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省级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1.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2.核舟记原文及教学设计

3.《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2)

4.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5.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SOS事态紧急

6.烛之武退秦师优质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_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一等奖省级

部编版小学文言文获奖教学设计

       1. 统编部编人教版语文教案教学设计全册(五年级下册)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孙帅杰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目录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随着新课标、新教材的相继使用,语文教学要实现“工具性和思想性的统一”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的转变,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以整体推进课程改革为核心,深入学习《语文课程标准》,并以之为指导,开展以课题研究为重点的教育教学研究,深化课堂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重新认识小学语文学科的性质和它在小学教育阶段的地位、作用,明确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和要求。要积极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方法的改革,积极地进行思考和研究,如何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3831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着眼于21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着力于加强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他们全面素质的发展的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材分析(一)总体分析新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于2020年春季正式使用。

        全册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童年往事、古典名著之旅、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家国情怀、描写人物、思维的火花、异域风情、幽默和风趣。全册教材共安排六个语文园地和四个口语交际。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五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个有机的整体。其中,第三单元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第五单元安排了一个习作例文”,也没再安排语文园地。

       

        本册课文安排生字时继续采用了“识写分流”的办法。其中要求会写的字都在课文后面。

2. 部编人教版语文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力求采用自主、合作地学习方式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相互启发,拓展思路,分享学习之乐。

        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中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 2. 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可以充分利用文中优美的词句,引导学生把课文读好,使他们在了解一些水的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在朗读中感悟“落、打、飘”的不同。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知道云、雨、雹子、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变化形成的。 教学重点: 1、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教学难点: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识字、写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大家赶快来猜猜吧!对,是水,水在不同的情况下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水即能帮助人类,也能给人类带来灾害,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与水有关的课文。

        2、生读课题:我是什么 (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导入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为下面的学习蓄势。)

        二、整体感知: 同学们,你想知道水都有哪些变化吗?那你们就认真读一读课文吧!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文。同时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强调标出生字、词语,注意难点的字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 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

        教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文后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进程与走向。) 三、认识生字: 1、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带生字的词语。

        (多媒体出示)2、多媒体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字。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字的方法。

        3、分组开火车读字词比赛,评出优秀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设计意图:在识字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激发识字的兴趣,学习好的识字方法,进而全面提高识字的能力。

        然后采用活泼多样的认读方式,及时巩固识字成果。) 四、写字指导: 生字认会了,老师还想看看你写字的水平呢! 1、课件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字。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字的特点,以及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字。

        2、教师范写。边写边强调重点。

        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及"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教师巡视,学生书写这几个生字,师生共同评议。

        4.教师巡视,学生观察字帖,自主完成本课其它几个生字的书写,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观察与分析字形是写好字的基础,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这种能力要逐步地加以培养。

        在此环节中要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要加强学生之间写字互评,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

        五、尝试运用: 同学们写字写得很认真。你能给它展示一下你的说话能力和读课文的水平吗? 1、给生字找朋友,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

        同学间进行。 2、同桌一起合作读课文,有感情地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六、汇报交流: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汇报学习成果时,巩固所学知识,感受学习的快乐。)

        七、课堂检测: 1.给下面的字找朋友。(用线连起来) Yān jià qì guàn gàI fú bào huǐ zāI zà o b áo 毁 灾 稼 淹 器 灌 躁 暴 雹 浮 2.看拼音写汉字。

        ZāI hàI diàn qì fú lì shàI hēI xiǎo chí ( ) ( ) ( ) ( ) ( )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一、复习旧知: 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语。 (设计意图:低年级始终以词句教学为主。

        及时巩固,加深印象。) 二、谜语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教师说谜面,学生猜,回答) (1)忽然不见忽然有,像虎像龙又像狗。

        太阳出来它不怕,大风一吹它就走。(云) (2)线儿又粗又有细,上接天来下接地。

        落在水里无踪影,庄稼见了笑嘻嘻。(雨) (3)白色花无人栽,无根无枝又无叶。

3. 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与反思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它呀?(播放水的视频)

        2、提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我是什么》(板书),全班齐读课题。

        3、质疑激趣:这个题目很有意思吧?此时你最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提出疑问)“我”指的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先标出来,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

        2、检查自学情况。

        (1)、下面的字你都认识吗?把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想办法认识它们。

        晒 飘 浮 傍 冷 珠 硬 雹 溪 奔 洋 舞 灾 坏

        (2)、出示字词卡片,以“开火车”的形式检查字音的掌握情况,注意指导学生读好以下生字的读音。

        翘舌音:晒 珠 后鼻音:傍 冷 硬 洋 前鼻音:奔 平舌音:灾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师生评议朗读情况。

        4、朗读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三、认识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认字。

        2、交流时说说你用了什么方法,效果怎样?

        雹 晒 飘 浮 冷 硬 洋这些字可以用熟字加部件的方法识字,并联系实际说说部首的意思。

        3、给这些生字组词。

        四、指导写字。

        1、出示要书写的生字,学生拼读字音并给这些生字组词。

        2、学生分析识记生字的字形。

        3、教师范写,指导学生认真观察。

        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两点水,右边是“令”字。左边不要写成三点水,右边“令”字最后一笔点不要漏掉。

        江:左右结构,与水有关,所以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字。

        坏:左右结构,左边是提土旁,右边是个“不”字。

        极:左高右低,与熟字“级”比较识记。

        常:认识“小”头,指导学生写好带小字头的常字,与“党”字比较识记。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5、教师讲评学生的书写。

4. 小学语文优秀教案哪个出版社的最好

        人教的出版社最好!例如 草虫的村落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

        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

        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从“村民的勤勉劳动”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是什么力量使一只只小虫们这么勤勉地奔忙,你能理解吗?(生活的快乐,以及对自己家的责任感,促使甲虫们如此勤勉的工作着。

        大家各司其职,在劳动的同时,它们也从中感受到了快乐。) (四)情感升华,感受写法: 1、我们随着作者在草虫的村落作了一次奇异的游历。

        可大家想一想,为什么我们不能将日常见到的小虫子写成这么美的文章呢?同桌相互讨论讨论。 2、师生交流: (1)认真观察事物,特别是观察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小生灵,而且有自己独特的视角; (2)能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 (3)喜爱小昆虫,有一颗关爱小动物的善良的心; (4)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 3、大家分析的都很好,其实作者在文中也流露出了,我们来一起对读一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读出作者这份情怀。 (五)将自己喜欢的词句摘录在采集本上。

        《观 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顺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体会本文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3.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赞美自然的豪情,争做时代的弄潮儿。 教学重点 精彩的场面描写,精巧的结构安排。

        教学难点 抓住景物特点,多角度摹状的写景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 导入 同学们看过涨潮的壮观景象吗?下面请观看被前人称为“壮观天下无”的“钱江涌潮”(课件展示“钱江涌潮”及观潮盛况)。

        同学们,钱江涌潮从海宁角度看最为壮观。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海宁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涌,势如万马奔腾;云移至岸,浪卷轰雷,卷起“千堆雪”。

        双龙相扑“碰头潮”、白练横江“一线潮”、蛟龙脱锁“回头潮”和月影银涛“夜半潮”,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客。让我们去感受钱江涌潮吧! 二、介绍作者和背景 1.请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周密( 1232—约1298)南宋文学家。家公谨,号草窗、四水潜夫等,原籍济南,后为吴兴(今属浙江湖州)人。

