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_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全解

       如果您有关于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2.《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什么朝

3.终南望余雪的古诗

4.“终南望余雪”这首古诗全诗拼音怎么写?

5.《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全意!

6.关于雪景的诗句与意思(有关雪的诗句以及意思)

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_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全解

《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句句咏雪,句句从“望”字着眼,描写终南山的雪景和雪后增寒的感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终南望余雪》的诗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翻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感谢你阅读唐诗大全:终南望余雪。

        注释: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作者生平: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后移居汝水以北别业,渔椎终老。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余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等,其中以《终南望余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

        祖咏经历与常建相似,存诗数量也比较接近。他的山水诗具有语言简洁、合蕴深厚的特点。他的诗以赠答酬和、羁旅行役、山水田园之作为主,一般都写得工稳妥贴,但却缺乏较深刻的思想和较鲜明的艺术特色。从大致的倾向上看,他的一些诗已经接近“大历十才子”的诗风。

        作者趣事:

        跟大诗人王维关系极其密切的洛阳诗人祖咏,尽管在写作诗文时不怎么喜爱长篇大论,但他却经常为获得一句好诗而终日冥思苦想,所以他写出来的诗作往往也受到了人们的称赞。著名唐诗选本《唐诗三百首·五绝》卷便选有他的诗作《望终南余雪》,当然,若严格按照近体诗要求的话,其实说它是“五古”,似更为妥当些。①

        说起此诗的创作过程,诗人祖咏却有着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那年冬天,祖咏到了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按照考试的惯例,举子们无疑要写上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诗,这才算合式。而这次应试的题目叫《望终南余雪》;终南山,亦即横亘陕西等省的一座著名山脉。望着它上面的余雪,不用说,它使人想像的余地当然就大了。因为距离京城如此之近的地方,有些人望着积雪将产生高兴的心情,而有的人则感到自己还受到饥饿的交攻而痛苦不堪。当然,也有些人将由此感到广大人民的生活深受煎熬,不由得感慨万千而顿生同情之心……

        考场里一片静寂,连根针掉落地上的声音也都能听得一清二楚。而原本生性苦吟的祖咏此时此刻就坐在还算是暖和的考场里,两眼眺望终南山北那绵延着的仍还没有全部融化的余雪;俗谚所说“下雪不冷消雪冷”呀,这顿然使他联想到不但是我这个外来人感到一种身心的寒冷,而且更多的百姓由于贫寒交迫,不就尤其感到身心的寒冷了吗?想到这一层,他刹那间便把诗作一气呵成了;接着,他就站起来对主考官说:“试官大人,我现在可以出场了吗?”那位正在沉思该次将会录取上什么举子的试官大人,却连头也都没抬地闷声说:“这么快就考好啦?那你把考卷拿来我看!”

        听到此话的祖咏遂把他的考卷恭恭敬地呈献给这考官大人: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②

        这主考官粗粗扫视了试卷一眼,当下便不由惊讶起来:“噫,你怎么才写四句就不写了?要知道,按照规定你得写上六韵十二句的呀!”祖咏向他深深地施了一礼,然后严肃而斩截地说:“大人所言不差!但小生觉得拙作已经把题目中的意义写完了,便没有必要再去画蛇添足地硬要凑着了,所以小生就此交卷!”主考官听了,再次端详着祖咏的诗作,细细吟味之下,感到祖咏这诗果然含有一种悲天悯人的襟怀,这是极为难得的诗人所应具备的素质,遂不由含笑地点了点头。

        清代大诗人王士稹把他这首咏雪诗,跟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以及唐代大诗人王维“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相提并论,以为它们都是咏雪的“最佳”之作;事实上,从诗作的深度和对人民的关切度来说,还得算祖咏这诗出类拔萃。因为大凡文学作品,当然是极其讲求立意高低和韵味悠长而定其品质高下的。

        所以,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他果然考取了被人们所羡慕着的进士。祖咏这敢于冒险打破常规而又被主考官破格录取的事情,端的都是极为难得之事!但他的仕途生涯却并不怎么顺利,后来甚至到了以捕鱼砍柴为生的地步,这真是他乃至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无限悲哀了。所以,好友王维就在赠送祖咏诗中有句悲叹道:

        结交三十载,不得一日展。

        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③

        按:① 因“浮云端”三字为“三平”,而“三平”则属古体诗最为明显的标志,故此诗不应是近体诗“五绝”;但普通选本皆如此对待,姑从之。至于“霁”失律,则有“增”来隔句拗救,故仍合律而非“失律”也。② 此据《直斋书录解题》、《河岳英灵集》及《唐诗纪事》等。③ 展,有作“废”者,误。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诗人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诗人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的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让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将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什么朝

