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溪翻译_琅琊溪的翻译
对于琅琊溪翻译的话题,我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供相关的资讯和建议。
1.琅琊溪述原文及翻译赏析
2.琅琊王李冲文言文阅读
3.文言文琅琊溪述原文及翻译
4.急求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以及作文题……
5.琉璃瓶文言文
6.琅琊溪述原文翻译及赏析
琅琊溪述原文及翻译赏析
《琅琊溪述》是唐代独孤及创作的一篇散文。接下来分享琅琊溪述原文及翻译和赏析。《琅琊溪述》原文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占,乃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探异好古故也。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故长夫名溪曰琅琊。他日赋八题,题于岸石,及亦状而述之。是岁大历六年岁次辛亥春三月丙午日。述曰:
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造物遗功,若俟后贤。天钟灵奇,公润色之。疏为回溪,削成崇台。山不过十仞,意拟衡霍;溪不袤数丈,趣侔江海。知足造适,境不在大。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草木华发。亘陵被阪,吐火喷云。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乘兴从公。公举觞酒,酒酣气振。溪水为主,而身为宾。舍瑟咏歌,同风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明月满山,朱轓徐驱。石门松风,声类笙竽。呜呼!人实宏道,物不自美。向微羊公,游汉之涘;岘山寂寞,千祀谁纪?彼美新溪,维公嗣之。念兹疲人,繄公其肥。后之聆清风而叹息者,挹我于泉乎已而!
《琅琊溪述》翻译陇西的李幼卿,字长夫,以皇帝的侍从官身份到滁州任刺史。由于其治滁有方,使饥饿者有食,流亡者返乡,诉讼也没有了。故有闲暇悠游山林,开凿和疏浚山泉以为溪流。并在溪的左右构建了可供歇息的小屋,又环绕着溪流建了禅堂和琴台。
按照古书的记载,曾为琅琊王的晋元帝曾游息过此山,因而李幼卿也就把这条溪流命名为琅琊溪了。并题诗八首于岸边巨石上,以记录这些情状。这是大历六年春天三月的事情。
我为李幼卿疏浚构筑琅琊溪一带景观而作诗歌记之曰:自从有了此山,也就有了此流泉。从未有人去开挖和疏浚它,想也有了数万万年。这是造物主的蛮荒之作啊,在等待着后来的贤人。这是一片天生灵奇的山水,如今幼卿你来为它修饰点染。疏导出回荡的溪流,又削劈出高高的台观。
仰望此山,虽不高峻,却也有衡山天柱的品味;俯瞰溪流虽所见不过数丈之遥,其奔突回环也有观江赏海的意趣。可见观境不在大小,恰当即感惬意。这里山下怪石踊跃,溪流汩汩潺潺;山间洞壑幽深,白云时出其间。仲春时至,阳气升腾,万木吐绿,山花烂漫,怒放于山间岗地,红白相间,如火似雪。
你享受着登山游览的快乐,大家也不分老幼尊卑,乘兴伴你同乐。你举杯畅饮,气势豪放,与溪水为友,浑然物我两忘。鼓瑟之,咏歌之,忘情舞蹈于春风中。当乘醉而归之时,已是禽鸟归巢,夕阳西下。已而明月满山,松涛阵阵,若闻天籁之声。
此情此景,岂不令人为之感慨!天地大美,固然不言,而人生其间,又岂能碌碌。江山胜迹,还须人为。遥想当年晋代羊祜,若不登岘山慨叹,千年之下,又有谁知?而今你造此溪流,必将名与溪将长留。我今为你写此诗以记之。若后人到此在清风中叹息怀想,那就在这琅琊溪畔掬起清泉吧。
《琅琊溪述》赏析独孤及与《琅琊溪述》文中提到的李幼卿是至交好友。李幼卿 ,字长夫,唐太子庶子,即太子的侍从官。唐大历六年(771年)任滁州刺史。序文中言“以右庶子领滁州”,即以太子右庶子的身份任滁州刺史。
由《琅琊溪述》可以看出,李幼卿在滁州任上理政有方,闲暇时间则用于山水亭林之营建,是琅琊山水文化最早的开拓者。独孤及与李幼卿多有交往和诗歌唱酬。《琅琊溪述》应是他到滁州与李幼卿相会并同游琅琊溪后的作品。
这篇文章是琅琊山水文化的开山之作。琅琊溪并进而琅琊山即由此得名。他在文章中写到:“晋元帝居琅琊邸,其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于是将溪取名为“琅琊溪”。后来,“琅琊”又扩展为全山之名,从此“琅琊山”便有了正式的名称。
琅琊王李冲文言文阅读
原文
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译文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欧阳修(1007~1072)
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谥号“文忠”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
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吉州原属庐陵郡。
生平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抚育下读书。
仁宗天圣八年(1030)欧阳修成为进士。
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守推官,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
景佑元年(1034),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充馆阁校勘。
景佑三年,范仲淹上章批评时政,被贬饶州。
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后知谏院。
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
庆历五年,范、韩、富等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太守。
以后,又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至和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同修《新唐书》。
嘉佑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平实的文风,录取了苏轼、苏辙、曾巩等人。
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很有影响。
嘉佑五年(1060),欧阳修拜枢密副使。
次年任参知政事。
以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 等职。
英宗治平二年(1065),上表请求外任,不准。
此后两三年间,因被蒋之奇等诬谤,多次辞职,都未允准。
神宗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行新法。
欧阳修对青苗法曾表异议,且未执行。
熙宁三年(1070),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等职,坚持不受。
改知蔡州(今河南汝南县)。
这一年,他改号“六一居士”。
熙宁四年(1071)六月,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居颍州。
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在颍州(今属安徽省)的家中,留下一万卷藏书、一千卷集古录、一张琴、一局棋和一壶酒,溘然长逝。
苏轼评价其文时说:“论大道似韩愈,论事似陆贽,记事似司马迁,诗赋似李白”。
欧阳修卒溢文忠。
文学创作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
他的文学成就以散文最高,影响也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
他所讲的道,主要不在于伦理纲常,而在于关心百事。
他认为学道而不能至,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