        宋末曾任义乌令等职,宋亡不仕,以歌咏著述自娱。其词讲求格律,与吴文英(梦窗)并称“二窗”。

        他工诗能文,亦善书画。著有《草窗韵语》、《草窗词》、《武林旧事》、《癸辛杂识》等。

        此篇选自《武林旧事》。《武林旧事》一书写于宋亡之后,书中缅怀先朝旧事,感慨世事盛衰无常,记载南宋岁时风俗、市井娱乐与游观之盛。

        2.介绍背景。 杭州在南宋时称临安,是国都。

        观潮地当时在临安城南(今由于江水改道已移至浙江海宁),每年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

        当日从宫廷到民间,人们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狂热。 三、初读,整体。

5. 人教版中小学课本收录的文言文有哪些

        人教课标本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取了部分文言文作品,具体是五年级下册的《杨氏之子》、六年级上册的《伯牙绝弦》以及六年级下册的《文言文两则》——《学奕》《两小儿辩日》.中学七年级上册: 5 童趣 10 《论语》十则 15 古代诗歌五首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西江月》 5.《天净沙秋思》 20 山市 25 《世说新语》两则 (一)《咏雪》 (二)《陈太丘与友期》 30 寓言四则 3.《智子疑邻》 4.《塞翁失马》 七年级下册 5 伤仲永 10 木兰诗 15 孙权劝学 20 口技 25 短文两篇 1.《夸父逐日》 2.《两小儿辩日》 30 狼 八年级上册 21 桃花源记 22 短文两篇 1.《陋室铭》 2.《爱莲说》 23 核舟记 24 大道之行也 25 杜甫诗三首 《望岳》 《春望》 《石壕吏》 26 三峡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记承天寺夜游》 28 观潮 29 湖心亭看雪 30 诗四首 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 渡荆门送别 游山西村 八年级下册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25 诗词曲五首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赤壁 3.过零丁洋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山坡羊潼关怀古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1.饮酒(其五) 2.行路难(其一)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己亥杂诗 九年级上册 17 智取生辰纲 18 杨修之死 19 范进中举 20 香菱学诗 21 陈涉世家 22 唐雎不辱使命 23 隆中对 24 出师表 25 词五首 《望江南》 渔家傲秋思 江城子密州出猎 武陵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九年级下册 17 公输 18 《孟子》两章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 鱼我所欲也 20 《庄子》故事两则 惠子相梁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 21 曹刿论战 22 邹忌讽齐王纳谏 23 愚公移山 24 《诗经》两首 1.关雎 2.蒹葭望采纳,谢谢。

6. 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文言文》两则

        《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甫姬颠肯郯厩奠询订墨曰:非然也。

        希望采纳,O(∩_∩)O谢谢~~~。

7. 部编版语文教材总体上有哪些变化

        一、教材传达新理念重视阅读、关注思维的发展,在细微处引导家长、教师,这是新教材传达的理念。

        二、教材的深度体现在思维发展上从第一课《中学时代》开始,新教材的编排设计就体现出具体方法技能的学习指导,通过设计开放性的教学过程,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讨论辨析、反思探究等方法,让学生积极表达、善于思考、习得方法、努力践行。三、教材的变化,对基层教师的理论功底提出新的挑战,对他们教学理念、教育意义等方面的理性思考能力进行着深层次的“拷问”。

       

扩展资料:

教材制度沿革:这“一纲多本”“多纲多本”的教材发展情况,要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教育部制定统编教材,各地教材也初步百花齐放,语文课刚刚恢复独立设置。

        1985年,在《 ***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指导下,开始改革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教育内容和方法。第二年,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成立,改革统一的教材制度,也就是要在统一要求和审定的前提下实行教材的多样化。

        到了1991年,九年义务教育的“五四制”和“六三制”两套教材诞生于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投入使用后,广东、四川、上海、浙江、北师大等各自出版的教材经过送审,也在各地进入了课堂。

        1999年,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启动,引入教材的竞争机制,各地又开发了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乡土教材和校本教材。2000年秋季的开学季,新的语文教材出现在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版)》同时正式实施,已经对古诗词教学做了更高要求,并且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而北京在2007年使用的本地新教材中,就曾进行过关于鲁迅文章的篇目调整,放弃了《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等名篇,选择了《铸剑》。另外,还加入过金庸小说的内容。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指导下,教育部再次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这个于2012年秋季开学执行的语文新课标中,对小学生会写汉字的要求有所降低,但增加了需要背诵的篇目。

        这一次,耿玉苗特意先看了下识字的部分,“一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认的字是300个,但只要求会写其中的100个,突出了多认少写。”这一点,符合她对孩子年龄和心理特征的认知,“6岁左右的孩子,手上肌肉群还不是很发达,他们写字是很麻烦的,认字倒很快。”

        在给新生下发课本的那一天,耿玉苗记得,孩子们比较容易 *** 图和大字吸引,便于集中注意力,“插图改变很大,画得挺可爱,更符合儿童的特点,画风上还结合了民国课本的一些内容。”而其中的古诗文篇目比重依然是加大了,小学教材 *** 有129篇,初中是132篇。

        教育部教材局回应《中国新闻周刊》称,这是基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原则,“让孩子在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多接触古诗文,多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然后精选古诗文,语文课程标准里推荐的古诗词都是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既有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歌颂诗词,又有反映热爱祖国、积极奋进的名家名篇,都是需要我们传承的。”基于“人文精神”和“语文要素”双线结合的选文要求,编写组此次放入了鲁迅的《藤野先生》《故乡》《孔乙己》;朱自清的《春》《背影》;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等文章,兼顾经典性和时代性。

        整体而言,课文数量是有所减少的,但又增加了课外衍生阅读。比如,小学阶段新增了“和大人一起读”等栏目,初中设置了一定量的自读课文和名著导读。

核舟记原文及教学设计

       第一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孟母三迁”的启示

       2.走出“单相思”的误区

       3.帮她战胜抑郁情绪

       4.关于愤怒情绪的案例

       5.归队的雁儿

       6.六成未成年人犯罪与网络有关

       7.早期教育的“奇迹”

       8.人怎会变成“狼”?

       9.自信是成功的秘诀

       10.优秀大学生心理调查及分析

       11.从小学会关爱他人

       12.“签字”

       13.教书育人

       14.教师要有一双洞察心理的慧眼

       二、案例思考

       1.高考焦虑

       2.强迫症

       3.情绪失控

       4.对素质教育的思考

       5.关爱学生

       6.嫉妒的阴影

       7.幼稚背后是教育的缺失

       8.仇视老师的学生

       9.他变了

       第二章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用钥匙打开学生思维的心扉

       2.鼓励学生答有创见

       3.顺水推舟

       4.“后进生”的心理拯救

       5.心理发展的临界期

       6.关于沉和浮的问题

       7.帮他克服了心理障碍

       二、案例思考

       1.适时调侃

       2.抛砖引玉

       3.迟钝的孩子

       第三章 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一则精神异常的案例

       2.大学生就业压力

       3.报复心理

       4.从“拾柴火”看性格模式

       5.抑郁厌学的女孩

       6.轻度抑郁,抑郁性神经症

       7.战胜贪食的女高中生

       8.神经症(强迫性焦虑症)

       9.她为何不停地上厕所

       10.她需要的是爱

       11.性格怪异的学生

       12.为孩子撑起一片天

       二、案例思考

       1.完美主义的缺陷

       2.恐慌症

       3.过度焦虑

       4.嫉妒心理

       第四章 艾里克森的人格八阶段理论

       案例描述与分析

       1.女儿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怎么办

       2.跳楼的优等生

       3.拯救“小报告”

