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孟浩然唐代李白_赠孟浩然唐代李白朗诵古诗

       赠孟浩然唐代李白的今日更新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它涉及到许多方面。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关于赠孟浩然唐代李白的最新动态,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帮助。

1.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是意动还是使动

2.《赠孟浩然》 李白

3.李白 《赠孟浩然》 《送友人》

4.李白 赠孟浩然

5.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唐代李白_赠孟浩然唐代李白朗诵古诗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是意动还是使动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是意动。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出自唐代李白的《赠孟浩然》解释: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赠孟浩然》是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此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表达作者的深切敬慕之情。首联点明题旨,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中间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

创作背景

       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

       黄宝华认为,此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郁贤皓认为,此诗当为开元二十七年(739)李白过襄阳重晤孟浩然时所作,其时孟浩然已届暮年。

作品鉴赏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风骚为近焉”(《李诗纬》)。《赠孟浩然》这首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

       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

《赠孟浩然》 李白

       赠孟浩然

        [作者] 李白 ? [朝代] 唐代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标签: 赠别 诗 目的

《赠孟浩然》译文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梵谷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赠孟浩然》注释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句:意谓从青年时代起就对轩冕荣华(仕宦)不感兴趣。

        4.白首:白头,指老年。

        5..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释源:《三国志·魏志·徐邈传》:“徐邈字景山,燕国蓟人也。……魏国初建,为尚书郎,时科禁酒,而邈私饮至于沈醉。校事赵达问以曹事,邈曰:‘中圣人。’达白之太祖,太祖甚怒。度辽将军鲜于辅进曰:‘平日醉客谓酒清者为圣人,浊者为贤人,邈性修慎,偶醉言耳。’竟坐得免刑。”说解:曹操严禁饮酒。徐邈身为尚书郎,私自饮酒,违犯禁令。当下属问询官署事务时,他竟说“中圣人”,意思是自己饮中了酒。因当时人讳说酒字,把清酒叫圣人,浊酒叫贤人。关于“酒”与“圣人”之关系,最早的记载出现于《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传二十二年春,臧武仲如晋,雨,过御叔。御叔在其邑,将饮酒,曰:“焉用圣人!我将饮酒而己,雨行,何以圣为?”穆叔闻之曰:“不可使也,而傲使人,国之蠹也。”令倍其赋。后世遂以“中圣人”或“中圣”指饮酒而醉

        6.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事君:侍奉皇帝。

        7.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8.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赠孟浩然》赏析 赏析一 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 *** 为近焉。”(《李诗纬》)该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著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 *** ,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赏析二 本诗大致写在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时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描绘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抒发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于 *** 为近焉。”(《李诗纬》)本诗就有这样的特色。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晚岁的生涯。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著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 *** ,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赠孟浩然》作者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汉族,祖籍陇西成纪,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吴、越,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的其它作品

        ○ 将进酒·君不见

        ○ 静夜思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望庐山瀑布

        ○ 行路难·其一

        ○ 李白更多作品

李白 《赠孟浩然》 《送友人》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孟浩然离开长安回到襄阳隐居之后。

       《新唐书·文艺传》载:孟浩然“隐鹿门山,年四十乃游京师。张九龄、王维雅称道之。维私邀入内署,俄而玄宗至……帝问其诗,浩然再拜,自诵所为,至'不才明主弃'之句,帝曰:'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采访使韩朝宗约浩然偕至京师,欲荐诸朝。会故人至,剧饮欢甚。或曰:'君与韩公有期。'浩然叱曰:'业已饮,遑恤他。'卒不赴。朝宗怒,辞行,浩然不悔也。”李白此诗对孟的称誉与以上记载相符。李白性爱自由,毕生对隐逸之士特怀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长李白十二岁,且既有清誉,又有诗名,这正为李白所心仪。此诗前六句以叙述语写出传说中的孟浩然飘逸脱俗的风采神韵,李白此时尚未见其人,故此想像之辞中,洋溢着一种不无神秘色彩的称誉之意和敬仰之情。七八句于仰慕之外,又含未能谋面的遗憾。访者和被访者,都透出一股淡泊超旷、潇洒风流的隐逸之气.

