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花子李璟_山花子李璟拼音版

       下面将有我来为大家聊一聊山花子李璟的问题,希望这个问题可以为您解答您的疑问,关于山花子李璟的问题我们就开始来说说。

1.带“锁”字的诗句有哪些?

2.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及翻译赏析

3.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正不易得》经典解读

山花子李璟_山花子李璟拼音版

带“锁”字的诗句有哪些?

       1.《相见欢》

       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山花子·手卷真珠上玉钩》

       南唐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3.《题金华宫》

       宋?徐姓

       再到金华顶,玄都访道回。

       云披分景象,黛锁显楼台。

       雨涤前山净,风吹去路开。

       翠屏夹流水,何必羡蓬莱。

       4.《杂曲歌辞·伤歌行》

       唐 张籍

       黄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尹系御史府。

       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

       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臾留。

       身著青衫骑恶马,东门之东无送者。

       邮夫防吏急喧驱,往往惊堕马蹄下。

       长安里中荒大宅,朱门已除十二戟。

       高堂舞榭锁管弦,美人遥望西南天。

       5.《赤壁》

       唐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璟的《山花子》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开头两句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菡萏”是荷花的别名。“翠叶”,指荷叶。这两句写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从绿波中起来,使人发愁。两句中已含有无穷悲秋之感。接下来写人物触景伤情:“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韶光”即美好的时光,“韶光”的憔悴,既是美好的时节景物的凋残,也是美好的人生年华的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

       “销”字在这个里面是消散的意思,应该是通假字。 销魂(1)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哀愁。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南朝 梁 江淹《别赋》有别时留恨,销魂况在今。  唐 钱起《别张起居》诗性懒情多兼骨傲,值得销魂如此。  清 龚自珍《贺新凉·长白定圃公子奎耀示重阳<忆菊词>依韵奉和》词(2)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欢乐。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宋 秦观《满庭芳》词明允公,能令我真个销魂否?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日本的春天,樱花正是秾开的时候,最是使人销魂,而我又独在这时候遇着了她。  郭沫若《塔·喀尔美萝姑娘》(3) 谓灵魂离开肉体。形容极其惊惧恐慌。销魂避飞镝,累足穿豺狼。  唐 杜甫《入衡州》诗猛想起梦中遇见强人,尚销魂,带着满面啼痕。  元 无名氏《冯玉兰》第一折乍见烽烟惊破胆,又闻金鼓早销魂。  《胭脂血弹词·兵变》 其他的别人已经找到了,我这里就不贴了。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正不易得》经典解读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原文: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栏 通:阑)? (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翻译及注释

        翻译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她)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注释 1摊破浣溪沙:词牌名。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南唐浣溪沙」。双调四十八字,前阕三平韵,后阕两平韵,一韵到底。前后阕基本相同,只是前阕首句平脚押韵,后阕首句仄脚不押韵。后阕开始两句一般要求对仗。这是把四十二字的「浣溪沙」前后阕末句扩展成两句,所以叫「摊破浣溪沙」。2菡萏:荷花的别称。3西风愁起:西风从绿波之间起来。以花叶凋零,故曰「愁起「。4鸡塞:《汉书·匈奴传》:「送单于出朔方鸡鹿塞。「颜师古注:」在朔方浑县西北。「今陕西省横山县西。《后汉书·和帝纪》:」窦宪出鸡鹿塞「,简称鸡塞。亦作鸡禄山。《花间集》卷八孙光宪《定西番》:」鸡禄山前游骑。「这里泛指边塞。5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吹彻「意谓吹到最后一曲。笙以吹久而含润,故云」寒「。元稹《连昌宫词》:」逡巡大遍凉州彻「,」 大遍「有几十段。后主《玉楼春》:」重按霓裳歌遍彻「,可以参证。玉笙寒:玉笙以铜质簧片发声,遇冷则音声不畅,需要加热,叫暖笙。6倚:明吕远本作「寄「,《读词偶得》曾采用之。但」寄「字虽好,文意比较晦,今仍从《花庵词选》与通行本、作「倚」。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鉴赏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其「色」。此时味去叶枯确然使人惆怅。西风,秋风之谓也。绿波,写的是莹莹秋水。如果说上句是重在写秋色,那么这一句则重在写秋容。一个「愁」字,把秋风和秋水都拟人化了,于是,外在的景物也霎时同作家的内在感情溶为一体了,词作也因之而笼罩了一层浓重的萧瑟气氛。三、四两句,由景生情,更进一步突出作家的主观感受。韶光,指春光。在这里,作家以其独特而深刻的感受告诉人们:在这秋色满天的时节,美好的春光连同荷花的清芬、荷叶的秀翠,还有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在浓重的萧瑟气氛中又平添了一种悲凉凄清的气氛。「不堪看」三字,质朴而有力,明白而深沉,活脱脱地抒发了诗人的主观感情。「自古逢秋悲寂寥」(唐刘禹锡诗句)。李璟虽然位高为皇帝,但是生性懦弱,再加上当时内外矛盾重重,境遇相当危苦,此时此刻,触景伤情,从而产生无穷的痛苦和哀怨是十分自然的。

       

        词的下片着重抒情。首句,托梦境诉哀情。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鸡塞,鸡麓塞,在今陕西省。这里泛指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的确是「雨亦绵绵,思亦绵绵」。「小楼」句,以吹笙衬凄清。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彻,遍,段。吹彻,吹完最后一段),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作家的寂寞孤清。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这首词有些版本题名「秋思」,看来是切合的。李廷机评论过这首词是「字字佳,含秋思极妙」(《全唐 五代 词》四四一页)。确实,它布景生思,情景交融,其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词作品: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诗词作者: 五代 李璟 诗词归类:宋词三百首、婉约、闺怨、写景、荷花、思念

