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容若简介及生平事迹_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对于纳兰容若简介及生平事迹的问题,我有一些专业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可以为您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建议。

1.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2.能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容若,他的结局如何?

3.纳兰性德个人生平简介

4.纳兰容若到底是什么人

5.纳兰容若的生平事迹

6.能介绍一下纳兰若容吗

纳兰容若简介及生平事迹_纳兰词中最唯美的句子

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清代著名词人,原名成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属满洲正黄旗,他的家族纳兰氏是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也就是后来的叶赫那拉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清朝词人纳兰性德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

       纳兰性德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出生在顺治十二年,满族人,字容若,通常也被称作纳兰容若。本名叫纳兰成德,避讳改成性德。纳兰性德是清朝非常有名的词人,一生作品广为传唱。他出生于名门贵族,父亲乃康熙时期的大学士、重臣纳兰明珠,母亲是英亲王阿济格的五女。此外纳兰家族还是清初大姓之一,纳兰性德的曾祖父的妹妹嫁给努尔哈赤做妃,为皇太极之母。

        纳兰性德身为朝廷重臣纳兰明珠之子,在外界看来应当享尽荣华富贵,可他并非安于现状。他跑到康熙身边做武官,陪皇帝游历大江南北,参与战略侦察,还编制著述,因此受赏多次,是一位文武兼备的青年才俊,小小年纪就颇得皇上器重,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满腹经纶的纳兰,一生淡泊名利,厌倦了官场充满虚伪的做派。?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就是他当时的内心写照。纳兰明白虽有一身才华却并不能一等侍卫上大展拳脚。康熙16年,妻子的去世对他的打击非常大,也是在这期间诞生了被后世传唱的《饮水词》,成为纳兰的巅峰之作。

        纳兰性德于康熙24年抱病而终,年仅30岁,实在很可惜。

        纳兰性德诗词特点

        纳兰性德诗词大概有348首,包括了咏物诗、边塞诗、咏史诗、抒情诗等,作品集有《侧帽》、《饮水》,一般统称为纳兰词。纳兰性德的词量不大,眼界狭窄,不过诗词本来就因为情缘而柔美,正好他本人就是一个真性情的人,所以他的诗词中有很多经典之作。

        纳兰性德诗词以事物的特性照见事理,而描写的景物中主要以水和荷花为主。偏爱水的纳兰性德把一处别业取名为渌水亭,以便与友人聚会,邀请了当时的文人共同探讨诗词。在傍水的渌水亭内,纳兰性德借用水的特性,创作了了富有清丽、涵远的诗词。另外,荷花有君子之风,象征着高尚的品质,也受到了纳兰性德的青睐。他所居住的地方基本上有水,而水面的荷花给他带来了很多的 灵感 。纳兰性德就是以生活中的实景为参照创作诗词的。

        纳兰性德诗词包含了许多以伴驾出游的所见风景而创作的作品,凭借着其扎实的文史知识,加上对游览地的全面观察,准确地把握了景物的特质。当年跟随康熙帝游宝珠洞,眺望远方时写下了《望海潮?宝珠洞》,伴驾到黑龙潭,随即创作了《忆秦娥?龙潭口》,皆因见到的风景有感而发之作。

        纳兰性德的 故事

        纳兰性德,别称纳兰容若。众人皆认为他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官二代,一生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取而不绝。谁人又知道当事人心中的苦楚,纳兰容若在获得权力和地位的同时,他又牺牲掉了什么作为代价,请跟着编辑的脚步,代入纳兰容若的角色,看看纳兰性德的故事吧。看完了纳兰性德的故事,再来谈谈你们的感觉,是否依然如故,还是大为改观?

        纳兰容若的出身自不用谈,作为明珠的儿子,作为当朝国相的宝贝,他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高起点,但是同时他也承受着常人无法理解的压力。作为纳兰家族的代表人物,纳兰容若表现一直没有辜负纳兰家族对于他的器重,可以说乃是一代神童,十八岁便考取了举人的功名,并就此步入仕途,当其父明珠被皇帝罢黜时,容若却因自己的卓越表现而没有收到波及,这可以说是当时的一大奇迹,当然也从侧面反映了容若的才能之突出。