他反对“务高言而鲜事实”(《与张秀才第二书》),主张“言以载事而文以饰言”(《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
他取韩愈“文从字顺”的精神,大力提倡简而有法和流畅自然的文风,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
他不仅能够从实际出发,提出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自己又以造诣很高的创作实绩,起了示范作用。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余篇散文,各体兼备,有政论文、史论文、记事文、抒情文和笔记文等。
他的散文大都内容充实,气势旺盛,具有平易自然、流畅婉转的艺术风格。
叙事既得委婉之妙,又简括有法;议论纡徐有致,却富有内在的逻辑力量。
章法结构既能曲折变化而又十分严密。
《朋党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与高司谏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泷冈阡表》等,都是历代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还开了宋代笔记文创作的先声。
他的笔记文,有《归田录》、《笔说》、《试笔》等。
文章不拘一格,写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并常能描摹细节,刻画人物。
其中,《归田录》记述了朝廷遗事、职官制度、社会风习和士大夫的趣事轶闻,介绍自己的写作经验,都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
著名的《秋声赋》运用各种比喻,把无形的秋声描摹得非常生动形象,使人仿佛可闻。
这篇赋变唐代以来的“律体”为“散体”,对于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创作成就不及散文,但也很有特色。
他的一些诗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社会的黑暗,如《食糟民》、《答杨子静祈雨长句》。
他还在诗中议论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奉答子华学士安抚江南见寄之作》。
其他如《明妃曲和王介甫作》、《再和明妃曲》,表现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昏庸误国的统治者的谴责。
但他写得更多、也更成功的,是那些抒写个人情怀和山水景物的诗。
他的诗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影响。
《凌溪大石》、《石篆》、《紫石屏歌》等作品,模仿韩愈想象奇特的诗风。
但多数作品,主要学习韩愈“以文为诗”,即议论化、散文化的特点。
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免了韩愈的险怪艰涩之弊,但仍有一些诗说理过多,缺乏生动的形象。
欧阳修还有一部分诗作写得沉郁顿挫,笔墨淋漓,将叙事、议论、抒情结为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徂徕集〉》、《送杜岐公致仕》;另一部分作品雄奇变幻,气势豪放,却近于李白,如《庐山高赠同年刘中允归南康》。
更多的写景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如《黄溪夜泊》中的“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春日西湖寄谢法曹歌》中的“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等。
总的来看,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善于论诗。
在《梅圣俞诗集序》中,他提出诗“穷者而后工”的论点,发展了杜甫、白居易的诗歌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话,以随便亲切的漫谈方式评叙诗歌,成为一种论诗的新形式。
欧阳修也擅长写词。
他的词,主要内容仍是恋情相思、酣饮醉歌、惜春、赏花之类,善于以清新疏淡的笔触写景〔采桑子〕十三首,描绘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写得恬静、澄澈,富有情韵,宛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
另一些词的“杏花红处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玉楼春》,“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浣溪沙〕)等,也都是写景的佳句。
偏重抒情的词,写得婉曲缠绵,情深语近,例如〔踏莎行〕中上下阕的最后两句“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抒写得非常深挚。
他还有一些词,虽然颓唐叹老、牢骚不平,却直抒胸臆,表现出襟怀豪逸和乐观的一面。
还有一些艳词,虽写男女约会,也朴实生动;当然,其中也不免有浅薄庸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成就。
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易》、《春秋》,能不拘守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的创见。
史学造诣更深于经学。
除了参加修撰《新唐书》250卷外,又自著《新五代史》,总结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引为鉴戒。
他勤于收集、整理周代至隋唐的金石器物、铭文碑刻,编辑成一部考古学资料专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他大力倡导诗文革新运动,改革了唐末到宋初的 *** 文风和诗风,取得了显著成绩。
由于他在政治上的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使他在宋代的地位有似于唐代的韩愈,“天下翕然师尊之”(苏轼《居士集叙》)。
他荐拔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
其中,苏轼最出色地继承和发展了他所开创的一代文风。
北宋以及南宋后很多文人学者都很称赞他的散文的平易风格。
他的文风,还一直影响到元、明、清各代。
宋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决于澶州商胡埽(今河南濮阳东北),河水改道北流,经大名府、恩州、冀州、深州、瀛州、永静军等地,至乾宁军合御河入海。
当时因年荒民困,没有立即堵口。
皇佑三年(1051年),北流于馆陶郭固口决口,四年堵塞后流势仍不畅,引起了北流和恢复故道东流的争论。
至和二年(1055年),欧阳修极力反对回河东流,连上两疏陈述不能回河的理由。
在第一疏中,他分析了当时“天下苦旱,京东尤甚,河北次之”,“河北自恩州用兵之后,继以凶年,人户流亡,十失八九”的严重形势,认为在“国用方乏,民力方疲”之际,以“三十万人之众,开一千余里之长河”,不但人力、物力不允许,而且会引起“流亡盗贼之患”,危及宋王朝的根本利益。
在第二疏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体会,首先从分析黄河淤积决溢规律出发,阐述了不宜回河的原因。
他说:“河本泥沙,无不淤之理。
淤常先下流,下流淤高,水行渐壅,乃决上流之低处,此势之常也。
”接着他又分析了京东、横陇河道的具体情况,指出:“天禧中,河出京东,水行于今所谓故道者。
水既淤涩,乃决天台埽,寻塞而复故道;未几,又决于滑州南铁狗庙,今所谓龙门埽者。
其后数年,又塞而复故道。
已而又决王楚埽,所决差小,与故道分流,然而故道之水终以壅淤,故又于横陇大决。
是则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所复不久终必决于上流者,由故道淤而水不能行故也。