       译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鉴赏: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

       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

       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

       之情。

李白 赠孟浩然

       《送友人》

       作者:李白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赠孟浩然》赏析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1、红颜:指年青的时候。

        2、轩冕:指官职,轩:车子;冕:高官戴的礼帽。

        3、卧松云:隐居。

        4、中圣:中酒,就是喝醉的意思,

        5、清芬:指美德。

        译文:

        我敬重孟浩然先生的庄重潇洒,

        他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全诗推崇孟浩然风雅潇洒的品格。首联点题,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慕之情;二、三两联描绘了孟浩然摒弃官职,白首归隐,醉月中酒,迷花不仕的高雅形象;尾联直接抒情,把孟氏的高雅比为高山巍峨峻拔,令人抑止。

        诗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以一种舒展唱叹的语调,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

赠孟浩然的诗意

        赠孟浩然的诗意

        《赠孟浩然》

        作者:李白

        原文: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注释:

        1、孟夫子:指孟浩然。夫子,一般的尊称。

        2、风流:古人以风流赞美文人,主要是指有文采,善词章,风度潇洒,不钻营苟且等。王士源《孟浩然集序》说孟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

        3、红颜:指孟浩然少壮时期。

        4、白首:白头,指孟浩然晚年的时候。

        5、卧松云:隐居。

        6、醉月句:月下醉饮。中圣:中圣人的简称,即醉酒。曹魏时徐邈喜欢喝酒,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贤人。中:读去声,动词,中暑、中毒之中,此为饮清酒而醉,故曰中圣。

        7、迷花:迷恋花草,此指陶醉于自然美景。

        8、事君:侍奉皇帝。

        9、高山:言孟品格高尚,令人敬仰。《诗经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0、徒此揖清芬:只有在此向您清高的人品致敬了。李白出蜀后,游江陵、潇湘、庐山、金陵、扬州、姑苏等地,然后回头又到了江夏。他专程去襄阳拜访孟浩然,不巧孟已外游,李白不无遗憾地写了这首诗,表达敬仰和遗憾之情。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二句,即透出仰慕而未能一见之意。

        诗意:

        我敬重孟先生的庄重潇洒,

        为人高尚风流倜傥闻名天下。

        少年时鄙视功名不爱官冕车马,

        高龄白首又归隐山林摒弃尘杂。

        明月夜常常饮酒醉得非凡高雅,

        他不事君王迷恋花草胸怀豁达。

        高山似的品格怎么能仰望着他?

        只在此揖敬他芬芳的道德光华!

        赏析:

        李白的律诗,不屑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透出一股飘逸之气,李白与孟浩然的友谊是诗坛上的一段佳话。二人彼此结识,固然不乏饮酒唱和、携手邀游的乐趣,但是至为重要的,则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谐一致,寻求灵性飘逸的同伴和知音。史载孟浩然曾隐鹿门山,年四十余客游京师,终以当路无人,还归故园。而李白竟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少隐岷山,又隐徂徕山。后被玄宗召至京师,供奉翰林。终因小人谗毁,被赐金放还。的确,笑傲王侯,宏放飘然,邈然有超世之心,这便是两位着名诗人成为知交的根本原因。这首诗就是二人友谊的见证。

        首先看其章法结构。首联即点题,揭出吾爱二字,亲切挚恳,言由心出,一片真情掩蔽全篇,抒发了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孟夫子,点出所爱之人,扣紧题目。孟浩然比李白长十二岁,年岁既长,襟怀磊落,生性潇洒,诗才又特出,自然令李白仰慕钦敬,所以才以夫子相称。夫子非章句腐儒,那是作者鄙夷不耻的。这是对孟浩然倜傥旷放生涯的赞誉,果然,下面使补充道:风流天下闻。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抒情线索。风流指浩然潇洒清远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凡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总摄全诗。到底如何风流,就要看中间二联的笔墨了。

        中二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高卧林泉、风流自赏的诗人形象。作者集中笔墨刻画这位儒雅悠闲的孟夫子形象: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红颜对白首,当是概括了孟浩然漫长的人生旅程,轩冕对松云,则象征着仕途与隐遁,象征着富贵与淡泊。前者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一边是达官贵人的车马冠服,一边是高人隐士的松风白云,浩然宁弃仕途而取隐遁,通过这一弃一取的对比,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致。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在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于繁花丛中,流连忘返。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中二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荣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如此充分,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这样写比一般地写仰望又翻进了一层,是更高意义上的崇仰,诗就在这样的赞语中结束。

        其次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古,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自有一种风神飘逸之致,疏朗古朴之风。尾联也具有同样风调。中二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板滞之病。谢榛《四溟诗话》曾谓,红颜句与迷花句,两联意颇相似,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中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融化自然,不见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舝》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即使不知其出处,也仍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描写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揭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所以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现出诗人率真自然的感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古诗_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中国着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在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峻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