        纳兰容若的第一段爱情是与其表妹的爱情,但当康熙帝见过惠儿表妹后,却不顾容若的请求,执意将惠儿收入后宫,封为嫔妃。纳兰容若的第一段初恋,最为刻苦铭心的爱怜就此夭折,可以说纳兰容若在仕途取得 成功 之时,舍弃的是爱情。

        而后,纳兰容若虽有一番抱负和理想,但因他的职位所限,一直未能将理想付诸于实践,渐渐生出隐世之念,因家族势力却一直无法得以实现,可以说纳兰为了家族,而舍弃了自己的理想。

        猜你喜欢:

        1. 词人纳兰性德被誉为什么

        2. 纳兰性德经典励志诗词

        3. 清代诗人吴兆骞生平简介

        4. 清代才女沈宛的生平简介

        5. 纳兰性德的纳兰庄介绍

能写出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纳兰容若,他的结局如何?

       纳兰性德,字容若,原名成德(1655-1685),满族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清朝著名词人。家世显赫,清康熙大学士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31岁时因寒疾而死。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词集《侧帽集》问世,时年仅24岁。另有《饮水词》、《通志堂集》。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纳兰性德品性淡泊,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独树一帜,词风格近李煜,有清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直指本心。

       

       在明珠相国的墓志铭中,提到了纳兰的子女情况,原文如下:“孙五人:长福哥、早卒;次富尔敦,康熙三十九年进士;次福森,皆性德出;次永寿,次永福,皆揆方出。孙女四人:长适翰林院侍讲高其倬,次适翰林院侍讲学士年羹尧,次适马喀纳,皆先卒,次未字,皆性德出。”依次看纳兰是三子四女。

       但是在纳兰自己的墓志铭中,其座师徐健安先生所撰:“男子子二人,福哥、永寿,遗腹子一人;女子子一人,皆幼。”可以看出,此处载了纳兰的三个儿子,女儿却只有一个。

       若分析,前三个女儿即使是早殇了,在纳兰的墓志铭中也应该提及的,更何况前三女都有婚配,且婚配皆不一般,可为什么徐健安先生没有注明呢?此可疑之一。

       其次,在明珠相国的墓志铭中说最小的孙女,也就是纳兰的最小的女儿“未字”,此处有所不解,古人称女子未字应该是没有到十五岁吧(因为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给取字),可是明珠去世时纳兰已过世二十二年了,他的女儿怎么可能还有待字闺中的呢?

       有关纳兰子女情况的记载,徐乾学、韩菼、叶舒崇、唐孙华、王鸿绪等与纳兰家人有所接触者,所记出入很大,所以需要后人客观分析,才能在众多混乱的说法中取得其“真”。 ?

       徐乾学(下简称徐),虽是纳兰座师,但其过从主要在纳兰出任侍卫一职前,与他探讨学问及编撰经解。而徐不仅为学者,更是官场中人,其与明珠的关系反复变易。徐对纳兰个人情况了解是否详实则不得而知,所撰墓志铭故作迷离使人生疑处颇多,因此研究界对他的这个“记录”持否定态度。 ?

       韩菼,其所撰写的纳兰神道碑文对纳兰子女问题也所说不实,作为纳兰的少年同学,二者之间过从并不密,所以其所说,则确信度更低。 ?

       叶舒崇,则比韩菼与纳兰关系更远一些,他于康熙十七年写卢氏墓志铭,记述因时间问题不可能全面,则可以忽略。 ?

       唐孙华撰写了纳兰之母觉罗氏墓志铭,其为揆叙之师,因在明珠家教书,则有可能详细了解纳兰子女情况,可惜其只记其子而忽略其女,所以只能作为一部分参考。 ?

       王鸿绪,与揆叙相交甚密,明珠去世后由他撰写墓志,也为揆叙所托,对明珠子孙情况所述最为详尽,盖其中不乏从揆叙处了解情况。因唐孙华与王鸿绪二人之说并观,则王鸿绪的这一记述最为可信

纳兰性德个人生平简介

       纳兰性德,原名纳兰成德,字容若,叶赫那拉氏,清朝词人。

       纳兰容若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才能,十七岁入国子监,十八中举人,十九为贡士。在康熙十五年,他考取了进士,从此深受康熙帝喜爱,常伴皇帝左右。

       然而,在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容若便与世长辞,结束了自己短暂的一生,享年三十一岁。

       在当时的清代,纳兰容若与阳羡派代表陈维崧,浙西派代表朱彝尊,并称''清词三大家''。

       王国维也曾评价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在纳兰容若遗留下的诸多词作当中,有很多都是为人熟知的,比如''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比如''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又比如''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然而,堪称一绝的莫过于那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需要怎样的人生阅历,有过怎样的得失,又是以怎样的心态,才能留下这样的旷世绝句?