及横陇既决,水流就下,所以十余年间,河未为患。
至庆历三、四年,横陇之水,又自海口先淤,凡一百四十余里;其后游、金、赤三河相次又淤。
下流既梗,乃决于上流之商胡口。
然则京东、横陇两河故道,皆下流淤塞河水已弃之高地。
京东故道屡复屡决,理不可复,不待言而易知也。
”同时,欧阳修还认为,河渠司李仲昌等议开的六塔河,宽仅五十步,“欲以五十步之狭,容大河之水,此可笑者”,并断言六塔河“于大河有减水之名,而无减患之实。
今下流所散,为患已多,若全回大河以注之,则滨、棣、德、博河北所仰之州,不胜其患,而又故道淤涩,上流必有他决之虞,此直有害而无利耳,是皆智者之不为也”。
欧阳修的奏疏未予采纳,朝廷命加紧堵口,开六塔河。
嘉佑元年(1056年)四月,商胡决口塞而复决,回河失败。
欧阳修与滁州的不解之缘
欧阳修知滁,于庆历五年十月二十二日到任,庆历八年闰正月朝廷诏徙知扬州,二月离开滁州,前后在滁州计约两年零四个月的时间。
时间虽然不长,却给滁州留下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给滁州留下了许多建设遗迹,留下了一些不朽的诗文,留下了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
他留下的建设遗迹和诗文,成了滁州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留下的与滁州人的深厚感情,成为滁州人永远不可磨灭的记忆。
承继前人开发滁州
如今说到滁州,人们自然会想到琅琊山,想到醉翁亭,想到欧阳修。
琅琊山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都远近闻名。
琅琊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醉翁亭,被誉为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名扬海内外。
与醉翁亭隔山相望的丰乐亭,也是令许多探幽访古之士向往的胜迹,与醉翁亭一起被称为“姊妹亭”。
丰乐亭下的“紫薇泉”,则与醉翁亭的让泉合称为“姊妹泉”。
这些,都是欧阳修知滁时开发、建设而遗留下来的。
正是这些建筑,加上他亲自撰写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才使滁州琅琊山的名声大震起来。
追溯琅琊山之名,应自东晋始。
东晋以前,琅琊山本无名,其主峰当地人称摩陀岭,其他都是些小山头。
西晋末年,琅琊王司马睿因避乱驻跸于此,后来,司马睿成了东晋元帝,借其曾在此山一住之光,才有了琅琊山这个名称。
但是,司马睿本人,乃至整个东晋时代,并未给琅琊山带来多少变化,它依然是一片沉寂的山岭。
直到唐代大历六年(公元771年),滁州刺史李幼卿在L山司兴建宝应寺(即今日之琅琊寺),琅琊山才打破历史的沉寂,开始起步向着繁荣与发展迈进;琅琊山这个名称也是这个时候才叫起来的。
而这从司马睿驻跸山间时算起来,已经经历了300多年的时间。
宝应寺的兴建,改变了琅琊山多年寂静的状况,但只是个开始,而且仅限于琅琊寺这一块,影响仍不是很大。
琅琊山真正鹊起,是在它又经历了200多年以后,北宋的著名文士欧阳修知滁开始的。
“宽简”知滁政绩斐然
欧阳修知滁的第二年夏,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他发现了丰山脚下幽谷中的一眼泉水,经过实地察看,“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开始在这里进行美景胜地的建设。
他很快修好了泉眼,建好了亭子,泉取名“幽谷泉”,亭取名为“丰乐亭”,并亲自撰文作记。
同年,与丰乐亭一山之隔的醉翁亭亦建成,他取名“醉翁亭”,作《醉翁亭记》记之。
两亭的建成与《两记》的问世,迅速在全国引起轰动。
尤其是《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以其生动的文字,精美的语言,为滁州展示了一幅风光绚丽的大自然画面;又因为文章中深邃的含义,及其所表达的怡然情怀,一时震动整个学界。
文章一出,远近争传,滁州琅琊山从此热闹起来。
此后,琅琊山、丰乐亭、醉翁亭,各景区陆续扩展,内容逐渐丰富,虽经历史沧桑,但屡废屡兴,久而不衰,终成今日之规模。
追本求源,都是欧阳修打下的基础。
欧阳修是唐代李幼卿之后开发滁州琅琊山最有力的奠基人,可以说,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之今日。
欧阳修在滁州时,除了开发幽谷泉,兴建丰乐亭及醉翁亭以外,还进行了其他一些建设,如在丰乐亭景区建设了醒心亭,特请曾巩作《醒心亭记》;在丰乐亭附近辟建练兵场,作训练民兵之用,以保卫地方;又维修损毁严重的滁城,使滁州之城更加坚固和壮观。
有人读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从他悠游山水、饮酒作乐的表现,以为他因受贬守滁,是处于不问政事的消沉状态,显然是不正确的。
欧阳修在滁州,对于政事实行的是“宽简”政策。
所谓宽简,顾名思义就是宽容和简化,办事遵循人情事理,不求搏取声誉,只要把事情办好就行了。
这是他一生为政的风格。
他后来曾权知开封府,前任是有名的“铁面老包”,即包拯,威严得很;而他则持以宽简,办事往往不动声色,同样把开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条。
清朝时,有人曾将他与包拯相比较,在开封府衙东西侧各树一座牌坊,一边写着“包严”,一边写着“欧宽”。
文学名篇名扬天下
欧阳修知滁时,已在文学上卓有成就,是当时文坛上著名的文学家、诗人。
他虽然做了官,并且在仕途上屡历坎坷,但始终未忘文学,写诗作文仍是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他在滁州时期,写出许多文字生动、情景交融的作品,其中直接写滁州的,除了著名的《丰乐亭记》、《醉翁亭记》、《菱溪石记》以外,还有大量的诗篇及短文。
仅描写琅琊山自然景色及名胜景点的诗,不完全统计就有30多首,如《永阳大雪》、《题滁州醉翁亭》、《琅琊山六题》等。
欧阳修所写滁州的诗文,对滁州山水之美作了极其生动、实在的描绘。
如在《醉翁亭记》中写琅琊山,以“林壑尤美”、“蔚然深秀”概括,同时以简练的笔触写出了琅琊山早晚和四时的景色:“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清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他在《丰乐亭记》中则写道:“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他的许多诗,写景寄情,语言精美,读后同样令人留连。
如他在《题滁州醉翁亭》中写道:“但爱亭下水,来从乱峰间。
声如自空落,泻向两檐前。
流人岩下溪,幽泉助涓涓。
响不乱人语,其清非管弦。
”真是美不胜收!因此,后人在醉翁亭不远处建了听泉亭,让人们不断体会这美好的诗意。
又如他的《琅琊山六题》,对琅琊山归云洞、琅琊溪、庶子泉等各个景点都作了生动的描绘。
虽然每首诗只有四句,但尽用了点晴之笔,字字珠玑。
他是用对滁州山水的真爱之情写作出来的。
欧阳修描写滁州及琅琊山的诗文,以其诗文的质量及其个人的人品、地位,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竞来滁州探幽访胜。
欧阳修在滁时,有的是直奔欧阳修而来;欧阳修离滁后,则以欧公之诗文以及欧公之遗迹而来。
他们在这里,不仅留下足迹,也留下墨迹,日积月累,描写琅琊山及滁州的诗文已难以计数。
1988年《琅琊山志》选录欧阳修及其以后的各代诗篇150余首(包括部分当代诗歌),依然只是全部琅琊山诗文的一部分。
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现代词汇来说,欧阳修无论从哪一方面,都给滁州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知滁两年结下不解缘
欧阳修在滁州两年多的时间,不仅给滁州留下了不可多得的宝贵资产,也与滁州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滁州这块古老的地方,与他结下了一生不解之缘。
欧阳修离开滁州之后,再也没有来过滁州,但他的心中却时刻想念着滁州。
《寄答王仲仪太尉素》:作于熙宁三年 (公元1070年)。
这年他已64岁,离开滁州22年了,依然念念不忘他在滁州的一段生活。