       五言绝句·终南望余雪①·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②。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③。

       [注释]

       ①终南:终南山。

       ②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

       ③林表:林木树梢。霁(jì)色:雪停后的日光。

       [赏析]《终南望余雪》是一首咏雪诗。诗的前三句从“望”字着眼,句句写雪景,描绘了从长安城里看到的终南山阴岭的秀色。最后一句露出作者原意,抒发了感慨,由雪霁后寒气加重,想到城中人的受冻。全诗紧扣诗题:正面写终南山之雪,以“城中增暮寒”反衬终南山余雪。

       作者简介:祖咏,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清丽自然,恬静闲适。其边塞诗则雄浑壮丽,情调昂扬。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诗文解释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终南望余雪的古诗

       《终南望余雪》朝代:唐代 作者:祖咏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大概意思: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供参考。

“终南望余雪”这首古诗全诗拼音怎么写?

       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残雪

       唐代: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山上的皑皑白雪好似与天上的浮云相连。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傍晚时分,城中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林外,林梢。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终南望余雪》这首诗的全意!

       “终南望余雪”这首古诗全诗拼音是zhōnɡ nán yīn lǐnɡ xiù,jī xuě fú yún duān。lín biǎo mínɡ jì sè,chénɡ zhōnɡ zēnɡ mù hán。

       作者:祖咏

       原文:?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翻译: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应试诗。《唐诗纪事》记载,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考了一下,写出了四句就搁笔了。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若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则有画蛇添足的感觉。结果他因此被破格录取!

       意境: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关于雪景的诗句与意思(有关雪的诗句以及意思)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词语解释

        林表:林外.

        诗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

        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

        夜深篱落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梧:梧桐树.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捉.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篱笆.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1.董大:唐玄宗时著名的琴客董庭兰.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董大”.

        2.曛:昏暗.

        3.君:指的是董大.

        [简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送别的对象是著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崔珏有诗道:“七条弦上五音寒,此艺知音自古难.惟有河南房次律(盛唐宰相房官),始终怜得董庭兰.”这时高适也很不得志,到处浪游,常处于贫贱的境遇之中(他在《别董大》之二中写道:“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但在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用白描手法写眼前之景: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诗人在这荒寒壮阔的环境中,送别这位身怀绝技却又无人赏识的音乐家.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作者简介]

        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人,曾做过散骑常侍.有《高常侍集》.

       1.有关雪的诗句以及意思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 诗文解释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上。

        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词语解释 林表:林外。

        诗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

        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

        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

        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2.赞美冬天雪景的诗句写出出处和意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刘长卿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终南望余雪》唐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问刘十九》唐白居易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北风行》唐李白烛龙栖寒门,光耀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中有一又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冬夜——岁华皆采获,冬晚共严枯.冬风——飘飘送下遥天雪,飒飒吹干旅命烟.冬天——琥珀珠海黏行处雪,棕榈帚扫卧来云.冬思——岁寒,然后知柏之后凋.冬狩——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末狼.冬愁——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冬行——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冬恨——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瀌瀌:雪盛的样子;一说犹“飘飘”.晛;太阳的热气.曰:语助词,无实义.《诗经·小雅·角弓》寒风摧树木,严霜结庭兰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凄凄:寒凉.翳翳:阴暗.希:少.在目:眼睛所见.皓:白.晋·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晋·谢道蕴《咏雪联句》:“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朔风:北风.劲:猛烈.哀:凄厉.南朝宋·谢灵运《岁暮》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牖:窗户.风惊竹:风中带雪,打在竹上,发出沙沙的响声.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庭霰:落在庭院里的雪花.唐·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水声冰下咽,沙路雪中平唐·刘长卿《酬张夏雪夜赴州访别途中苦寒作》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轩辕台:相传为黄帝擒蚩尤之处.唐·李白《北风行》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回风:回旋的风.唐·杜甫《对雪》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指直:手指僵直.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云晴鸥更舞,风逆雁无行无行:不成行列.唐·杜甫《冬晚送长孙渐舍人归州》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唐·杜甫《公安县怀古》斜阳疏竹上,残雪乱山中唐·韩翃《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一作张继诗)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李花二首》:“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拏.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肃杀:严酷萧瑟的样子.唐·吕温《孟冬蒲津关河亭作》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叫:风声如吼.唐·孟郊《苦寒吟》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六出:雪花呈六角形,故以“六出”称雪花.琼枝:竹枝因雪覆盖面似白玉一般.唐·高骈《对雪》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唐·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两句写雪花纷飞的景象.唐·李商隐《对雪二首》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咽:泉水因冰冻而流动不畅,因以呜咽来形容.吟:歌吟.唐·刘驾《苦寒吟》:“百泉冻皆咽,我吟寒更切.半夜倚乔松,不觉满衣雪.”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玉龙:形容飞雪.败鳞残甲:形容雪片乱舞如鳞甲之片纷纷坠落.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四引《西清诗话》载张元作《雪》诗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玉:喻白雪.元·黄庚《雪》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清·洪升《雪望>>描写冬天的诗句1、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2、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3、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4、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5、孟冬蒲津关河亭作严冬不肃杀,何以见阳春6、苦寒吟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7、南秦雪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