       走近纳兰容若的生平,我们会发现,这个才子倾其一生,都在为情所困。

       纳兰容若的父亲纳兰明珠,乃是康熙朝的名臣,母亲爱新觉罗氏是康熙皇帝的堂姑姑。

       父亲纳兰明珠在官场上春风得意,大好的仕途也为家族带去了兴盛的命运,为纳兰容若无忧无虑的童年,良好的家教与过人的才学奠定了基础。

       顺治十一年冬天,伴随着第一声婴儿坠地的啼哭,纳兰明珠夫妇迎来了他们的盼望已久的孩子。

       纳兰容若出生在大雪纷飞的冬季,屋外寒冷刺骨,屋内却洋溢着温暖与欢喜,纳兰明珠夫妇给这个孩子取名为冬郎,宠爱之意溢于言表。

       很快,小冬郎就带着父母亲的期盼长大了,而在很小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才能。

       都说他天性聪慧,过目不忘,十岁的元宵夜时便能够挥笔作词。等到容若长到十四岁的时候,更是才华横溢,冥冥当中注定了他会顺风顺水地考取功名,踏上一条与父亲同样的仕途。

       与之相反的是,纳兰容若在情场上的失意。可以说在纳兰的整个一生里,他都在不断的得到和失去,重复这个过程,哪怕最后离开人世的时候,也依旧是孤身一人。

       年少时的情窦初开,总是充满了美好和浪漫的憧憬。纳兰容若和父母双亡,寄住在自己家的表妹相恋了。

       两颗年轻而青涩的心就这样,悄悄地,慢慢地走到了一起,那个时候的他们都太天真,天真地以为爱情和婚姻可以把握在自己手里。

       可是,纳兰容若却忽略了,像自己这样的高门大户,婚姻不过是政治联姻的一种工具。而表妹也在后来被纳兰明珠安排进了皇宫,参加选秀之后成为了皇帝的女人,后被封为惠妃。

       纳兰容若和表妹的感情就这样无疾而终,而他也陷入到了深深的悔恨与遗憾当中,可惜两人终究是有缘无分,就此离散。

       自那以后的纳兰容若,陷入到了一种忧愁惆怅的情绪当中,难以自拔。他曾经以为自己的一生就这样草草度过,也以为自己不会再遇见第二个如表妹一样知他、懂他的女子。

       但是后来,纳兰容若的妻子,卢氏出现了。

       这桩门当户对的亲事,原本纳兰容若是带了几分轻视的。他遵从父母之命,迎娶了卢氏过门,心里未必没有几分认命的意思--挚爱已经深入宫门,自己又能如何呢?

       然而,经过与卢氏日久天长的相处,他逐渐发现,眼前的女子并非是自己想象中的榆木疙瘩,而是同样的文思敏捷,同样的富有才情。

       两个人一同吟诗作对,一同赏景看花,让纳兰容若死寂的心也逐渐鲜活过来。

       卢氏无疑是懂得他的,正是这份难得的懂得,才让纳兰容若为之珍惜。如果说和表妹之间的情愫让他明白了如何去喜欢一个人,和卢氏的夫妻之情就让他进一步懂得了,比爱情更难求得的,是知己。

       好景不长,三年后,卢氏生子时遭遇难产,并且很快便撒手人寰。这让刚刚拥有了爱情的纳兰再一次陷入到了孤独和绝望当中。

       表妹尚且还在人间,而爱妻卢氏却与自己阴阳两隔,这如何能不让人绝望?

       纳兰却连在梦中得见卢氏的机会都没有,一对恩爱的佳人就此诀别,他的心里该有多么悲痛和无奈?