诗一开头便写道:“丰乐山前一醉翁,馀龄有几百忧攻。
”始终把自己和滁州联系在一起。
如今,欧阳修离开我们已经一千多年了,但他的名字仍然时刻与滁州紧紧地相连着。
没有欧阳修,就没有滁州琅琊山的响亮名声,已经成为许多人的共识。
醉翁亭自欧阳修知滁时建成后,历经沧桑,但屡废屡兴,数百年不败。
醉翁亭大门原有一副对联,写道:“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联中的“翁”即指欧阳修。
当时制作这个大门及其对联的时间,是清光绪七年(公元 1881年),离欧阳修知滁已经800多年,人们没有忘记他。
至今日则已900多年,人们依然没有忘记他,今后也永远不会忘记他。
1998年新编《滁州市志》(原县级市)的《人物传》中,所列第一人便是欧阳修,俨然把他当作了滁州人。
文言文琅琊溪述原文及翻译
1. 有关琅琊王李冲的史料
李冲是李世民第八子李贞的儿子。
越王李贞的儿子叫李冲,封琅琊王,时任博州刺史,当时武则天密谋大杀李唐宗室,他联络诸王,起兵反武,但却为叛徒告密,仓促应战,导致兵败,在率残余部队撤退时,为军中叛徒(一传说为守门人)所杀,首级被送到了朝廷征讨大军手中。
自则天称制,贞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及元嘉子黄国公李撰、灵夔子范阳王李蔼、元轨子江都王李绪并贞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等,密有匡复之志。遂命长史萧德琮等召募士卒,分报韩、鲁、霍、越、纪等五王,各令起兵应接,以赴神都。初,冲与诸王连谋,及冲先发而莫有应者,惟贞以父子之故,独举兵以应之。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兵十万讨之,仍令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于是制削贞及冲属籍,改姓虺氏。官军进逼州城,贞乃饮药而死。麹崇裕斩贞父子及裴守德等,传首东都,枭于阙下。贞起兵凡二十日而败。被牵连危害的有其次子常山公、常州别驾李倩,其第三子李温被流放岭南。
2. 有关琅琊王李冲的史料李冲是李世民第八子李贞的儿子。
越王李贞的儿子叫李冲,封复琅琊王,时任博州刺史,当时武则天密谋大杀李唐宗室,他联络诸王,起兵反武,但却为叛徒告密,仓促应战,导致兵败,在率残余部队撤退时,为军中叛徒(一传说为守门人)所杀,首级被送到了朝廷征讨大军手中。 自则天称制,贞与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及元嘉子黄国公李撰、灵夔子范阳王李蔼、元轨子江都王李绪并贞长子博州刺史琅邪王李冲等,密有匡复之志。
遂命长史萧德琮等制召募士卒,分报韩、鲁、霍、越、纪等五王知,各令起兵应接,以赴神都。初,冲与诸王连谋,及冲先发而莫有应者,惟贞以父子之故,独举兵以应之。
则天命左豹韬卫大将军麹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夏官尚书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率兵十万讨之,仍令凤阁侍郎张光辅为诸军节度。于是制削贞及冲属籍,改姓虺氏。
官军进逼州城,贞乃饮药而死。麹崇裕斩贞父子及裴守德等,传首东都,枭于阙下。
贞起兵凡二十日而败。被牵连危害的有其次子常山公、常州别驾李倩,其第道三子李温被流放岭南。
3. 琅琊王顽鲁 文言文翻译译文;
齐武成帝的儿子琅邪王,是太子的同母弟弟,他天生聪慧,武成帝和皇后都非常喜爱他,不论穿的吃的都与东宫太子相同。
武成帝经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个聪明的孩子,将来应当有所成就。”
等太子即位当了皇帝,琅邪王搬到别宫居住,而他的待遇仍然十分优厚,超过其他为王的弟兄。即使如此,太后(他母亲,原来的皇后)还认为优待不够,常为此向皇帝诉说。
琅邪王十来岁的时候,就骄横恣意,毫无节制,吃穿用住等各个方面,必须要和皇帝看齐。
有一次,琅邪王去南殿朝拜,见典御官向皇帝进献新从地窖里取出的冰块,钩盾官进献早熟的李子,于是他回府后就派人去索取,结果没有要到,大发脾气,骂道:“皇帝有的东西,我为什么就没有?”
他的言行不知分寸到了这个程度。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大多指责他好像古代的共叔段、州吁一样。
后来,琅邪王讨厌宰相,就假传圣旨,把他杀了,行刑时,又担心有人来救(宰相),于是竟然命令手下的军士守住皇帝所在的宫殿大门。他虽然本来没有反叛的意思,(但这样一来大家都认为他要谋反)皇帝还是因为这个事件把他抓了起来,后来虽然被释放了,可最终还是被皇帝秘密杀了。
人们喜爱自己的子女,很少能够做到一视同仁,从古而今,这样的弊病已经很多了。才德兼备的孩子固然值得赏识和喜欢,但那些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当得到怜惜和爱护。
被父母偏宠的孩子,虽然父母是想优待他,其实却反而是害了他。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9。
C(辅助,帮助) 10。B(因为。
A。才,副词/竟然,副词; C。
况且,表递进连词/将要,副词; D。如果,表假设关系连词/你,代词) 11。
A(③竟陵王子良推荐 ⑥王思远过分爱干净) 12。C(没有跟从兄长一起做尚书令)13。
(1)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王思远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注:“辟”“见”“礼遇”等重要词语译错一处扣1分,共3分。
(2)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3分。
(3)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注:一句 1分,共4分。
附译文:王思远,是琅琊临沂人。尚书令王晏的堂弟。
王思远被宋朝时建平王刘景素征召为南徐州主簿,很被以礼相待(看重)。 景素被杀后,手下人东逃西散,王思远亲自负责他的殡葬事宜,又亲手在他墓上种植松柏。
并和庐江何昌宇、沛郡刘琎上表为其说明,感动了朝廷。景素的女儿被贬为平民,王思远拿自己的衣食去资助养活她。
建元初年,调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萧子良平素喜欢结交名士,王思远很受他们赏识和接纳。 王思远请求出仕边远郡县,被任命为建安内史。
长兄王思玄死,王思远兄弟之情甚笃,上表恳请辞官,未被准许。到了祭日,又坚决请求,世祖这才准奏。
世祖下诏推选人才,竟陵王萧子良举荐了王思远及吴郡的顾暠之。 王思远和顾暠之很友好。
暠之死后家中贫困,王思远把他的儿子接来,照顾得非常周到。邵陵王萧子贞为政吴郡,世祖任命王思远为吴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舆论都认为他是最适当人选。
(思远)后因病辞职,还京任司徒谘议参军。高宗辅佐治理政务后,没有重用王思远,依然迁任他为御史中丞。
临海太守沈昭略贪赃徇私,思远便据实弹劾,高宗和思远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请他别这样做,思远不从,依然像以前一样调查此事。建武年间,王思远迁任吏部郎。
他考虑到堂兄王晏现为尚书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任要职,上表坚决辞让,他说:“陛下对我的厚爱,古今难比。 只是因为我和王晏关系亲密,的确不宜都居要职。
而且也是因为陛下以德统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礼选择进退。”皇上理解他的心思,于是改任王思远为司徒左长史。
当初,高宗施行废立君主的时候,王思远和王晏闲聊,他对王晏说:“哥哥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帮助别人做这种事情,他也许可以权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将来如何立身。 如果现在自杀,还能够挽回以后的名声。”
王晏没有采纳。王晏后来当上骠骑将军时,集会本家子弟,对思远之兄思微说:“隆昌末年,阿戎劝我自裁,我如果听他的话,岂有今日。”