        王国维《人间词话·人正不易得》经典解读

        人正不易得

        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提到南唐中主李璟,其实并不陌生,他和冯延巳的关系非常密切,冯延巳就是李璟的臣子。从李璟做太子之时,冯延巳就已跟随其左右。而李璟的这首被王国维摘句而评的《山花子》也与冯延巳的“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有着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君臣二人出游。冯延巳写道:“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戏弄冯延巳道:“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冯延巳连忙低下头讨好道:“臣的句子不如陛下的句子:‘小楼吹彻玉笙寒。’”元宗听后便很高兴。

       

        通过这则故事,很多人觉得冯延巳对李璟的“小楼吹彻玉笙寒”的赞美完全是出于对皇帝的溜须拍马。但是,从后人对李璟的《山花子》的评价,最后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的喜欢与赞同,可见冯延巳的眼光还是比较独到的。除却其中的君臣关系,冯延巳也算是识货之人,懂得李璟词中美妙的地方。

        然而,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此节并没有延循古人的思路,他并不欣赏向来为众人所津津乐道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此句有着似隐却明的愁情,似真似幻的愁情,身心不仅随着此句沉寂,即使沉陷其中,却也是很容易拉回现实,一种如梦的真实的切肤体验。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感,也是世人历来欣赏此句的原因。而王国维欣赏的却是前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他对此句的评价是“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也就是说,他从此句里面感受到了众芳的香消玉殒,美人的悲秋幽怨。

        山花子

        李璟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

        起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中的“菡萏”是荷花,荷又名“芙蕖”,其花名“菡萏”,果实称为“莲子”,根为“藕”。整句的意思是:秋风过后,荷花已经褪去盛夏的明媚,枯萎凋零到一片荒芜,花已销,绿叶已残。只是在西风轻起的湖面,翻起阵阵涟漪。这就是一幅秋季残荷图。

        为何王国维对此句情有独钟,我觉得大概是对于自己身世的共鸣。荷花本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王国维本质上是一个精神和生活上都非常干净之人,越是固执于一种生活方式,他是越不能接受周遭的变故的。所以,王国维至死也没有剪掉脑后的那一条辫子。这种事情后来成为很多人攻击他是“清朝遗老”的凭据。李璟词中的荷花已残,如此纯洁明净之物,也不过是如此下场,在夏天烈日里灼灼其芳华,低调之中难以掩盖着自身的热烈和贞节。可是在秋风萧瑟之中,也难免落得叶枯花销的下场,只剩下这秋风吹起湖中绿波阵阵。其实,《红楼梦》中的林妹妹也是有着这样的体会的,她在评价李商隐的诗歌时,说到自己并不太喜欢李商隐的诗,但是唯独对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深有体会。“留得残荷听雨声”既表现了林妹妹晚上总是失眠,才听到雨打残荷的声音,再次,在雨打残荷的声音中,还有着对自己的悲悯,荷已残,雨打在枯荷上有声,这枯荷早已丧失自己的容颜却还要经受着雨打风吹,而自己这早就无依无靠的一生,又要遭受怎样的吹打呢?

        这也是极其敏感之人才能够感受到的。王国维觉得此句“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道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限哀愁惋惜之感。读到这点评不仅让人黯然神伤,一点淡愁即出,更是万千哀怨遗憾蕴于其中。屈原在《离骚》中也说过:“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这样的辛酸,我觉得很符合王国维的心境。王国维的怀才不遇以及生不逢时,都在这句子里有所体现。

        一个人思想纯净,也难免会多经受命运的挫折,或许这样的挫折在王国维的眼中已经算不上挫折,怀才不遇又有何干系,他总是能够在思想上超越俗世的利害关系,专心致志地完成自己的学术,实际上这又是一个人行为干净的体现。而这样的行为方式,却是看透世事行情之后所做的一种选择,这样兀自的穿透世事孤独之后的抉择,很难说里面没有经受过孤独考验之后的辛酸和放弃之后的遗憾。而后的人生观里受到西方哲学家叔本华的影响,越发地显现出骨子里的悲观主义思想,所以对此句的感受才会如此深刻。

        所以越是超越,越是悲悯。

        越是超越俗世,对人间美好的消逝就越是悲悯。

        那么这样看来,王国维对此句的欣赏胜于对世人常赞的句子的欣赏也就不足为奇了。不过,对于诗词的鉴赏,也本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不过个人的情感经历对此句引起的反应不一而已。

        接着来看下一句:“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荷已残,人又何尝不是呢?韶光易逝,早已与残荷一般憔悴,风烛残年对此秋风残荷,情何以堪?

        下一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其一“细雨梦回鸡塞远”中的“鸡塞”到底是何地,已经无法考据清楚,其实,分析诗词若是将其变成考古学,也就索然无味了。姑且就当作它是一个地方好了。其实,里面关键的是“细雨梦回”,指的是细雨惊醒了睡梦,相比起荷残来说,夜也残,梦也残。“小楼吹彻玉笙寒”,小楼上的笙声也是愈加的清寒,也或许是吹曲人的心意凄凉,不免使得曲声清寒。

        “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这才是词人道明心情的句子,人生之中多少的悲欢多少的遗憾,也只能一人依凭着栏杆,独对残年。

        将这首词分析下来,我也越发地喜欢这句:“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了。

        词的魂魄真是文字和所读之人的心灵感应所得。

        注

        李璟,字伯玉,南唐中主,词人。

       好了,关于“山花子李璟”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山花子李璟”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