       4.“爱上老师”的学生

       5.与世隔绝的王子

       6.别跟自己长相过不去

       7.初次萌生的爱情

       8.与班里的同学格格不入怎么办

       9.他就是不服气

       10.“小指甲”的问题

       11.不要揪住他的“小辫子”不放

       12.润物细无声

       第五章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理论

       案例描述与分析

       1.一节源于生活的探究课

       2.激励产生奇迹的教学案例

       3.让我脸红了三次的课

       4.“我就服了石老师”

       5.教学中的“最近发展区”

       6.过把合作当小老师的“瘾”

       7.物理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8.自主学习

       9.让每一个学生心里充满阳光

       10.以原型启发为中介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

       11.互动,课堂教学的双翼

       12.激发学生的兴趣

       13.以学生为本

       第六章 学习的本质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概念的学习

       2.基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微格案例

       3.致力于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

       4.概念的学习和教学

       5.学习层级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6.词语教学设计应体现思维训练

       7.教学心理

       8.化学教学案例

       9.“出丑”的学问

       10.中学英语教学案例

       11.转折期的学习方法

       12.从知识的本源出发

       13.注意与分心之别

       14.“无脑儿”之谜

       15.“剥夺感觉”

       16.科学家牛顿的“入迷”

       17.我的标记会说话

       18.高中女生学习物理障碍研究

       第七章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不写作业的孩子

       2.叛逆的孩子

       3.不要嘲笑他

       4.练习是学习吗

       5.家庭的影响不能忽略

       6.家长忽视了她

       7.“爱接下茬”的学生

       8.麻雀和红襟鸟

       9.“我讨厌他们”

       10.过度理由效应

       11.不要挫伤学生

       二、案例思考

       1.师生之间的战争

       2.镜子的惩罚与奖励

       3.奇特的“绿卡”

       第八章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案例描述与分析

       1.面对过程

       2.尊重学生心理需要

       3.一次无人监考的考试

       4.智慧的课堂应该是凸显探究的课堂

       5.智慧的课堂应该是激疑和质疑的课堂

       6.设置情景

       7.程序性知识

       8.小组合作学习

       9.她为何撕毁试卷

       10.思维导图

       11.物理教学案例

       12.培养学生的设问能力

       第九章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教师的作用――教育引导学生并给予他们信任与关爱

       2.给老师的一封信

       3.心理惩罚

       4.“头疼”的涛涛和廖老师的烦恼

       5.心灵的创伤要用爱来抚平

       6.宽松的课堂环境

       7.“表演”课程

       二、案例思考

       1.感恩的心

       2.学习语言的捷径

       3.把握教育契机,做一名敏感教师

       4.帮他找回自尊

       5.创新思维

       6.布置教室的学问

       7.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

       8.成功

       9.社交恐惧症

       10.“温情草莓糖”

       11.借给他5分

       12.宽容孩子

       第十章 学习的动力机制

       一、案例描述及分析

       1.兴趣的魔力

       2.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发展

       3.明确学习目标

       4.学习动力机制

       5.搭建辩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6.历史结合现实

       7.营造与人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

       二、案例思考

       1.愉快教育

       2.感动他的心

       3.麦克劳德的故事

       4.探究式历史学习方式

       5.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6.因势利导法

       7.没有“不可能”的字典

       第十一章 知识的获得与应用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对称图形”教学实录

       2.一次历史课上的突发的问题

       3.我把篮球当月球

       4.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5.课堂提问,谁是主角

       6.有理数的加法教学

       二、案例思考

       1.概念的获得

       2.思维的基本方向

       3.归纳思维:收集、组织和处理资料

       第十二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怎样对待学生“插嘴”

       2.有了太阳,就一定有美丽可爱的世界吗?

       3.“一首诗”的功效

       4.善于“变通”的孙膑

       5.鼓励孩子“异想天开”

       6.批判思维的培养

       7.测量纸片下落的速度――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二、案例思考

       1.为何教育使我们失去了想象力

       2.解放定势

       3.转换思考角度

       4.发明活版印刷机的故事

       5.激发好奇心

       6.打破沙锅问到底

       7.激发创作热情

       8.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的结合

       9.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第十三章 技能学习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跨栏上如何克服畏惧心理

       2.换挡动作技能学习

       3.投掷飞镖实验

       4.认知技能学习

       5.心智技能的形成

       二、案例思考

       1.音乐课开进音乐厅

       2.一堂普通的音乐课

       第十四章 品德与态度的学习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出格”的孩子

       2.爱打架的孩子

       3.春风化雨润童心

       4.优秀生的问题

       5.爱撒谎的孩子

       6.逃学行为矫正

       7.过强的情绪刺激与厌学行为的形成

       8.经典案例两则

       9.正确的教育学生

       二、案例思考

       1.教师课堂打学生 学生愤而将老师推下讲台

       2.如何塑造课堂行为

       3.不翼而飞的铅笔

       4.营救问题孩子

       5.收费的助人为乐

       6.舆论之罪

       7.“穿长裤还是穿短裤”

       第十五章 学习策略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识字顺口溜

       2.圆周率与私塾先生

       3.位置记忆法

       4.“换位”移情

       5.历史活动课

       6.历史思维插上想象翅膀

       7.《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案例

       8.《小麻雀》、《猫》教学案例

       二、案例思考

       1.“循环”

       2.瘪了的乒乓球

       3.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

       4.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

       5.动手操作创设情境

       6.模拟生活创设情境

       7.赌博的概率

       8.面积的计算

       9.“集合”的概念

       第十六章 学习者的个别差异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少年大学生的记忆法

       2.摆车头

       3.拒绝练琴的小琴童

       4.创造的内在与外在动机的差异

       5.事与愿违的图画

       6.在乎每个学生,让批评变得甘甜

       7.在乎每个学生,让人人成为唯一

       8.课堂中的“意外事件”

       9.针对性格差异因材施教

       10.语文课上的五名学生

       11.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

       12.个性张扬 精彩无限

       13.分层――创建多元化的个性评价场

       二、案例思考

       1.创造力的学科差异

       2.智力表现早晚差异

       3.教师与学生心理差异

       4.小班化教育

       5.用不同的钥匙开启学生的心理之锁

       6.他俩为什么不交作业

       第十七章 师生的心理健康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最恨语文老师

       2.如此对联

       3.范进中举

       4.老师的肖像

       5.过度焦虑的孩子

       6.心理老师跳楼自杀

       7.教师心理健康案例

       8.“禽兽教师”行为与教师心理健康

       9.自卑的小王

       10.狂妄胆大的学生

       11.课堂上的游戏机

       二、案例思考

       1.优等生的悲剧

       2.上课前喝酒壮胆的老师

       3.得强迫症的老师

       4.心力交瘁的老师

       5.爱上老师

       6.纸条的妙用

       7.小男孩的社交恐怖

       8.静下心来和学生平等对话

       9.忍不住的嫉妒

       10.没人倒的痰盂

       11.一言之过

       12.三毛的悲剧

       第十八章 课堂管理心理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幽默教学法

       2.与学生“打成一片”

       3.坐不住的小学生

       4.换一个视角化解尴尬

       5.共同管理课堂

       6.“润物无声”、“柳暗花明”的教学机智

       7.保持动量

       8.“好色”风波

       二、案例思考

       1.先举手再发言

       2.课堂管理谁之责?