思远立即接道:“像我所预见的那种后果,还在后头呢!”后来王晏事败,思远因此没受连累。 王思远为人清修,立身简洁。
衣服桌椅之类,极其素净。有宾客来访(交流),他总要派人先暗作观察,如果来人衣服有污垢,他就想法不上前接近,如果来人仪表整洁新鲜,他才愿意促膝相谈。
虽然如此,此人走后,他还要让二个仆人用苕帚反复清扫那人的坐处。 皇上的从祖弟弟萧季敞性情豪纵,皇上心里不满,就对他说:“你可以多去拜访王思远几次。”
永元二年(思远)去世,当时四十九岁。
5. 我需要古文《琅琊溪述》的全文翻译释义:
陇西的李幼卿,字长夫,以皇帝的侍从官身份到滁州任刺史。由于其治滁有方,使饥饿者有食,流亡者返乡,诉讼也没有了。故有闲暇悠游山林,开凿和疏浚山泉以为溪流。并在溪的左右构建了可供歇息的小屋,又环绕着溪流建了禅堂和琴台。
按照古书的记载,曾为琅琊王的晋元帝曾游息过此山,因而李幼卿也就把这条溪流命名为琅琊溪了。并题诗八首于岸边巨石上,以记录这些情状。这是大历六年春天三月的事情。
我为李幼卿疏浚构筑琅琊溪一带景观而作诗歌记之曰:自从有了此山,也就有了此流泉。从未有人去开挖和疏浚它,想也有了数万万年。这是造物主的蛮荒之作啊,在等待着后来的贤人。这是一片天生灵奇的山水,如今幼卿你来为它修饰点染。疏导出回荡的溪流,又削劈出高高的台观。
仰望此山,虽不高峻,却也有衡山天柱的品味;俯瞰溪流虽所见不过数丈之遥,其奔突回环也有观江赏海的意趣。可见观境不在大小,恰当即感惬意。这里山下怪石踊跃,溪流汩汩潺潺;山间洞壑幽深,白云时出其间。仲春时至,阳气升腾,万木吐绿,山花烂漫,怒放于山间岗地,红白相间,如火似雪。
你享受着登山游览的快乐,大家也不分老幼尊卑,乘兴伴你同乐。你举杯畅饮,气势豪放,与溪水为友,浑然物我两忘。鼓瑟之,咏歌之,忘情舞蹈于春风中。当乘醉而归之时,已是禽鸟归巢,夕阳西下。已而明月满山,松涛阵阵,若闻天籁之声。
此情此景,岂不令人为之感慨!天地大美,固然不言,而人生其间,又岂能碌碌。江山胜迹,还须人为。遥想当年晋代羊祜,若不登岘山慨叹,千年之下,又有谁知?而今你造此溪流,必将名与溪将长留。我今为你写此诗以记之。若后人到此在清风中叹息怀想,那就在这琅琊溪畔掬起清泉吧。
原文:
《琅琊溪述》唐代:独孤及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占,乃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探异好古故也。
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故长夫名溪曰琅琊。他日赋八题,题于岸石,及亦状而述之。是岁大历六年岁次辛亥春三月丙午日。述曰:
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造物遗功,若俟后贤。天钟灵奇,公润色之。疏为回溪,削成崇台。
山不过十仞,意拟衡霍;溪不袤数丈,趣侔江海。知足造适,境不在大。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草木华发。亘陵被阪,吐火喷云。
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乘兴从公。公举觞酒,酒酣气振。溪水为主,而身为宾。舍瑟咏歌,同风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明月满山,朱轓徐驱。石门松风,声类笙竽。
呜呼!人实宏道,物不自美。向微羊公,游汉之涘;岘山寂寞,千祀谁纪?彼美新溪,维公嗣之。念兹疲人,繄公其肥。后之聆清风而叹息者,挹我于泉乎已而!
扩展资料:
独孤及(725—777)唐文学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先世为匈奴独孤氏。颍川郡长史独孤通理之子。天宝末,举洞晓玄经科,曾任左拾遗、礼部员外郎、常州刺史等职。
独孤及与《琅琊溪述》文中提到的李幼卿是至交好友。李幼卿 生卒年不明,字长夫,唐太子庶子,即太子的侍从官。唐大历六年(771年)任滁州刺史。序文中言“以右庶子领滁州”,即以太子右庶子的身份任滁州刺史。
由《琅琊溪述》可以看出,李幼卿在滁州任上理政有方,闲暇时间则用于山水亭林之营建,是琅琊山水文化最早的开拓者。独孤及与李幼卿多有交往和诗歌唱酬。《琅琊溪述》应是他到滁州与李幼卿相会并同游琅琊溪后的作品。
这篇文章是琅琊山水文化的开山之作。琅琊溪并进而琅琊山即由此得名。他在文章中写到:“晋元帝居琅琊邸,其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于是将溪取名为“琅琊溪”。后来,“琅琊”又扩展为全山之名,从此“琅琊山”便有了正式的名称。这一说法,比较合理可信。此文即可视为最早的文字依据。
百度百科——琅琊溪述
6. 文言文:狄仁杰坦荡豁达译文译文资料供参考:狄仁杰,生于隋大业三年(607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字怀英, 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初期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称其为“国老”。
初任并州都督府法曹,转大理丞,改任侍御史,历任宁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职。 狄仁杰为官,如老子所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为了拯救无辜,敢于拂逆君主之意,始终保持体恤百姓、不畏权势的本色,始终是居庙堂之上,以民为忧,后人称之为“唐室砥柱”;他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曾担任国家最高司法职务,判决积案、疑案,纠正冤案、错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其中没有一人再上诉伸冤,其处事公正可见一斑,是我国历史上以廉洁勤政著称的清官。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武则天闻讯泣言之:“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曰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后又封之为梁国公。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狄仁杰每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
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他可谓推动唐朝走向繁荣的重要功臣之一。 狄仁杰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
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朝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兢兢业业,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成为朝野推崇备至的断案如神、摘奸除恶的大法官。为了维护封建法律制度,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
仪凤元年(676年),武卫大将军权善才因误斫昭陵柏树,仁杰奏罪当免职。高宗令即诛之,仁杰又奏罪不当死。
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树,是使我不孝,必须杀之。”左右瞩仁杰令出,仁杰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愚以为不然。
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
昔汉文时有盗高庙玉环,张释之廷诤,罪止弃市。魏文将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谏,亦见纳用。
且明主可以理夺,忠臣不可以威惧。今陛下不纳臣言,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
