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陶渊明其二_杂诗陶渊明其二鉴赏
最近有些日子没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想和大家聊一聊“杂诗陶渊明其二”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话题还比较陌生,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而写的,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杂诗十二首其二与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有何异同
2.写作背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3.关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问题
4.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为何流露出矛盾与痛苦
杂诗十二首其二与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有何异同
写的都是忧虑的复杂感情。一、创作背景不同
1、杂诗十二首·其二: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陶渊明54岁时,即为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37岁时。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阮籍处在司马氏与曹氏激烈斗争的政治漩涡之中。政治形势险恶,为了保全自己,他小心翼翼,虚与周旋。生于乱世,阮籍常用醉酒的方法,在当时复杂的政治斗争中保全自己。
二、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
1、杂诗十二首·其二:叹息旅途行役之苦,咏家贫年衰及力图自勉之意,表现了作者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茫茫夜色笼罩着一切,象征着政治形势的险恶和诗人心灵上承受着的重压,表达了诗人内心愤懑、悲凉、落寞、忧虑等复杂的感情。
三、写作特色不同
1、杂诗十二首·其二:全诗语言质朴,文体省净,而内涵丰富,包蕴深远,体现了陶诗的基本特色。
2、咏怀八十二首·其一: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写作背景: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前六句的意象:
明确:时间在交替,日沦月出。“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是一个生命无法相比之下无穷大的宇宙空间,也象一个虚弥飘渺的天空。“风来”“夜中”,两句触觉及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空间分离。“气变”“枕席” “易和永”在无限的时间运行过程与静止的巨大空间在这一“夕”之间拉开了距离,前者迁化不已,此时己非彼时。后者确因主观情感的悲凄、焦躁而凝定不动,从而凸现了此“夕”对生命的体现和感受!
关于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的问题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他的生平经历使他深深了解魏晋门阀士族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迫害。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类: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4.孤苦之悲.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接下来的两句陶渊明道出了“不眠”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可以陪自己说话喝酒的知己,从而感叹岁月如梭匆匆而过,空留一个没有实现大志的自己。诗的结尾把悲伤推向了极致,想到自己坎坷的命途就只能暗自悲凄,到天亮的时候都不能平静下来。全诗充满对人生的叹息。这是陶渊明众多表现自己郁郁不得志的诗作中的一首。
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为何流露出矛盾与痛苦
1这首诗描写了日月更跌,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然后诗人又用了晚风,冷席的意象,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化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天寒”衬托出“心寒”,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2表面上是写枕席冷,实际上写人的心冷。这里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手法。
1悲戚(凄)
2这首诗先描写了日月更迭,万里辉煌的景象作为铺垫,一句“荡荡空中景”为全诗铺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万里河山一片宁静肃然,笼罩在月光之下。望着这浩荡空
阔的景象,诗人的心被感动了。 3写出了因为天气的变换觉察出四时更替,更以“席冷”衬托出“心冷”,刻画了自己“不眠”的凄寒心境
4这首诗写一个不眠的秋夜,用环境的清冷衬托出自己心情的孤独,又以时光的流逝引出有志未骋的悲凄,意境空旷,慨叹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情怀。
好了,关于“杂诗陶渊明其二”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杂诗陶渊明其二”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