       卢氏走后,纳兰容若写下了大量悼念亡妻的词作,后来整理成为《饮水词》。

       康熙二十四年,纳兰容若终于再也支撑不住,病重倒下,时年三十一岁,追随卢氏而去。

纳兰容若到底是什么人

       纳兰容若 清词之盛,史称中兴,在芸芸优秀词人当中,人们把纳兰容若、朱竹诧、陈其年并列为三大词人。纳兰容若本名性德,容若是他的字,出身名门,其父是康朝名臣纳兰明珠。纳兰容若天资过人,精通经史,擅书道,工丹青,又善骑射,文武全才。纳兰容若十七岁入太学读书,十八岁中举人,二十二岁进殿考进士,成绩优异,康熙皇帝授他三等侍卫官职,后升为二等,最后升为一等。在当时,纳兰容若是人人羡慕的旷世奇才。作为当时康熙身边的御前侍卫,随康熙游历四方,和唱诗词,深得皇上器重。不过,在纳兰容若心中却厌倦庸俗的官场生活,无意功名富贵。

       人无完人,纳兰容若的一生得到了常人所没有的富贵与地位,但他失去的远远比他所得到的来得重要。纳兰容若少年之时恋上了某位女子,可惜后来这位女子被诏入宫中作康熙妃嫔,天子夺了心中所爱,作为殿下之臣又能如何?古代婚姻大事乃父母之命,纳兰容若在十七岁时与卢氏成亲,刚开始的时候还没走出恋人入宫的阴影,后来相处之下渐生情愫,少年夫妻恩爱不在话下。无奈天意弄人,结发之妻却在她双十年华时病逝而去。自古诗人、词人俱是风流不羁,至情至性,受到如此沉重的精神打击,纳兰容若对名气、地位、富贵更无心一顾。续弦,却难圆旧梦,若不是对那份感情的执著,那些哀婉凄伤的词句便不会出现了。纳兰容若始终无法忘记与亡妻共同度过的美好日子,他的内心充斥着矛盾、压抑、痛苦、悲观,一天天憔悴消瘦,在康熙二十四年暮春,他一病不起,溘然长逝,终年三十一岁。

       纳兰容若博学多才,尤以词著称于世。传世的《纳兰词》是纳兰容若毕生词创作的总集,当时的文人学士俱有高度评价,在民间“家家争唱”,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有不少评论指纳兰词“思想境界不高”之类的话,纳兰容若的词多以抒发友情与爱情,没有描写祖国河山如何美好,也没有描写民间百姓如何疾苦。“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人间词话》),文人雅士写诗写词最重要的是发乎自然,情感真切,人类之间的情感是最为微妙的,能够在情感上有此境界的史上不多。

       翻阅《纳兰词》满目皆是愁、恨、泪、惆怅、断肠……单是一个“愁”字也用了九十多次,而每一个“愁”字在不同的词中意思也不同。纳兰容若一生所作甚多,只能选出部分我所喜爱的作品并稍作简释,由于古代诗词大多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细细品味,自有另一种感觉。闲话少叙,下面就来赏析一下纳兰容若的绝妙文笔。

       蝶恋花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这首词是容若悼念亡妻所作的,词句色调以青白为主,透出淡雅、悲伤感觉,概叹世间美好的事太短暂了,希望青春与爱情能够得到永生。)

       蝶恋花·出塞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来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很喜爱这首词,上下阙的前三句壮志豪迈,后两句却婉约凄伤,成功把豪情、柔情糅合在一起,每每读来皆能想象出那种战争悲壮的画面,使人回味无穷。)

       相见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试想象一下,日暮之时,落花片片,从不远处传来淡淡麝香的味道,身边无人,只有笼中那只鹦鹉陪伴度日。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的那份寂寞。)

       减字木兰花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著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鬟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怀,转过回阑叩玉钗。

       (这首词可能不是写得最妙的,但写出了那份小儿女情窦初生的感觉,十分生动、传神。相逢一刻,少女倾心,却碍于羞涩不敢言语,只好用玉钗轻敲栏杆暗作提示。)

       减字木兰花·新月

       晚妆欲罢,更把纤眉临镜画,准待分明。和雨和烟两不胜。

       莫教星替,守取团圆终必遂,此夜红楼,天上人间一样愁。

       (恋人入了宫,已不在身旁。时时不忘你临镜画眉的优美姿态,你那如黛的双眉实在太美丽了。若彼此能够坚守昔日的承诺,哪怕是分隔两地,终有一天也能团圆相聚。)