        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3、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4、碧空尽:在碧蓝的天际消失。尽:没了,消失了。

        5、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6、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向天边。天际:天边。

        7、辞:辞别。

        诗意:

        老朋友在黄鹤楼与我辞别,

        在鲜花烂漫的三月去往扬州。

        孤帆的影子远去,在碧空中消逝,

        只看见浩浩荡荡的长江向天边流去。

        赏析:

        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情味。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到扬州,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而扬州,更是当时整个东南地区最繁华的都会。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

        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孟浩然诗集

        孟浩然诗集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10、《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11、《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12、《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13、《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14、《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15、《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6、《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17、《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18、《送吴悦游韶阳》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

        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19、《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

        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20、《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赠孟浩然  李白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

         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

         徒此揖清芬。

         李白诗鉴赏

         本诗大致作于李白寓居湖北安陆时期(727—736),此期他常往来于襄汉一带,与比他年长十二岁的孟浩然结下了深厚友谊。诗的风格自然飘逸,刻划了孟浩然风流儒雅的形象,同时也表现了李白与他思想感情上的相通与相知。

         李白的律诗,不为格律所拘束,而是追求古体的自然流走之势,直抒胸臆,传达出一股飘逸之气。前人称“太白于律,犹为古诗之遗,情深而词显,又出乎自然,要其旨趣所归,开郁宣滞,特大风骚为近焉。”

         (《李诗纬》)本诗就是如此。

         首联“吾爱孟夫子”即点题,开门见山,抒发了对孟浩然的敬仰倾慕之情。一个“爱”字是贯串全诗的感情线。“风流”指浩然潇洒儒雅倜傥的风度人品和超然不群的文学才华。这一联提纲挈领,统领全诗。

         中间两联好似一幅高人隐逸图,勾勒出一个隐卧林泉、风流自得的诗人形象。“红颜”对“白首”,概括了从少壮到暮年的生涯。放弃功名利禄和豪华的车马冠服,而选择山间野外的松风白云,取舍之间,突出了他的高风亮节。“白首”句着一“卧”字,活画出人物风神散朗、寄情山水的高雅志趣。如果说颔联是从纵的方面写浩然的生平,那么颈联则是从横的方面写他的隐居生活。在皓月当空的清宵,他把酒临风,往往至于沉醉,有时则流连忘返,于繁花丛中。颔联采取由反而正的写法,即由弃而取,颈联则自正及反,由隐居写到不事君。纵横正反,笔姿灵活。

         这两联是在形象描写中蕴含敬爱之情,尾联则又回到了直接抒情,感情进一步升华。浩然不慕名利、自甘淡泊的品格已写得淋漓尽致,在此基础上将抒情加深加浓,推向高潮,就十分自然,如水到渠成。仰望高山的形象使敬慕之情具体化了,但这座山太巍峨了,因而有“安可仰”之叹,只能在此向他纯洁芳馨的品格拜揖。

         这首诗在语言上也有自然古朴的特色。首联看似平常,但格调高雅,萧散简远。它以一种舒展的唱叹语调来表达诗人的敬慕之情,尾联也以同样语调。中间两联不斤斤于对偶声律,对偶自然流走,全无呆滞之病。如由“红颜”写至“白首”,象流水淌泻般自然,其中运用“互体”,耐人寻味:“弃轩冕”、“卧松云”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样写,在自然流走之间又增加了摇曳错落之美。诗中用典自然,不着斧凿痕迹。如“中圣”用曹魏时徐邈的故事,他喜欢喝酒,将清酒叫作圣人,浊酒叫作贤人,“中圣”就是喝醉酒之意,与“事君”构成巧妙的对偶。“高山”一句用了《诗经·小雅·车炙》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的典故,后来司马迁又在《孔子世家》中用来赞美孔子。这里既是用典,又是形象描写不必知其出处,也能欣赏其形象与诗情之美。而整个诗的结构采用抒情—— 描写—— 抒情的方式。开头提出“吾爱”之意,自然地过渡到描写,提出“可爱”之处,最后归结到“敬爱”。依感情的自然流淌结撰成篇,因此象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表达诗人真挚自然的情感。

        整理:zhl201701

       今天关于“赠孟浩然唐代李白”的讲解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个主题,并从我的回答中找到需要的信息。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