       3.规则清单

       4.爱走神的张坤

       5.课堂教学中的幽默艺术

       6.30颗石章

       第十九章 教学设计

       一、案例描述与分析

       1.“加法原理与乘法原理”教学案例

       2.《秋天的收获》教学案例

       3.爱国情操的表现――教学实录

       4.高中“新课标”下的一个英语教学案例

       5.“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

       6.《浪漫主义绘画》教学设计

       7.《看云识天气》教学案例分析

       8.小学音乐课《小雨沙沙》

       9.对联的学习

       二、案例思考

       1.初中语文课文《纸船》教学设计

       2.《风筝》教学设计

       3.足球探秘

       4.《世界多美呀》教学设计

       5.《委屈》教学设计

       6.“祈使句”教学设计

       7.力的教学案例

       8.《水调歌头》案例

       第二十章 教学的测量与评价

       案例描述与分析

       1.抵制听课说明了什么?

       2.这位班主任应如何评价

       3.拒绝领奖

       4.全勤奖

       5.业务档案

       6.教案风波

       7.艾滋病教学案例

       8.师生共同评价

       9.从“优秀教师”到“快乐教师”

       10.在兴趣盎然中合作批改与讲评作文

       11.《第八课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一课的课堂教学评

《触龙说赵太后》教学设计「」(2)

        核舟记原文及教学设计

        之前一篇文章《原来学习文言文也可以这么有趣》,大家读得兴致盎然。看来,如何在辛苦的学习中,搞点花头,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是大家都极有兴趣的。以下是关于核舟记原文及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参考!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魏子详瞩既毕,诧曰:嘻,技亦灵怪矣哉!

        《核舟记》体验性教学设计

        文言文教学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语言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内容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第二个目标是?传承文化?,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例如,教《邹忌讽齐王纳谏》肯定要教中国的?谏?文化,教《出师表》肯定要教中国的?臣?文化,教《陈情表》肯定要教中国的?孝?文化。一般来说,语言教学遇到的困难是学生没有?兴趣?,文化教学遇到的困难是学生没有?感觉?。能否找到一种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兴趣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切近理解的教学方式,是搞好文言文教学的关键。

        《核舟记》从语言教学来讲,主要涉及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定语后置、词类活用、倒装句、省略句、双重否定句等内容。这些内容,只能随文教学,但很容易陷于串讲的泥坑,使学生学得枯燥。从文化教学来讲,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我国古代工艺品的精巧,以及这种精巧中的民间审美意趣。这一内容涉及审美,学生缺乏具体可感的审美对象作参照,很容易流于一般化。

        根据《核舟记》的写作特点和学生学习这样的课文时遇到的困难,我以?体验中国古代工艺品的精巧?为教学主线,将语言教学融入到?体验中国古代工艺品的精巧?的学习活动中。

        上课伊始,我先把一个?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的橄榄核放在一张纸上,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这么小的一个橄榄核,非常震撼。这样,学生的印象就非常深,?体验?了这个核舟的?小这个东西这么小,上面还刻那么多东西,而且还刻得那么好,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工艺品的?精巧?。

        然后,进入重点教学环节。我在课外让学生每人用一张纸折了一只船。上课的时候,我说:?今天我们学习《核舟记》,主要让同学们完成一件事,就是把课文中写到的人和物,按照课文中写的位置,画到你们折的纸船上。我们这堂课就是要比一比,看谁画的最符合课文描写的状况。?学生一听,顿时兴趣大增,纷纷提笔准备画。没想到,他们立刻就遇到了问题:课文是怎么写的`呀?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呀?于是,学生纷纷埋头认真阅读课文,遇到不懂的字句,就连忙看注释,或相互之间讨论起来。平时我讲文言字句,大家都不愿意听,现在我变成最受欢迎的人了,都追着我问这一句是什么意思,那一句是什么意思。这个过程花了近20分钟,实际的学习内容其实就是文言字词句。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也许确实是枯燥的,但现在却将它隐含在画画的过程中了:要画好画,就必须读懂课文,因为画的东西要?符合课文?。

        等学生基本都画好后,我先让他们相互欣赏一下自己的作品,评价一下画得怎么样,以及跟课文里描述的有没有不一样,跟课文比谁更生动,然后再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对照课文说说哪里比不上课文所写的核舟。这个活动,教学意图其实就是?借自己的作品,或者说以自己的作品为参照,体验课文里写到的核舟的精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把重点放在课文中的一些具体描写上,先理解课文中的描写体现出来的神奇精妙,再比较自己画得准确、生动与否。其实,?比较自己画得准确、生动与否?只是一个?幌子?,目的是引着学生去体验课文,体验核舟的精巧。

        从教学形态来看,这堂课的主体就是在?搞活动?,教学目标完全指向学生对文言知识和作品文化内涵的?体验?。过去,我们讲到文言教学,似乎体验教学用得不多。大家似乎有一个看法,觉得文言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内容必须讲,讲知识要领,讲文言词句的含义和规律。其实,在文言文教学中,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不是要掌握多少文言的知识。也就是说,不是看学生能不能说出这些文言文中所包含的?语言知识?,而是看学生能不能读懂文言文的意思,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这两个方面靠的都是?文言语感?。?文言语感?的养成,是靠多读,但现代学校教育中,我们可以提供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时间极其有限,所以靠?多读?(即阅读量)已经不可能,只能靠?熟读?,就是读文言文要读得细和深。用体验法来教文言文,就是要在?细读?深读?上下功夫,达到深入学生内心,体会领悟文言词句的韵味的目的。阅读教学中,所谓?体验?,就是要让外在的语言进入学生的内心深处。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很多情况下,恐怕非用体验法不可。

        再说文言文教学中的文化教学。我们看到很多文言文教学,讲到文化的内涵,很容易出现一种倾向,就是脱离课文去空讲文化。要么是把课文放在一边,去讲?孝文化?忠文化?臣文化?,要么是先讲课文,再讲?文化?,反正是?就文化讲文化?。这样的文化教学一是违背语文学科的?独当之任?,即?从语言的角度学文化、文学、文章?的根本任务,二是教学结果大多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知?,学生的理解停留在一般性的条条框框上,或几点干巴巴的结论上,没有沉淀到内心。学生学习这些内容的时候重在?记忆?,而不是领悟、沉浸、熏陶、感化。显然,记忆不是文化学习的主要方式,文化学习离开了领悟、沉浸、熏陶、感化,学到的不会是文化的精髓,只能是表皮。

        我的体会是,在文言文教学中,不管是语言教学还是文化教学,体验法都具有特殊的功效。善于运用体验法,是搞好文言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明确:日常饮食。

        提问:触龙先自言年老,而后问候太后,最后达到了什么效果呢?

        明确:?太后色稍解?。

        难点词义讲解:徐趋、窃自恕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家常?色少解

        (三)分析第三自然段

        触龙闲话家常,关心太后的饮食起居,聪明的转移了赵太后的注意力。让太后的态度从?老妇必唾其面?转变为?色少解?。那么接下来,触龙又要问什么了呢? 请一位同学朗读第三自然段。

        诵读指导:

        1.?愿令/得补黑衣之数,以卫王宫。没死以闻!?句?令?后略作停顿。?没死以闻?要读得坚定可信。

        2.?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要读出疑问语气中得关切之情。

        3.?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句较长,一要读出反问语气,二要在?非?计久长?后略作停顿。

        提问:本段中触龙对太后说到了谁?

        明确:舒褀,也就是触龙的小儿子。

        提问:他提到舒褀的时候是怎么说的?