       减字木兰花

       断魂无据,万水千山何处去。没个音书,尽日东风上绿除。

       故园春好,寄语落花须自扫。莫更伤春,同是恹恹多病人。

       (这阙词道尽了恋人相思之苦,彼此纵使仍心爱着对方,却无奈分隔异地,有千万情话也不能以书信作交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双方只要是心有灵犀,距离有多远也能感应到对方心中的情意。)

       临江仙

       昨夜个人曾有约,严城玉漏三更。一钩新月几疏星,夜阑犹未寝,人静鼠窥灯。

       原是瞿塘风间阻,错教人恨无情。小栏杆外寂无声,几回肠断处,风动护花铃。

       (情人约会,要等待的还是男性。等待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要等的人迟迟不来,开始思索她爽约的原因。可能对方有重重阻碍,不能出门相见,而非无情爽约。)

       临江仙

       点滴芭蕉心欲碎,声声催忆当初。欲眠还展旧时书。鸳鸯小字,犹记手生疏。

       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雨打芭蕉,触景伤情,不知不觉想起了她。还记得当时教她临贴习字的情景,记得那份感觉。仔细想想,现在不可能找回昔日的感觉,人已不在,情却未尽。)

       沁园春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记绣榻闲时,并吹红雨;雕阑曲处,同倚斜阳。梦好难留,诗残莫续,赢得更深哭一场。遗容在,只灵飙一转,未许端详。

       重寻碧落茫茫,料短发、朝来定有霜。便人间天上,尘缘未断;春花秋叶,触绪还伤。欲结绸缪,翻惊摇落,减尽荀衣昨日香。真无奈,倩声声邻笛,谱出回肠。

       (容若为亡妻写的悼念词很多,此作堪称所有悼念词之最。红颜薄命,最爱的人离开了,回想昔日美好时光,你的音容、倩影从没有离开过,待醒来时方知是梦,多想去天上寻觅你的芳踪,现在留下来的就只有孤独与痛苦。)

       点绛唇·寄南海梁药亭

       一帽征尘,留君不住从君去。片帆何处,南浦沈香雨。

       回首风流,紫竹村边住。孤鸿语,三生定许,可是梁鸿侣?

       (梁药亭是容若的知己,这首词是描写两人之间珍贵的友情。梁药亭要返回南方老家去,要留也留不住,想起昔日在紫竹村一起的生活令人无限怀念。)

       采桑子

       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潇潇,雨也潇潇,瘦尽灯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

       (出身侯门未必是幸事,凡胎俗骨终究是有烦恼的。这一篇词写得妙不可言,不能解读,只能意会。)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纳兰容若在这时期对事情看法的转变。出身富贵,官场上的事看惯了,御前侍卫的荣衔不过是花瓶而已。容若喜爱的是如雪花般至清至洁的精神,自由不羁的灵魂。)

       画堂春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浆向蓝桥易乞,药成碧海难奔。若容相访饮牛津,相对忘贫。

       (这首词是容若对爱情描写的词作中的代表。心爱的人不再属于自己,纵使相思相望又若何,最后还不是无奈长嗟。情爱路上多有阻碍,如果能够得到这份感情不管牺牲什么也在所不惜。)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蛮喜欢“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平淡中带着无形的痛。西风吹来,片片黄叶落下,何其萧索落寞,思绪回到了过去。以前一幕一幕很普通,很平常的事俱往矣,那份美好只能在回忆中寻找。)

       浣溪纱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断肠声里忆平生”说得上是这首词的点睛之笔。人活一世需要的是功名利禄吗?惆怅是因为需要的并非物质上的东西,这有谁能够明白?回想一生,没有人明白自己心中所想是最痛苦的事。)

       虞美人

       黄昏又听城头角,病起心情恶。药炉初沸短檠青,无那残香半缕恼多情。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镜怜清影。一声弹指泪如丝,央及东风休遣玉人知。

       (边疆又起战事,却在此时病倒了,很想把送书信回家,又怕家人担心,尤其是她,如果让她知道自己病了,她那副娇弱之躯禁受得住吗?宁可自己独自忍受病痛也不让所爱的人为自己牵肠挂肚。)

       山花子

       欲语心情梦已阑,镜中依约见春山。方悔从前真草草,等闲看。

       环佩只应归月下,钿钗何意寄人间。多少滴残红蜡泪,几时干?