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万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
古人云:‘假使盗长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杀一将军,千载之后,谓陛下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杀善才,陷陛下于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杰被唐高宗任命为侍御史,负责审讯案件,纠劾百官。任职期间,狄仁杰恪守职责,对一些巧媚逢迎,恃宠怙权的权要进行了弹劾。
调露元年(679年),司农卿韦弘机作宿羽、高山、上阳等宫,宽敞壮丽。狄仁杰上奏章弹劾韦弘机引导皇帝追求奢泰,韦弘机因此被免职。
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杰毫不留情的揭露其为非作歹的罪行,请求交付法司审理。
唐高宗想宽容包庇王本立,狄仁杰以身护法:“国家虽乏英才,岂少本立辈!陛下何惜罪人以亏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请弃臣于无人之境,为忠贞将来之戒!”王本立最终被定罪,朝廷肃然。
后来,狄仁杰官迁度支郎中,唐高宗准备巡幸汾阳宫,以狄仁杰为知顿使,先行布置中途食宿之所。并州长史李冲玄以道出妒女祠,征发数万人别开御道。
狄仁杰说:“天子之行,千乘万骑,风伯清尘,雨师洒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
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祠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冲起兵反对武则天当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贞起兵响应,武则天平定了这次宗室叛乱后,派狄仁杰出任豫州刺史。当时,受越王株连的有六、七百人在监,籍没者多达5000人。
狄仁杰深知大多数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军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则天说:“此辈咸非本心,伏望哀其诖误。”武则天听从了他的建议,特赦了这批死囚,改杀为流,安抚了百姓,稳定了豫州的局势。
其时,平定越王李贞的是宰相张光弼,将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杰没有答应,反而怒斥张光弼杀戮降卒,以邀战功。
他说:“乱河南者,一越王贞耳。今一贞死而万贞生。”
“明公。
急求安徽省高考语文试题以及作文题……
《琅琊溪述》原文: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占,乃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探异好古故也。《琅琊溪述》原文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占,乃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探异好古故也。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故长夫名溪曰琅琊。他日赋八题,题于岸石,及亦状而述之。是岁大历六年岁次辛亥春三月丙午日。述曰:
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造物遗功,若俟后贤。天钟灵奇,公润色之。疏为回溪,削成崇台。山不过十仞,意拟衡霍;溪不袤数丈,趣侔江海。知足造适,境不在大。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草木华发。亘陵被阪,吐火喷云。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乘兴从公。公举觞酒,酒酣气振。溪水为主,而身为宾。舍瑟咏歌,同风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明月满山,朱轓徐驱。石门松风,声类笙竽。呜呼!人实宏道,物不自美。向微羊公,游汉之涘;岘山寂寞,千祀谁纪?彼美新溪,维公嗣之。念兹疲人,繄公其肥。后之聆清风而叹息者,挹我于泉乎已而!
《琅琊溪述》翻译陇西的李幼卿,字长夫,以皇帝的侍从官身份治理滁州。(由于其治滁有方,)使饥饿者有食,流亡者返乡,乃至于连诉讼也没有了。所以有不少的闲暇时间悠游山林,寄情与景。
因此开凿和疏浚山泉以为溪流,并在溪的左右构建了可供歇息的上下坊,又环绕着溪流建了禅堂和琴台。这是为了仿照古法,探求其中的意趣罢了。
按照古书《图经》的记载,曾为镇东大将军的琅琊王晋元帝的住处是琅琊,曾在此山游玩和休憩,它的遗迹现在还有迹可查。所以长夫(即李幼卿,字长夫)就把这条溪水的名字叫做琅琊溪。
一天,琅琊王题诗八首于岸边巨石上,以记录这些情况。这一年是大历六年,是辛亥春三月的丙午日的事情。文章说:自从有了此山,也就有了此流泉。从未有人去开挖和疏浚它,也有了数万万年。
这是造物主的蛮荒之作啊,在等待着后来的贤人。这是一片上天钟情的灵奇的山水,如今幼卿来为它修饰点染。疏导出回荡的溪流,又削劈出高高的台观。
仰望此山,不过十仞之高,却也有衡山的品味;俯瞰溪流,虽所见不过数丈之宽,其奔突回环也有观江赏海的意趣。可见观境不在大小,恰当即感惬意。
这里的怪石雪白,溪流汩汩潺潺;山间洞壑幽深不见底,白云时出其间。仲春时至,阳气升腾,万木吐绿,山花烂漫,怒放于山间岗地,红白相间,如火似雪。
幼卿公享受着登山游览的快乐,大家也不分老幼尊卑,乘兴伴着同乐。幼卿公举杯畅饮,气势豪放,好像溪水反客为主,而自己反而是溪水的贵宾,与溪水为友,浑然到了物我两忘的境地。
推开刚刚弹的琴,开始咏歌,忘情的舞蹈于春风中。当乘醉而归之时,已是禽鸟归巢,夕阳西下。已而明月满山,幼卿公坐着车子缓缓而行,松涛阵阵,若闻天籁之声。
咳,人实在是大其道啊,并不是天地自己美,(是因为有人赞美她)。
遥想当年晋代羊祜,如果没有羊公游览汉水之滨,不登岘山慨叹,千年之下,又有谁知?而今它的美溪美水,是靠着幼卿公来维系它的美名啊。
考虑到幼卿公念念不忘,要把琅琊溪的美好公诸于世, (我今为你写此文以记之。)若后人到此在清风中叹息怀想,那就在这琅琊溪畔掬起清泉吧。
琉璃瓶文言文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是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进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人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到限制的例子,说明艺术家开拓出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是不同的。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中太虚幻境就是通过两种想象形式构筑的。
C、第三段用对比的方式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分后总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他们都与现实空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二、(3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万贞文先生传
[清]全祖望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鄂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颓,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读之甚喜,数日而毕;又见有经学诸书,皆尽之。既出,因时时随诸兄后,听其议论。一日伯兄期年家课,先生欲豫焉,伯兄笑曰:"汝何知?"先生答曰:"观诸兄所造,亦易与耳。"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因杂出经又目试之,汗浸千言,饿顷而就。伯兄大惊,持之而泣,以稿户部曰:"几失吾弟。"户部亦愕然曰:"几失吾子。"是日始为先生新衣履,送入塾读书。逾年,建请业于梨洲先生,则置之烽帐中高坐。先生读书五行并下,如决海堤,然尝守先儒之戒,以为无益之书不必观,无益之文不必为也,故于书无所不读,而识大者。