        明确:?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而臣衰,窃爱怜之。愿令得补黑衣之数 ,以卫王宫。没死以闻?不肖,即不成材的意思。黑衣,指王宫侍卫。触龙知道这个小儿子不成材,但是私下里偏心他,就求太后准许他当王宫侍卫。甚至说?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希望称自己尚未入土,将这个小儿子托付给赵太后。可见他为这个小儿子设想之周到。

        提问:大家认为赵太后为什么会准许触龙的请求呢?

        明确:赵太后同样非常爱自己的小儿子?长安君,也就很理解触龙的请求。所以很爽快地答应了。触龙这一手可是很厉害的,他借此表明了自己在爱子方面与太后无异,就获得了太后的认同感。当他和太后讨论丈夫和妇人谁更爱小儿子的时候,已经是?笑曰?,完全解除戒备之心了。

        提问:触龙为自己的爱子求职,已经和太后谈笑风生了,这时他又提到了谁呢?

        明确:燕后,即太后的爱女。触龙故意说?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讨论太后如何不舍燕后却为之计深远。由此使得太后同意了?父母之爱子 ,则为之计(打算)深远?的理论。

        难点词义讲解:贱息、不肖、没死、丈夫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爱子?然?

        (四)分析第四自然段

        我们先来一起翻译前七句话。

        左师触龙又说:?从现在的赵王上推三代,直到赵氏从大夫封为国君为止,历代赵国国君的子孙受封为侯的人,他们的后嗣继承其封爵的,还有存在的吗?太后答道:?没有。?触龙又问:?不只是赵国,诸侯各国有这种情况吗?太后道:?我还没听说过。?触龙说道:?这大概就叫做:近一点呢,祸患落到自己身上;远一点呢,灾祸就会累及子孙。难道是这些人君之子一定都不好吗?但他们地位尊贵,却无功于国;俸禄优厚,却毫无劳绩,而他们又持有许多珍宝异物。?

        提问:触龙先问了两个问题,问的都是一个意思。就是问赵太后,当初那些建立了诸侯国的君王们,他们的亲生子孙中,现在有没有哪一位继承了他们的君位。答案居然是没有。这不是很奇怪吗。世代传席的君位居然没有传给自己的子孙。这是为什么?

        明确:因为他们?位尊而无功 ,奉厚而无劳 ,而挟重器多也。?而赵太后宠爱的长安君此时岂不也一样是?位尊而无功 ,奉厚而无劳 ,而挟重器多也?。所以触龙就可以顺理成章的问赵太后?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其实此时并非只是触龙在问这个问题,赵太后心中又何尝不在自问呢?

        提问:之后太后如何回答?一起读出来。

        明确:?诺。恣君之所使之。?

        难点词义讲解:崩、恣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王位承袭?诺?

        (五)分析第五自然段

        终于,赵国等到了可喜的结果?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 ,齐兵乃出?。

        难点词义讲解:约、乘

        指导同学翻译

        板书:聊的结果?质于齐

        四、结课

        这节课我们梳理了全文,了解到触龙是在赵国面临三对矛盾的时候挺身而出,以一问饮食起居、二求舒淇之职、三论王位承袭,解决了矛盾。这位来自《战国策》英雄救赵国语危难之际,凭的是其高超的语言艺术,以柔克刚、以情动人,我们之前还认识了一位同样来自《战国策》的英雄人物,是谁呢?(同学回答)《战国策》里的这些纵横家们都是能以一人之言地百万雄兵的,他们将语言艺术、说话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不像好莱坞那些只会动刀动枪的007邦德之流,太没有技术含量了。

        请大家课下在此朗读全文,并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下课。

        《触龙说赵太后》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触龙完美的语言艺术,高超的说话技巧。能说出如此精妙的言语,是要能掌握每个字词的准确用法,以字与字,词与词之间微妙的差别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掌握本文中的重要基础知识。

        二、检查作业

        (学生读课文)

        三、课本剧表演

        四、归纳重点字词

        这篇课文是触龙作为一个臣子向太后进言。朝廷之上,称呼以及一些委婉语的使用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一起归纳本文以及这一单元古文中的一些文言常识。

        (一)古文中的中的敬词、谦词、委婉说法等。

        尊称主要有:媪(特指老妇人)、子、君、足下、执事、子大夫、令尊、令母、令堂?

        谦称主要有:寡人、老臣、仆、愚、贱息、贱妾、贱内、犬子?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这些词大多时候翻译为现代汉语的人称代词,即你、我、他、她即可。但是大家一定要从中注意到对话人之间的关系和身份差异,这些都是宝贵的信息。尤其像一些特别的称呼,如?寡人?,只有国君才会自称寡人,胆识这绝对是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这样称呼自己的。大家不要先来不是自称?寡人?啊,早上来上课,一见到同学和你打招呼就说:?寡人今日玉体有恙,尔等免礼。?

        提问:尊称别人的父母是令尊、令母、令堂,自己的父母如何称呼?

        明确:是家母、家父。中国人称呼妻儿可以说贱内、犬子、小女,但是很尊敬自己父母的。

        委婉说法:填沟壑、山陵崩

        中国人对死亡的说法尤其委婉,还有像?驾鹤西游?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填沟壑、山陵崩 ?这两个词也有区别。

        提问:为什么触龙说自己是?填沟壑?,赵太后就是?山陵崩?呢?

        明确:一个是沟,一个是山,地位高度大不相同。这也是触龙语言非常精准的一种表现。古文的精妙在于任何一个字,都是经过几番锤炼的,古文虽短,蕴藏的信息量极大。

        (二)文言实词

        这几个实词在我们所学的文言文中出现了多次,那就意味着他们非常重要,请大家一定要清楚的分辨他们的每一个意思。

        1、质

        (1)质地、底子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捕蛇者说》

        (2)人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质?通?贽?为古代初次拜见长辈得礼物

        今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史记?屈原列传》

        (4)腰斩时用得砧垫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询问、质疑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

        2、及

        (1)到?时候

        及返,市罢 《韩非子?郑人买履》

        (2)趁

        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比得上

        自以为能不及孙膑 《史记?孙子列传》

        (4)表并列,和

        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 《史记?孙子列传》

        3、甚

        (1)大

        夜半雪愈甚 《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

        (2)厉害

        不若长安君之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3)严重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4)太

        甚矣,汝之不惠 《列子?愚公移山》

        (5)非常

        以为且筮己也,甚恐 《黔之驴》

        4、少

        (1)表短时间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之战》

        (2)稍微

        民治渠少烦苦,不欲也 《史记?西门豹治邺》

        (3)同?多?相对

        自经丧乱少睡眠 《列子?愚公移山》

        (4)年少的

        是炎帝之少(sh?o)女,名曰女娃 《山海经?精卫填海》

        5、异

        (1)奇异

        此一异也 《马钧传》

        (2)惊异

        渔人甚异也 《桃花源记》

        (3)特别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

        (4)特别

        太后笑曰:?妇人异甚。? 《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

        (5)不同

        杀人以梃与刃,有以异乎? 《孟子?梁惠王》

        6、为

        (1)做

        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史记?孙子列传》

        (2)变为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惟天时,抑亦人谋 《三国志?隆中对》

        (3)叫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庄子?逍遥游》

        (4)表判断,是

        必为有窃疾矣 《墨子?公输》

        (5)因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

        (6)前一个?为?当?替?讲,后一个?为?当?制造?讲

        公输盘为我为(w?i)云梯 《墨子?公输》

        (7)对?