       (很喜欢“欲语心情梦已阑”这句,世上很多事情是说不清,道不明的,这句带出全词欲说还休的沉重。所爱的人不在自己身边,始终不能忘记你如黛的双眉,心中无限惆怅,只有台前残烛明白自己的心意。)

       山花子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悔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

       (曾经拥有过的感情已成往事,而对这份感情却始终苦苦不放。可能这份感情的影响太深,此时此刻已与自身融为一体,始终无法忘却。一想到昔日种种,只感到无比痛苦。)

       南乡子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这首词充斥着悲壮的感觉,好一句“多少英雄只废丘”,王侯将相的霸业又如何,早已厌倦了尘世功名富贵,这等事不过是徒费青春,时光弹指而逝,还要追求这种过眼云烟的功业吗?)

       忆江南·宿双林禅院有感

       心灰尽,有发未全僧。风雨消磨生死别,似曾相识只孤檠,情在不能醒。

       摇落后,清吹那堪听。淅沥暗飘金井叶,乍闻风定又钟声,薄福荐倾城。

       (伊人已逝,心已死,看到的是萧索落寞之景,听到的是凄冷清凉之声,纵使现在还未落发出家,也有遁入空门,不问尘世之意。)

       菩萨蛮

       新寒中酒敲窗雨,残香细袅秋情绪。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

       无聊成独卧,弹指韶光过。记得别伊时,桃花柳万丝。

       (“才道莫伤神,青衫湿一痕。”写得甚妙,回想起春天与你分手时的情景,不禁让人魂断神伤,弹指韶光过,时已浅秋,不停对自己说要放开怀抱,不要沉沦回忆之中,岂料一想起你便泪湿青衫。)

       菩萨蛮

       晶帘一片伤心白,云鬟香雾成遥隔。无语问添衣,桐阴月已西。

       西风鸣络纬,不许愁人睡。只是去年秋,如何泪欲流。

       (妻子刚逝,从此天人永隔,此后没有人再为我添置寒衣,没有人予我温柔牵挂。时已至秋,不禁回想起去年秋天的情景,纵使内心很痛苦,很无奈,却欲哭无泪。)

纳兰容若的生平事迹

       清朝康熙年间宰相纳兰明珠的孩子,满族人,著名词人。

       纳兰性德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诗词不但在清代词坛享有很高的声誉,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也以“纳兰词”为词坛一说而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之地。他所生活的满汉融合的时期;他贵族家庭兴衰关联王朝国事的典型性;以及侍从帝王,却向往平淡的经历,构成特殊的环境与背景。加之他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的创作呈现独特的个性特征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十二年进士。大学士明珠长子。他淡泊名利,善骑射,好读书,擅长于词。他的词全以一个“真”字取胜,写情真挚浓烈,写景逼真传神。

       少年性德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性德家人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名人名事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名,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纳兰性德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之名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顾贞观更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纳兰性德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公元1655年1月19日)降生在北京,其父是康熙时期权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亲觉罗氏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而其家族——纳兰氏,隶属正黄旗,为清初满族最显赫的八大姓之一,即后世所称的“叶赫那拉氏”。纳兰性德的曾祖父名金台什,为叶赫部贝勒,其妹孟古姐姐,于明万历十六年嫁努尔哈赤为妃,生皇子皇太极。其后纳兰家族与皇室的姻戚关系也非常紧密。因而可以说,纳兰性德一出生就被命运安排到了一个天皇贵胄的家庭里,他的一生注定是富贵荣华,繁花著锦的。然而,也许是造化弄人,纳兰性德偏偏是“虽履盛处丰,抑然不自多。于世无所芬华,若戚戚于富贵而以贫贱为可安者。身在高门广厦,常有山泽鱼鸟之思”。 纳兰性德因生于腊月,小时称冬郎,自幼天资聪颖,读书过目不忘,数岁时即习骑射,17岁入太学读书,为国子监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其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徐乾学。纳兰性德18岁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19岁 准备参加会试,但因病没能参加殿试。尔后数年中他更发奋研读,并拜徐乾学为师。在名师的指导下,他在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1792卷编的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受到皇上的赏识,也为今后发展打下了基础。他又把熟读经史过程中的见闻和学友传述记录整理成文,用三四年时间,编成四卷集《渌水亭杂识》,其中包含历史、地理、天文、历算、佛学、音乐、文学、考证等方面知识。表现出他相当广博的学识基础和各方面的意趣爱好。