康熙戊午,诏征博学鸿儒,则获奖巡道许鸿勋以先生荐,力辞得免。明年,开局修《明史》,昆山徐学士元文延先生往,时史局中征士许以七品俸,成翰林院纂修官,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先生请以布衣参史局,不暑衔,不受俸,总裁许之。诸纂修官以稿至,皆送先生覆审,先生阅毕,谓侍者曰: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补入;取取某书某卷某页有某事,当参校。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明史稿》五百卷皆先生手定,虽其后不尽仍先生之旧,而要其底本,足以自为一书者也。先生之初至京也,时议意其专长在史,及昆山徐侍郎乾学居优,先生与之语《丧礼》,乃知先生之深于经,侍郎银请先生遍成五礼之书二百余卷。当时京师才彦雾会,各以所长自见,而先生最闲淡,然自王公以至下士,无不呼曰万先生,而先生与人还往,其自署只曰"布衣万斯同",未有尝他称也。
先生为人和平大雅,而其中介然。故督师之姻人方居要津,乞史馆于督少为宽假,先生历数其罪以告之。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赂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钱忠介公嗣子困甚,先生为之营一矜者累矣,卒不能得,而先生未尝倦也。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不矜意气,不事声援,尤喜奖引后进,唯恐失之,于讲会中惓惓三致意焉,盖躬行君子也。卒后门人私溢曰贞文。(选自钱仪吉纂《碑传集》,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 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生欲豫焉 豫:参与。
B.学士欲援其例以授之 援:引用。
C.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差错
D.先生赎而归之 归:归还。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万斯同小时候十分顽劣,可聪颖异常,过目不忘,长跟兄长们讨论学问,引起父兄重视,被送入私塾读书,又经名师指点,终成大器。
B.万斯同受邀参加《明史》的编纂工作,不计名利,担当修订审核重任;他学识渊博,目光敏锐,态度严谨,出色地完成了繁重的工作。
C.万斯同对经学有精深的研究,应邀编纂礼学之书,贡献很大;他为人也很低调,从不像别人那样炫耀自己,受到当时人们的普遍敬重。
D.万斯同严词拒绝某些人的不合理要求,不遗余力地为困顿者奔走,对市区人身自由者竭力相助,表现出刚正不阿、看重情义的君子之风。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伯兄骤闻而骇之,曰:"然则吾将试汝。"
译文:
(2)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琅琊溪①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①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狼牙山。②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8.这首诗围绕溪水描绘了哪几幅画面?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9.青葱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答: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意做五小题)(5分)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3) ,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诸葛亮《出师表》)
(4)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5)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生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6) ,忽到庞公栖隐处。(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7)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8)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三、(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巴尔塔萨的一个奇特的下午
哥伦比亚]加卡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
鸟笼做成了。巴尔塔萨习惯地把它挂在房檐底下。刚吃完午饭,就听人到处在说,他做了一个全世界最漂亮的鸟笼。来瞧热闹的人多级了,巴尔塔萨房前简直门庭若市,吵吵嚷嚷的,他只得摘下鸟笼,把木工作坊的门关上。
"你该刮刮脸啦。"乌尔苏拉对他说。两个星期以来,丈夫一心扑在鸟笼上,干木工活儿就不用心思了,她很不高兴,可是鸟笼一做好,她的烦恼就顿时烟消云散了。
"你能赚多少钱呢?"她问。
"不知道,"巴尔塔萨回答,"我想要价三十比索。末了总能到手二十吧。"
"你先要五十比索,"这半个月来,你起早贪黑的。再说,这鸟笼多大呀。我这辈子见过的鸟笼,就数这个大哩。"
"有关鸟笼的消息早就传开了,老大夫希拉尔多的夫人爱养鸟,那天下午,大夫出诊归来,就去看个究竟。
饭厅里挤满了人,那鸟笼放在桌上,供人观赏。偌大的鸟笼用铁丝扎成,分成三层,上下有通道,里面搭着专供鸟儿吃食和栖息的小房。空域部分,装有鸟儿嬉戏用的吊杆。整个鸟笼,犹如一座大型冰厂的模型。老大夫左看右瞧,他寻思,这鸟笼果然名不虚传,比他想给妻子买的那种漂亮多了。
"①这鸟笼根本不用养鸟,只要在树上一挂,它自己就会叫起来。"说着,他当着众人把鸟笼转了几转,又把鸟笼搁回桌上,"得,我买下了。"
"已经卖给别人啦。"乌尔苏拉说。
"蒙铁尔的儿子,是他订做的。"巴尔塔萨补充道。
大夫又瞧瞧鸟笼。"你可以再做一个嘛!"
"很抱歉,大夫,"巴尔塔萨说,"可是已经出手的东西是不能再卖的呀。"
大夫耸耸肩膀,"他们出多少钱买下的?"
巴尔塔萨把目光转向乌尔苏拉。"六十个比索。"她说。
大夫又看看鸟笼。"真漂亮,"他赞叹着,"漂亮极了。"说罢,转身朝门口走去,"蒙铁尔可真有钱啊!"
财主蒙铁尔对于鸟笼的新闻无动于衷。他就住在离这儿没有多远的地方,一间堆满家具什物的房子里。他那形容憔悴的妻子,一吃罢午饭就紧闭门窗,在黑洞洞的屋子里,睁着眼睛整整待上两个钟头。她忽然听见人声嘈杂,不仅吃了一惊。开门一看,之间门前聚集着一大帮人,巴尔塔萨拿着一个鸟笼也在那儿。他穿一身白,胡子刮得精光,神情严肃纯朴。
"这玩意儿真太妙啦,"蒙铁尔的妻子喊了起来,顿时容光焕发,她把巴尔塔萨青岛屋里,"我这一辈子都能没见过这么好的玩意儿。"
"彼贝在家吗?"巴尔塔萨把鸟笼搁在饭厅的桌子上。
"他还在学校里呢,一会儿就回来。"她答道。接着补上一句:"蒙铁尔这会儿在洗澡呢。"
蒙铁尔体态肥大,浑身毛茸茸的,脖子上搭着一条毛巾,从卧室的窗户里探出身来:"那是什么呀?"
"彼贝的鸟笼呗。"巴尔塔萨说。
那女人疑惑地瞧他一眼:"是谁的?"
"彼贝的呀,"巴尔塔萨的语气十分肯定,"是彼贝让我做的呀。"
蒙铁尔穿着裤衩就从卧室走了出来。"彼贝!"他大喊了一声。
"孩子还没有回来呢。"他妻子喃喃地说。
彼贝在门洞里出现了。他约摸十二岁,眼睫毛弯弯的,沉静忧伤,活像他母亲。
"你过来,"蒙铁尔对他说,"是你让他们做鸟笼的吧?"