        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

        (8)被

        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附:1~5句?为?读w?i,6~8句?为?读w?i。

        五、教师对精彩的细节描写的点拔

        1、入而徐趋。

        ?徐?与?趋?两个互相矛盾的词放在一起,生动的刻画出一位老者想表示恭敬小步快走却走不动的老态,以动作示其足痛,为下文闲谈,乃至提出为子谋职做了铺垫。

        2、持其踵为之泣。

        (1)人举足则两踵接迹而前。持其踵,就是说母亲拉着女儿,女儿不能举步。这是古人的形象语言。?

        (2)春秋战国时期,女儿出嫁时,其母须从女婿家选来的两双鞋中,去一双为女儿穿上,至夫家。

        六、试评说烛之武、邹忌、触龙的游说艺术

        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四篇古文,其中有三篇课文中的主人公,都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取胜。烛之武,是郑国之?老?百姓,他在晋秦围郑的危急存亡之秋大显其才,成功分化了秦晋联盟,令秦、赵撤兵。邹忌,是齐国之美男子也,他以自己与徐公比美之事,说服齐王广纳群谏?战胜于朝廷?。触龙,一届老臣,在太后盛气只时,动之以情,晓之以大义,使得长安君?质于齐?,赵国免予危难。

        国籍不同,时机不同,事件不同,游说对象不同,游说方法不同,然而游说结果相同。何故?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七、结课

        平时我们都会运用语言来交流沟通,但是,我们是否真的会运用它呢?有一句俗语叫做?话有三说,巧者为妙?。学会巧妙地运用语言,并不只是为了在国之危亡时力挽狂澜,也是为了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和身边的人融洽共处,让我们的能力得以更好的发挥。对我们的学习也都大有帮助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SOS事态紧急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范例(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篇1

        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思路、内涵及语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这么简单。

        在三(4)班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读,然后逐句翻译,我纠正;特殊句式学生找,我讲;到了讨论本文的思想内容时,学生分析,我总结。结果是:一个累得唇焦口燥呼不得,一个没精打采得合上渴睡的眼。课后,我取出教案想:知识点是落实了,可是为什么学生不爱听?是形式的问题,还是……?于是,拿来教材,再读几遍,又想:如果我是学生,这篇文章什么最吸引我?结果发现,首先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这个故事本身,其次是其简洁生动的语言。至于字词,因有故事情节的辅助,并未构成多大的障碍。有了这些发现,我着手修改了教案,重新进行了教学设计。

        在三(3)班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归纳整理文中的文言现象,包括: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特殊句式。这项工作似乎比较死,但我以为这是打基础,学生自己整理,印象深刻,虽“死”却“实”。课堂上,因有了前车之鉴,我决定让学生动起来:来一次小小的比赛,看哪组同学自拟的阅读检测题又快又好。学生是最好动不过的了,一听说要比赛,别提有多起劲,只两三分钟功夫,就有同学上黑板出好了题,其他组也不甘示弱。比赛很快结束了,我依据黑板上的题目进行讲评,间或插入一些问题,此时学生们尚处于兴奋状态,反应特别敏捷,对于我的提问也能随声应和,师生配合相当默契。

        设计这一比赛,一是为了使课堂“活”起来;二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是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好腾出更多的时间细细体味文章的妙处。

        众所周知,《邹忌讽齐王纳谏》之所以吸引人,一是因为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戏剧性。百余字的小故事中,居然起起落落,不止一次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其构思之精巧可见一斑。如何让学生体会到这些妙处呢?根据本文戏剧性较强的特点,我决定让学生表演。有人说,没有比扮演著名的科学家去学科学,或置身于历史环境中去学习历史更快捷有效的了。同样,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莫过于让他们进入角色。于是,课前我布置了表演的任务,要求两组同学以课文为剧本表演,两组同学以翻译的现代文为剧本表演;要求除旁白外,演员必须熟记台词。课上,我抽两组同学上台表演,其他同学带着两个问题观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二、邹忌的这一次进谏为何能成功?开始表演了,两组同学各展才华,小品演得十分精彩。通过对照,不少同学发现了问题,如第二组的“邹忌”在语言表达上,明显不如第一组的变化多,三问几乎都是:“我和徐公哪个美?”(虽然学生聪明地用“帅”“漂亮”来替代“美”以避免重复,但听上去这三问并没有多少区别)所以,当第三问说出时,在座的同学都不由得笑出了声。表演一结束,趁热打铁,就表演讨论了原文的语言特色,然后再因势利导,分析了邹忌的进谏艺术,肯定他有勇有谋和齐王纳谏的精神,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课后,同学们意犹未尽。

        教完《邹忌讽齐王纳谏》,掩卷沉思,同样的知识传授,学生的反映却不同,究其根源,大概在于兴趣问题罢。3000年前,古希腊的普罗塔戈说:“头脑不是一个容器,而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学生不单纯是接受者,更是创造者,因为他们拥有巨大的潜能。既然学生的头脑是“一把需点燃的火把”,那么,教师所要花的功夫主要应在“点燃”上,而非其他。“点燃火把”的火种来自兴趣,而兴趣的打火石就是学生自己,让学生动起来,便能击出火花。倘若在教学设计中抛开传统的束缚,多考虑学生的“兴趣”问题,将实和活有机结合,相信教学效果会好得多。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篇2

        今天教研员来听课,本来打算上《背影》。

        拟从“为什么偏偏写背影”这个角度挖下去,通过字词句的品读分析,如:为什么是“不相见已经两年”而不是“分别已经两年”?又如:为什么文章结尾是“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怎么理解这里的“不能见”?从而理解“背影”在朱自清父子“特殊”关系的发展中所具有的别样意义和象征含义。这个设计把《背影》作为长期不和睦的父子关系中独特的一瞬来品读,角度比较独到,如果流畅的话应该会比较精彩。

        然而同备课组的老师都正好上到《邹忌讽齐王纳谏》,打算请教研员听这课。于是吾从众,第二节课教研员听我的课,第一节课就赶紧重新构思教案,上得还算比较成功。课后教研员的评课,对设计的角度还是比较首肯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节课从中国传统的“三”文化讲起,中国人喜欢“三”,谚语成语里有“三思而后行”“过一过二不过三”“三令五申”等,古典小说中有桃园三结义、三进荣国府、三打白骨精,三碗不过岗等,可见“三”是一个特殊的节点,特殊的数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有其特殊的意义的,学生应该对“三”有特别的敏感。而“三”的文化根源,则来自中国古代“天地人”的文化基因。

        于是,在让学生自己解决字词后,就让同学在文章中寻找暗含“三”的因素。于是梳理出邹忌的三问美、亲友的三答美、邹忌的三反思、三归因、齐王的三蔽、改革的三行赏、成果的三阶段等等。梳理出文中隐含的“三”因素之后,请同学梳理出其中的逻辑关系,明确齐王的三蔽其实是关键,在这个过程中邹忌劝谏的思路也就理清楚了,同学的逻辑推理能力也得到了锻炼。最后分析各处“三”的好处,点拨学生要注意思考、表达、写作的角度意识、层次意识、结构意识。

        得意之处一是有新意,而是上出了些文化的感觉。

        另:学校的主题教育课评比得了一等奖,同得一等奖的另外两位老师在德育方面都是我一直仰望的,在诚惶诚恐之余,在此自鸣得意一下。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篇3