3.描写雪的诗句,要有诗句的意思

        1. 宋·张元《雪》:五丁仗剑决云霓,取天河下帝畿。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赏析]“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这漫天飞雪,就像被天兵天将杀败的无数条白龙身上脱落的鳞甲,在空中飘降。 这两句诗,用三百万败阵“玉龙”的“败鳞残甲”写降落中的雪,设想奇崛,富于神话的浪漫色彩。

        2. 陆游在《夜大雪歌》:朔风吹雪飞万里,三更蔌蔌呜窗纸。初疑天女下散花,复恐麻姑行掷米。

        [赏析]把雪花飘落比作天女散花、麻姑掷米。

        3. 陆游《谢雪方拜天庆庭中雪复作》:佩玉姗姗霭众真,竟烦一雪慰疲民。未看舞鹤随风盖,先喜飘花集拜茵。耕垅土膏千耦出,市楼酒贱万家春,使君老去悲才尽,诗句难追节物新。

        [赏析]中四句以诗人赏雪、农家出耕、市楼酒贱多方位地写出瑞雪喜庆,诗笔清洒。

        4. 卢梅坡《雪梅》 梅雪争春来肯降,骚人搁笔费平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的大意是说:梅和雪都想报春,谁也不服谁,于是引得诗人大费周章,不得不做一番评论:梅没有雪那样洁白,雪也没有梅那样清香,二者各有所长,难分高下,这是辩证观点。

        5. 元·黄庚《雪》 :片片随风整复斜,飘来老鬓觉添华。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远岸未春飞柳絮,前村破晓压梅花。羔羊金帐应粗俗,自掬冰泉煮石茶。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赏析]以“玉万家”喻大雪纷飞,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盖上厚厚的雪。

        6.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仰面观太虚,疑是玉龙斗。纷纷鳞甲飞,顷刻遍宇宙。

        [赏析] 写刘备风雪访孔明途中遇见黄承彦的口吟雪诗,又把雪花比拟为玉龙鳞甲剥落纷飞。

        7. 传说清乾隆帝与纪昀合作的咏雪诗(乾隆作前三句﹐纪昀作末句)﹕“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赏析]“片”字本身就有一片片的形象﹐黄永武认为﹐“片”“夹杂在许多数字间﹐不但表现了音感﹐量感﹐也可以显现大雪纷飞的画面景观。”

        8. 张孜 《雪 诗》: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汁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赏析] “大雪天”,说明季节、天气。雪大到何种程度呢?诗人形象地用“鸟雀难相觅”来说明。大雪纷飞,迷茫一片,连鸟雀也迷失了方向,真是冰天雪地的景象。这就为后面的描写、对比安排了特定环境对比是《雪诗》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色。这种对比,是深深植根于现实生活的,和诗的内容取得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4.描绘雪景的诗句

        描绘雪景的诗句有以下:

        1、《咏雪》

        南朝吴均

        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

        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

        不见杨柳春,徒见桂枝白。

        零泪无人道,相思空何益。

        这首诗以咏雪为题,实际上是观雪感怀。作品中所写的雪,既不是银装素裹的旷野之雪,也不是漫天飞舞的吉征瑞兆之雪,而是江南庭院中的细雪。“微风”、“细雪”“杨柳”“桂枝”,真是不一般的江南雪景。

        2、《望雪》

        唐代李世民

        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

        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

        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

        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

        某天清晨,诗人醒后看到到处是白色的雪花,内心愉悦,于是创作这首咏雪诗。诗人写雪,雪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3、《清平乐·雪》

