国时期的孙权。“千古江山”是指京口这个千古繁盛之地,孙权迁都建业(南京)之前曾在京口建都。词人在此地登高望远,所以首先就想到了孙权。词人敬佩孙权,才直接称他为“英雄”。从表面上看,词人是在歌颂古时英雄人物,其实也是在暗讽南宋统治集团尽是庸碌之辈,没有孙权这样的`人物。所以词人接下来说:“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一般用来指繁华的生活,这里借指东吴强大的政治和军事。强盛的东吴,雄踞江左的孙权,在经历了无数风雨后,都随时间消逝了,只留下京口供后人观赏凭吊。

        写完孙权后,词人又写了与京口有关的另一个历史人物——刘裕。刘裕从小生活在贫穷之中,凭借个人努力一步步发展壮大。他以京口为根据地,内压叛乱,外抵侵略,最后称帝建国取代东晋政权。他曾经两次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领土。词人把这些振奋人心的历史事实,用“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三句话概括出来。人们对于英雄人物总是念念不忘,因而“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也就是传说中刘裕的故居遗迹,还能引起人们的缅怀之情。在此处,词人发出了思古幽情,也写出了对现实的感慨。孙权和刘裕,都是在战争中开创基业,在东南建立国家。而南宋统治者却偏安一隅,苟且于江左。两相对比,南宋统治者的怯懦更加突出。如果说,词人在词的上片借古意抒今情,还比较明显外露,那么在词的下片里,词人运用典故揭示出的历史意义和抒发的现实感慨就比较含蓄了。

        下片前三句,词人讽刺了刘裕之子刘义隆,即宋文帝,北伐大败的历史事实,以此告诫南宋统治者,贸然讨伐金国必然会导致不可设想的后果。而事实证实了词人的预见,宰相韩侂胄没有听从告诫,轻率出兵,结果北伐战败,韩侂胄被诛。

        “元嘉草草”之后,词人开始描写现实。他先描写了自己南归时的情景,“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词人在四十三年前,也就是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率领众人南归。那激情的战斗岁月,是他英雄事业的发端。当时,宋朝军队在采石矶打败南犯的金兵,金兵首领完颜亮也被部下杀死。此战后,北方义军纷起,四处打击金人,致使金人在中原的统治发生危机。此时的形势对南宋非常有利。刚刚即位的宋孝宗也有志收复故土,于是重用主战派首领张浚,积极进行北伐。可是符离一败动摇了宋孝宗抗敌的决心,朝中主和派重新得势,南宋再次与金国议和。之后,南北分裂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而词人空有抗敌之志,却无从实现。经过四十三年的漫长时间,百姓逐渐淡忘了失败,也忘却了分裂,对现实已经习以为常了。所以,想要恢复中原故土,困难重重。“烽火扬州”和下面的“佛狸祠下”两幅昔日和今朝对照的历史图景,反映了词人不堪回首忆当年的悲痛心情。

        “可堪回首”三句,是用刘宋的旧事来喻指南宋的现实。元嘉北伐,刘宋军队惨败。北魏太武帝趁势命令军队反攻,一路追击刘宋军队至建康北面的瓜步山,并在山上修建了一座行宫。行宫后来成为一座庙宇,民间把它叫做佛狸祠。这所寺庙本是失败的象征,可是百姓们忘记了失败,竟在佛狸祠下迎神祭祀。这所庙宇,在南宋时依然存在。词人在这里用历史影射现实,隐隐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朝廷不迅速收复失地,恐怕百姓都会安于异族的统治,忘了自己是大宋的臣民了。

        篇末,词人把自己比喻成廉颇,一心重振“烽火扬州路”的威势,改变百姓安于异族统治的局面,取得北伐的胜利,表达了自己虽然已入暮年,但抗敌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的情怀。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论述英雄及其业绩一去不复返的语句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主旨是: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辛弃疾?朝代宋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当年扬州路上,到处是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内容解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词以“京口北固亭怀古”为题。京口是三国时吴大帝孙权设置的重镇,并一度为都城,也是南朝宋武帝刘裕生长的地方。面对锦绣江山,缅怀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正是像辛弃疾这样的志士登临应有之情,题中应有之意,词正是从这里着笔的。

       在这首词中用典虽多,然而这些典故却用得天衣无缝,恰到好处,它们所起的作用,在语言艺术上的能量,不是直接叙述和描写所就这首词而论,用典多并不是辛弃疾的缺点,而正体现了他在语言艺术上的特殊成就。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的情感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里论述英雄及其业绩一去不复返的语句是: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出去。

       出自:南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舞榭(xiè)歌台:演出歌舞的台榭,这里代指孙权故宫。榭,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

       “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

扩展资料:

       全诗赏析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的。上片赞扬了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来表明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态度。

       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中的五个典故及作用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表达了作者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金戈铁马,收拾旧山河,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饱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作者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蕴含着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愤懑之情。

       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年古》原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二、全文释义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他领军北伐、收复失地的时候是何等威猛!

       然而刘裕的儿子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却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乘机挥师南下,兵抵长江北岸而返,遭到对手的重创。我回到南方已经有四十三年了,看着中原仍然记得扬州路上烽火连天的战乱场景。

       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祗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句子是什么?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全词豪壮悲凉,义重情深,放射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光辉。词中用典贴切自然,紧扣题旨,增强了作品的说服力和意境美。

       

永遇乐中的典故及作用

        1.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怀念英雄,表现收复失地的理想;

        2.人道寄奴曾住:怀念古人,表明出师北伐的决心;

        3.佛狸祠下:今昔对比,不堪回首;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评草率出兵;

        5.凭谁问,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

永遇乐原文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翻译

        江山千古依旧,割据的英雄孙仲谋,却已无处寻觅。无论繁华的舞榭歌台,还是英雄的流风余韵,总被无情风雨吹打而去。那斜阳中望见的草树,那普通百姓的街巷,人们说寄奴曾经居住。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多么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还记得四十三年前,我战斗在硝烟弥漫的扬州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的行宫下,神鸦叫声应和着喧闹的社鼓。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抒写自己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意思是:有谁会来寻问,廉颇将军年纪已老,他的身体是否强健如故?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

       作者: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译文:

       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遥想当年,他指挥着强劲精良的兵马,气吞骄虏一如猛虎!

       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落得仓皇逃命,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真是不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乌鸦啄祭品,祭祀擂大鼓。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自己还能吃饭吗?

扩展资料:

       这首词,虽有豪放之因素,但细究可发现,此词风格非“豪放”一词所能全面概括。从整体上来看,此词并非一首激情澎湃、斗志昂扬的豪放之文,而是一首沉郁顿挫、悲壮苍凉之作。

       创作背景: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

       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

       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