能介绍一下纳兰若容吗

       纳兰性德(1655-1685):为武英殿大学士明珠长子,原名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族,满洲正黄旗,清初著名词人。

       性德少聪颖,读书过目即能成诵,继承满人习武传统,精于骑射。在书法、绘画、音乐方面均有一定造诣。康熙十五年进士,授三等侍卫,寻晋一等,武官正三品。

       妻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赐淑人,诰赠一品夫人,婚后三年,妻子亡故,吴江叶元礼亲为之撰墓志铭,继娶官氏,赐淑人。妾颜氏,后纳江南沈宛,著有《选梦词》“风韵不减夫婿”,亡佚。纳兰性德死时,年仅三十一岁,“文人祚薄,哀动天地”葬于京西皂荚屯。有三子四女。一女嫁与骁将年羹尧。

       纳兰性德与朱彝尊、陈维崧、顾贞观、姜宸英、严绳孙等汉族名士交游,从一定程度上为清廷笼络住一批汉族知识分子。一生著作颇丰:《通志堂集》二十卷、《渌水亭杂识》四卷,《词林正略》;辑《大易集义粹言》八十卷,《陈氏礼记说补正》三十八卷;编选《近词初集》、《名家绝句钞》、《全唐诗选》等书,笔力惊人。

       纳兰性德以词闻,现存349首,哀感顽艳,有南唐后主遗风,悼亡词情真意切,痛彻肺腑,令人不忍卒读,王国维有评:"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朱祖谋云:"八百年来无此作者" ,潭献云"以成容若之贵……,而作词皆幽艳哀断,所谓别有怀抱者也",当时盛传,“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人知”。《纳兰词》传至国外,朝鲜人谓“谁料晓风残月后,而今重见柳屯田”。

       纳兰词初名《侧帽》,后名《饮水》,现统称纳兰词。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纳兰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纳兰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

       善骑射,好读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乾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纳兰性德简介:清代满族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其先祖原为蒙古吐默特氏,因攻占纳□部,以地为氏,改姓纳□——即纳兰。17世纪初为清太祖努尔哈赤降伏,后属满洲正黄旗。其父明珠为清康熙时大学士。

       纳兰性德自幼勤于修文习武。18岁中举,22岁赐进士出身。选授三等侍卫,后晋为一等,扈从于康熙身边。康熙非常赏识他的才干,曾委派他到黑龙江呼伦,查勘沙俄侵扰情况,并安抚达斡尔边民。辑有《全唐诗选》和《词韵正略》。擅书法,精于书画鉴赏。

       纳兰性德的词集《侧帽集》于康熙十七年(1678)问世,时年仅24岁。继而,另一词集《饮水词》在吴中刊行。而综合编纂他诗、词、 文、 赋为《通志堂集》的,则是他的汉文老师徐乾学。

       他的词集问世后,曾形成“家家争唱饮水词”(曹寅语)的局面。这不仅因其词作“缠绵清婉,为当代冠”(郑振铎语),其思想的深沉,风格的清新,抒情状物的不落窠臼、别开生面,也是重要原因。

       纳兰性德性澹泊。在涉猎汉文学传统时,他将李白、陶潜奉为楷模。视功名权势如敝屣,视相府长子、御前侍卫的地位为难以解脱的束缚,不到30岁竟“忧愁居其半,心事如落花”,产生了“海鸥无事,闲飞闲宿”的出世之想,这种心绪给他的作品涂上了一层浓重的哀愁。思乡、思亲、思友的主题,词集里多有所见。顾贞观说:“容若词一种凄惋处令人不忍卒读。”

       王国维论及纳兰性德时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不仅指出了他在中国词坛上的历史地位,而且概括了他的个人风格。

       纳兰性德在清初词坛上,起了联络海内词客的重要作用。其词风格接近李煜,有清朝李后主之称。所写词清丽婉约,格高韵远,颇具特色。

       纳兰性德并不是什么情圣,他先后娶过两任妻子,他十分爱他的原配卢氏

       叶赫那拉氏即纳兰氏,只是不同时期的不同叫法,但是纳兰性德与慈禧没有直接关系.

       好了,今天关于“纳兰容若简介及生平事迹”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纳兰容若简介及生平事迹”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