        宋代孙道绚

        悠悠飏飏。做尽轻模样。

        半夜萧萧窗外响。多在梅边竹上。

        朱楼向晓帘开。六花片片飞来。

        无奈熏炉烟雾,腾腾扶上金钗。

        “悠悠扬扬,做尽轻模样。”黄昏之际,作者看见了雪花在漫天飞舞。他形容雪花悠悠扬扬,轻盈的模样,可谓贴切传神。

        夜里,听见雪落的声音,可以想象它们栖在梅上竹上,天亮了打开窗户,雪花飞进来,可家里熏炉太热,雪一下子就化作雾气笼罩在金钗上。诗人对雪的观察和描写可谓细致认真。

5.描写雪景的诗句有哪些

        1、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出自唐·杜甫《前苦寒行二首》其二

        白帝城去年的雪尚在山上,今年却已铺了一地。冻得蛟龙缩在南浦不肯出来,锐利的北风残忍地刮在人的肌肤上。

        前两句写去年和今年的雪,可知连年不断,且一年比一年冷(雪线下降天转寒),天气十分寒冷。后两句更着意在一“寒”字上。“蛟龙南浦缩”是虚写,蛟龙尚怕冷,何况人?“寒刮肌肤”是实写,“利”字写出了人的寒冷难耐之状。诗句虚实结合,反复渲染,似有寒气袭人之感。

        2、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出自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门》

        沙村的白雪依然没开化,江县的红梅却已放出了一片春色。诗句写的是初春景象。“雪仍含冻”指冬天的气氛还很浓。“梅已放春”写梅花开放,带来了春天的气息。

        两句诗一抑一扬,写出了春天的希望。上句制造了一种肃杀的气氛,下句制造了一种艳丽的氛围,整体意念上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冬即去而春欲来的节气变化。

        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出自韩愈《春雪》

        诗句表达了这样一种感情:虽然春色姗姗来迟,但毕竟就要来了。表面是说有雪无花,实际是说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树飞花作春色。这实际是诗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还没有春色时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

        4、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出自唐·高骈《对雪》

        当诗人坐在窗前,欣赏着雪花飘入庭户,雪花把窗外的竿竿青竹变成了洁白的琼枝,整个世界都变得明亮了。这样的雪花,让诗人不禁感慨,希望白雪能掩盖住世上一切丑恶,让世界变得与雪一样洁白美好。

        5、冻云宵遍岭,素雪晓凝华。入牖千重碎,迎风一半斜。不妆空散粉,无树独飘花。萦空惭夕照,破彩谢晨霞。出自唐·李世民《望雪》

        某天清晨,诗人醒后看到到处是白色的雪花,内心愉悦,于是创作这首咏雪诗。诗人写雪,雪飘进窗户后,变成细碎的粉末,没人梳妆却飘洒下香粉,没有树林却偏偏飘来鲜花。雪花亮光照彻天空,使黯淡的夕阳残照感到羞惭,五彩缤纷的朝霞也失去了光彩。

6.有关雪景的诗句古诗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8.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9.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10.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描写雪景的诗句

        描写雪景的诗句举例如下:

        1、《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译文: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2、《雪梅·其一》

        宋代: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说句公道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

       

扩展资料:

        描写雪景的成语举例如下:

        1、白雪皑皑

        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自: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2、漫天风雪

        解释形容风雪很大,弥漫了天空。

        3、雪虐风饕

        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自: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8.关于雪景的诗句 古诗

        1、无闷·催雪-清朝吴文英

        霓节飞琼,鸾驾弄玉,杳隔平云弱水。倩皓鹤传书,卫姨呼起。莫待粉河凝晓,趁夜月、瑶笙飞环佩。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2、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宋朝李煜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3、蟾宫曲·雪-唐朝薛昂夫

        天仙碧玉琼瑶,点点扬花,片片鹅毛。

        访戴归来,寻梅懒去,独钓无聊。

        4、寿阳曲·江天暮雪-唐朝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5、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清朝向子諲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同云深处望三关。断肠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难。频闻遣使问平安。几时鸾辂还。

        6、献仙音·吊雪香亭梅-清朝周密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衬舞台荒,浣妆池冷,凄凉市朝轻换。叹花与人凋谢,依依岁华晚。共凄黯。

        共东风、几番吹梦,应惯识当年,翠屏金辇。一片古今愁,但废绿、平烟空远。无语消魂,对斜阳、衰草泪满。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

        7、望江南·燕塞雪-清朝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羁馆独凄然。

        燕塞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8、雪诗-南北朝张孜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其中豪贵家,捣椒泥四壁。

        到处爇红炉,周回下罗幂。暖手调金丝,蘸甲斟琼液。

        醉唱玉尘飞,困融香汗滴。岂知饥寒人,手脚生皴劈。

        9、雪-南北朝罗隐

        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

        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10、昭君怨·春到南楼雪尽-清朝万俟咏

        春到南楼雪尽。惊动灯期花信。小雨一番寒。倚阑干。

        莫把栏杆倚。一望几重烟水。何处是京华。暮云遮。

       

       好了,关于“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意思”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