        本课一方面要进一步教会学生“知人论世读经典”的方法;同时,还要进一步强化学生文言文阅读的知识、方法和要求。具体设计: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掌握文言阅读的一般常识;在知人论世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实现从文章形式到内容上的深化认识,实现感性、理性再到感性的质的飞跃,使学生获得一些有关语文学习的规律性的知识,为以后的语文学习打基础。本文教学中设置讨论、创新思考的情景与问题,这样做使同学们积极地对文本进行探索。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篇4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

        回想本节课的课堂教学,发现了自己很多的缺点和不足,而这些不足将成为我教学的动力,从而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现将教学反思总结如下:

        首先,新课标指出7~9年级关于文言文阅读的阶段目标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对于阅读教学也有这样的建议:“应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根据以上标准,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即:(1)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2)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引导学生探究课文的思想内涵。欣赏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3)通过学习,将劝谏艺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对学生文言文阅读的培养,因为“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能够有利于学生正确的理解文意,所以我将“读”这一实践贯穿于整个的教学过程之中。学生通过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声情并茂的琅琅诵读,不仅“品”出了语“味”,而且获得了审美的愉悦和能力的迁移。把握了课文中传达出的信息,进一步体会到文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情感。

        学生在这堂课中的分析能力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的。(例如,老师示例分析邹忌“三问”时的心理,学生通过示例分析“三答”时妻、妾、客的心理特征。)有了老师的范例和学生的自主探究,总结邹忌的人物形象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了。

        而关于结尾部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处理,我灵活的将问题具体化,以课堂实况为例,让学生们在实践中获得启发,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并且,堂课上灵机一动的切实实践,为我今后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

        虽然自我感觉这节公开课与以往相比有一些进步,但仔细回忆,不足之处尚且存在:

        1、在分析邹忌的进谏方法时,问题设置的层次性不强,梯度不够明显,没有做到由浅入深,如果老师减少铺设只做适当引导,让学生进行分析总结,效果会更好些。

        2、问题提问的层次性不强,例如,反复问了好几遍“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用意何在?”

        3、教师没有把握好课堂时间,前面对邹忌的分析很细致,但对齐王的形象的.讲解还有待于雕琢,讲解时过于简单,没有结合文本进行深挖掘。原本课前设定的教学重点放在了分析邹忌形象及进谏方法上,没想到时间有所剩余,就顺势讲到了齐王的性格特点,但由于时间有限,分析不透彻,给人蜻蜓点水、头重脚轻的感觉。由此也看出了自己备课的片面性,不够灵活。

        4、教师语言不够精炼,很多时候提问冗长,过于罗嗦。

        5、在提问时,教师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学生还没有思考完毕,教师就急于揭示答案,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久而久之,学生容易形成依赖性而不去独立思考问题。

        总之,一堂好课是师生共同创造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发挥教学机智,及时分析学情,进行教学反馈,才能在教学对话中激发出生命智慧和创造潜能的火花。我相信,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我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进步。

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篇5

        对于《邹忌讽齐王纳谏》一课的教学,我反思如下:

        (一)、设计有以下亮点:

        1、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导,学生学,教学目标的确定,活动的设计都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让学生朗读、思考、表达,通过深层次的阅读活动,学习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引领学生思考与智慧的碰撞,升华学生的思想。

        2、教师转变角色,作为学生的一员共同参与学习,参与朗读、参与讨论,使学生感到亲切,融洽了师生感情,也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

        3、突出朗读教学,以朗读为学习的起点,将分析、讨论、品悟融入其中,疏通文意、分析人物、品味语言、学习技巧,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设计思路清晰,并且朗读既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还能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和语言感悟能力。学生意识到好的语言驾驭能力体现在表达可简可繁,一切从需要出发。

        4、能针对学情设计教学。针对初三学生的学习特点及需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思维的拓展及能力的迁移。能将文章学习内容与考试重点,与实际生活都联系起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

        (二)、本课教学不足之处:

        1、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长期坚持训练。就目前学生具体情况来说,“三读”的效果还不理想,还有部分学生放不开,谈理解似乎还比较到位,但读的效果却体现不出他的理解。

        2、讨论环节需要有层进的效果,在不断的补充中激发出学生思维的火花,学生才能更好地被带入讨论中,此次上课讨论的层次感不强,无法调动每个学生参与课堂。

        3、设计的课容量有些大,所以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品悟的时间不足,要想使学生在课堂上实现完全的消化吸收有些困难。

        3、为了鼓励学生树立朗读的自信心和积极参与讨论,所以对学生不够简洁的发言也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导致在文章第一段的学习中花费时间太多,使后面对语言技巧部分的处理有些仓促。

        (三)、改进方法:

        1、充分认识到学习习惯的培养,能力的提升,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容量。

        2、设计应当更有多种预设方案,能根据学生情况及时改变教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优质教案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在这样的社会中,一个国家要生存发展乃至称霸当然离不开明君的治理,一个君主要成为明君当然离不开贤臣的辅佐,而一个臣子要成为贤臣当然离不开善于发现的"眼睛".两千多年前,齐国名臣邹忌正是有这样的"眼睛".邹忌采用了日常生活中与徐公比美这一极为普通的事件作为进谏的突破口,生动而极具说服力地反映了"王之蔽甚矣"这一情况,使齐威王坦然地接受了进谏.

       邹忌所处的时代已与我们相去甚远.但他那善于发现的"眼睛"却是我们不可或缺的.我们的时代呼吁探索与创新,而发现则是探索的动机,创新的前提.

       生活中要善于发现.法国的罗丹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日本的川端康成能写出《花未眠》就是因为他凌晨四点醒来发现了海棠花未眠的美.可见生活中的微小发现是他们创作的灵感.对于我们来说,善于发现可以增长经验,得到一些转瞬即逝的心灵感悟.

       科学研究要善于发现.古希腊的阿基米德在洗澡时发现身体沉入澡盆时盆内的水不断溢出,深入研究就有了今天的阿基米德定理.18世纪晚期,天文学家们发现天王星的运行轨道与理论值有极其微小的偏差,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846年发现了海王星.发现是科学进步的力量.如果没有科学家们善于发现的"眼睛",无数真理将不为人知.

       学习中要善于发现.我们在学习中时时刻刻都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发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要善于发现书中精彩的地方,不足的地方,重要的地方,难懂的地方,要善于发习题的解答思路,其它解法……只有善于发现,才能自我提高,才能最大效率地利用书本,才能把别人的转化为自己的.

       人在生命的各个时期,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要善于发现.善于发现已经成为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成为衡量一个人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准.

       人们常说发现用的是眼睛,事实上发现用的是心灵,是智慧.美国的海伦凯勒天生双目失明,还是个聋哑人,但她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能写出感人至深的作品.相反,看到听到却不去思考,不去感悟是得不到什么东西的.走马观花式的观察是不会有所发现的.真正有价值的事物往往不会轻易露面,它会隐藏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等着你睁大"眼睛"去发现.

       读好文章,好饮醇酒,其味无穷,久而弥笃。《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初小时就成诵了,觉得它故事性强,有情趣,引人入胜,六十年后,再读一遍,如故人重逢,格外亲切。

       古人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君子,也难免有过,不同的是“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而已。古代帝王置谏官,自己有了错误,臣下可以进谏。帝王,自以为是“天之子”,富有四海,臣服万民,行为万世师,言作万世法,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俯视一切,能倾听逆耳之言,采纳美芹之献的,历史上并不多见。但是也不能一概而论。也有少数聪明一点的,为了坐稳江山,笼络人心,也能从谏如流。有圣君,有贤臣,使政治稳定,国泰民安,历史上称为太平盛世。像唐太宗与魏征,就是一例。而最突出最典型的,要数邹忌与齐威王了。

       讽谏帝王,是冒险的事。批“龙鳞”,逆“圣听”需要大勇与大智。多少忠臣义士,赤心耿耿、尽忠进谏,结果呢,有的被挖心,有的被放逐。比干、屈原悲惨的故事。千古流传。

       因此,对这位勇于纳谏的齐王,既佩服他的大智,也赞赏他的风度。这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文章,给我们树立了一个宽大明智、精神高尚的形象,事隔几千年,栩栩如在眼前。想当年,他听了邹忌的讽谏之后,立即下令群臣,遍及全国,面刺错误,指陈弊病,不仅言者无罪,反而重赏,这是何等气度,何等磊落胸怀,千载而下,犹令人感奋不已!

       事因难能,所以可贵。在同一本《古文释义》里,小时候也读过《召公谏厉王止谤》这篇古文,至今还能背出其中的名句。拿这位厉王和齐威王一比,真可谓天渊之别了。齐威王下令求谏,周厉王却以“能止谤”自喜,天下之人,满腹不平,他要钳住万民的口,自己也捂紧耳朵。“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止谤”使得老百姓“道路以目”。三年之后土壅而川决,这个特大暴君——人民之敌,被“流于彘”。

       齐王与厉王,那种对待谏谤的态度,得到的结果也截然相反。

       历史是一面镜子。《邹忌讽齐王纳谏》、《召公谏厉王止谤》这两篇古文,我们对照着读,大有可以借鉴之处。

       追古思今。现在我们有些作负责工作的领导同志,在言行方面有明显的缺点和错误,文过饰非,怕听逆耳之言,一听到正中要害的话,立即火冒三丈,像阿Q听到别人说他头上的疮疤一样。有的甚至对批评自己的同志,打击报复,仗势凌人,以冰棍对付热情,什么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原则,全成为过耳东风。这样做的结果如何呢?贻误工作,伤害同志,最后,自己也难免于垮台。

       说到这里,我们自然会想到“四人帮”的所作所为。他们当道之时,得意忘形,凌驾一切。江青一句屁话,成为“圣旨”,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以棒止谤,冤狱累累。人力无穷,天网恢恢,他们的滔天大罪,终于被清算。

       谏难,纳谏尤难。要得到成果,需要双方合力。有敢直谏或讽谏的良臣,还要有能纳谏的明君。邹忌的譬喻再妙,辞令再巧,没有齐威王善听的耳朵,也是白费唇舌,枉运心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之所以动人,不仅由于它的意义,也还因为它那委婉而讽的进谏方法。这样关系国家命运的大事,邹忌并没有板起面孔,摆出义正词严的态度,反之,却以与徐公比美,妻妾评议之闺房琐事出之,如果遇到一个暴君,责以亵渎之罪,也是责无旁贷的。这种构思,这样笔法,与《触龙说赵太后》如出一辙,而同样奏效。这么写,生动亲切,娓娓动听,饶有情趣。这篇文章,用了大半篇幅用了譬喻的描绘,三个人物的情态和心理,真实透切,入情入理,令人信服。譬喻止于“皆以美于徐公”,接下去,“今齐地方千里”来个陡转,入了正题。由于妻妾、朋友的“私臣”,联系全国上下“莫不私王”,譬喻与正题扣得极紧。谏议的结果是“战胜于朝廷”。

       读罢这篇绝妙佳作,掩卷沉思,忽发奇想。如果现在我们的某个部门或机关,也来个“悬赏纳谏”,那该是“门庭若市”,批评、建议,雪片飞来。最后的结果呢,也可以想知准是改进了工作,提高了效率,像不干净的身子洗了个清水澡,受到广大群众的鼓励与表扬,对四化的进展也起来了推动作用。

       如若不信,盍试为之。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左传》及有关文学常识。

        2、归纳整理文言文常见字词、句式。

        3、分析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

        1、探究式。引导学生分析探究人物形象。

        3、问题式。梳理故事情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烛之武临危受命,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2、通过烛之武的说话艺术,学会如何与人交流、沟通。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烛之武退秦的语言艺术魅力。

        2、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3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在前两节课上,我们已经基本疏通了文言字词,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黑板上展示的这三句话,请三位同学依次翻译加点字词和全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群雄逐鹿的春秋时期,感受那一段浪潮澎湃的历史。

        二、整体感知

        如果让你们依据标题写一篇文章文章,你们会写哪些内容。

        1、 ?为什么退秦师 2、怎样退秦师 3、结果如何

        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本文是怎样展开描写。请一位同学来朗读全文。

        三、具体分析

        1、 ?文章哪句话交代了烛之武退秦师的背景

        秦晋围郑

        (问:为何用“围”而不是“伐” ?答:“围”点出形势更加危急,一触即发)

        2、为何秦晋围郑

        表面: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PPT展示春秋时期形式简图

        深层:春秋时期,各国之间战争频繁,主张师出有名(比喻做事有充足的理由)。

        真正的目的就是为了吞并郑国。

        PPT展示秦晋围郑形势图,问:既然秦晋为盟友,但又驻军两地?

        答:1、两国之间其实还是有一定间隙

        2、为下文给烛之武创造机会,夜访秦营说秦做铺垫。

        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第二自然段,找出对烛之武的描写内容

        1、他人举荐(佚之狐言于郑伯)

        引导学生将此处对人的描写归纳到描写手法中的:侧面描写

        2、分析烛之武所说的话: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抱怨,不满的情绪)

        3、先推辞,后答应了郑伯的请求、先推辞,后答应了郑伯的请求

        引导学生将此处对人的描写归纳到描写手法中的:正面描写

        全文中对于烛之武的形象塑造,最多是哪个方面的描写(语言)

        全班齐读第三段,分析这一段烛之武所说的话的深层含义,同位之间相互讨论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设身处地 ?消除戒心)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亡郑危秦)

        (舍郑利秦)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晋人无信)

        (何厌之有)

        用一个字概括这三大行为(引导学生):捧 ?诱 挑

        根本这样情况出现的原因: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力往)

        4、说秦结果

        秦:退兵,派兵护郑

        晋:退兵(不强大,秦郑结盟)

        全班齐读最后一段

        5、再次总结烛之武形象

        大义 ?大勇 ?大智(全班齐读)

        探究拓展:

        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与《烛之武退秦师》的艺术特色(PPT展示)

        烛之武退秦师:以利益得失劝退秦师

        邹忌讽齐王纳谏:借用妻、妾、客的回答,谈及国家大事。身份、地位、需求不同,虽答案相同,但由自我感受展开的反思。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对于文章的梳理和了解认识到了这位有勇有谋有义的.烛之武。感受到《左传》这部作品的艺术魅力。

        作业安排:

        配套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他人举荐 (侧面描写)

        大义

        烛之武 大智 (正面描写)

        大勇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相对比较完整,但对于环节之间的逻辑性仍然有待调整和提高。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教学流程之间的环环相扣。

        2、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课堂内容的分配要注意详略得当,尤其是教学重点部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对于烛之武的人物分析,教学难点是体会烛之武退秦的语言艺术魅力。但在文本分析中,说秦结果的安排稍多。

        3、 ?在提问学生的过程中,语言的精准性有待进一步的提升。

        4、 ?在分析烛之武的论辩艺术时,可引导学生对晋候,秦伯的动作,表情等猜想、揣度背后的深意。

       好了,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