孩子低下脑袋。蒙铁尔一把揪住孩子头发,硬要孩子看着他的眼睛,"你说呀。"
孩子咬咬嘴唇,一声不吭。
"蒙铁尔!"妻子埋怨了。
蒙铁尔放开孩子,转身朝巴尔塔萨走来。"抱歉得很哪,巴尔塔萨,你事先应该跟我商量一下嘛。只有你才会跟小孩子打交道。"他把鸟笼还给巴尔塔萨,"你赶紧拿走,能卖给谁就卖给谁。"
②那孩子一直木然不动地呆着,连眼皮都不眨一下。等巴尔塔萨接过鸟笼,迟疑地瞧了他一眼,他才像狗打呼噜似的,喉咙里发出一声闷响,然后趴到在地,嚎啕大哭。
蒙铁尔冷眼瞧着,无动于衷。母亲想上去抚慰一阵。"别管他。"蒙铁尔毫不妥协。
巴尔塔萨瞧那孩子半死不活的,活像一头害了传染病的牲畜。
"彼贝!"巴尔塔萨笑盈盈地走到孩子跟前,把鸟笼递给他。那孩子一跃而起,抱住跟他差不多大小的鸟笼,透过密集的铁丝瞧着巴尔塔萨,不知说什么好。
"巴尔塔萨," 蒙铁尔轻声说,"我不是说了吗,你把鸟笼拿走吧。"
"还给人家吧。"母亲吩咐孩子。
"你留着吧。" 巴尔塔萨说。
"你别犯傻了,巴尔塔萨," 蒙铁尔边说边拦住他,"你把这玩意儿带回家去吧,我一个子儿也不会给你的呀。"
"没事儿。我就是特意做了送给彼贝的,没想过要什么钱嘛。"
巴尔塔萨从挤在门口瞧热闹的人群里拨开一条路,走了出去。
巴尔塔萨在台球房受到热烈欢迎。这时候,他还在想,他做的鸟笼比别人的好,为了不让蒙铁尔的儿子哭哭啼啼,只得把鸟笼送给他,诸如此类的事情没什么新鲜的。可是过不了多久,他发现这类事情对许多人还挺重要,不禁兴奋起来。
"他们到底还是给了你五十比索才买下鸟笼的吧。"
"六十比索。"巴尔塔萨答道。众人给巴尔塔萨斟上一杯啤酒,他一一回敬。天刚擦黑,他就喝得酩酊大醉,漫无边际地胡扯起来。他说他要做一千个鸟笼,每个售价六十比索。然后,再做它一百万个,攒满六千万比索。电唱机由他出钱不停地唱了整整两个钟头。大家举杯敬祝巴尔塔萨身体健康,走运,幸福。
乌尔苏拉做好一盘葱头炸肉,一直等他。有人告诉她,她丈夫在台球房里欢喜若狂地跟大伙儿喝啤酒呢。她不相信,因为巴尔塔萨从来没有喝过酒。差不多半夜了,巴尔塔萨还在灯火通明的台球房里,一步也动弹不得。他花了不少钱,只得留下手表抵押,保证次日还清欠款。过了一会儿,他劈腿坐在街上。清晨五点钟,赶去望弥撒的妇女们看见他还坐在那儿。
(选自高兴主编《小说中的小说》,有删改)
11.请用简明的语言梳理这篇小说的脉络。(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依据小说的相关内容,概括蒙铁尔形象的特点。(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按照要求回答下面两个问题。(7分)
(1)对小说中画线①处的人物语言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小说中画线②处所用的描写方法,并分析这段文字在情节发展上的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说的结尾部分,写了从来没喝过酒的巴尔塔萨喝得酩酊大醉,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根据小说,请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的见解。(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时间在流逝"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琅琊溪述原文翻译及赏析
1. 文言文中琉璃的意思
精锐老师为您解答:
琉璃,亦作“瑠璃”,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
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目前国内琉璃制作比较有名的团队分别是漠源文化和琉璃工房,由于近期的琉璃市场冷清,漠源文化也开始尝试开始线上发展,作一个传统与创新的尝试。
在文言文中是水晶做的东西,很珍贵!
2. 文言文中琉璃的意思精锐老师为您解答:琉璃,亦作“瑠璃”,中国汉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用各种颜色(颜色是由各种稀有金属形成)的人造水晶(含24%的二氧化铅)为原料,采用古代青铜脱蜡铸造法高温脱蜡而成的水晶作品。
其色彩流云漓彩、美轮美奂;其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中国古代制造琉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最初制作琉璃的材料,是从青铜器铸造时产生的副产品中获得的,经过提炼加工然后制成琉璃。
琉璃的颜色多种多样,古人也叫它“五色石”。到了汉代,琉璃的制作水平已相当成熟。
但是冶炼技术却掌握在皇室贵族们的手中,一直秘不外传。由于民间很难得到,所以当时人们把琉璃甚至看成比玉器还要珍贵。
2008年6月,琉璃烧制技艺入选国务院批准文化部确定的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国内琉璃制作比较有名的团队分别是漠源文化和琉璃工房,由于近期的琉璃市场冷清,漠源文化也开始尝试开始线上发展,作一个传统与创新的尝试。
在文言文中是水晶做的东西,很珍贵。
3. 跪求< >中讲关于流离瓶的译文宋徽宗曾经把十个紫琉璃胆瓶交给小太监。
让小太监命令工匠在瓶里面镀一层金。小太监拿着琉璃瓶向工匠们展示。
工匠都没有办法做到。他们说:“把金子镀在里边,应该用烙铁熨烙使金子平整才行。
但是琉璃瓶的瓶颈太窄烙铁无法到达应到的位置。而且琉璃瓶又脆又薄耐不住手捏。
一定要镀金的话,瓶子肯定要破碎。我们宁愿获罪。
也不敢接这个活。”小太监知道这是不能勉强。
随手放进了箱子里。后来小太监在城里民居间行走。
看见锡工给陶器镀锡的工艺很精巧。就试着拿了一个琉璃瓶给他,说:替我在内壁镀金。
锡工却没说从前金匠的话。只是告诉小太监第二天来取。
第二天小太监到了,琉璃瓶已经镀好了。小太监说:“我看你的技术,确实比宫里的工匠高明。
你在这里屈居,不得被贫穷拖累吗。并把此事的原本都告诉了他。”
锡匠回答说:“这事容易。”小太监于是和锡匠入宫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
皇上也打算亲自观看。为此亲自到了后花园。
并把金匠全部召集到庭院里。一一询问。
工匠回答的都和昨天一样。锡匠独自上前,取一块金子锻打。
金子被锻打成纸一样薄。锡匠拿起来裹在瓶外边。
众人嗤笑着说:“这样做谁不行?就这道你是个低级的工匠,怎么能够做到在里边镀金?”锡匠笑笑并不回答。不一会剥下裹在瓶上的金箔。
固定在银筷子上 *** 瓶里。并用水银慢慢滴进瓶里。
盖上瓶口。来回摇动让水银布满瓶内。
很久金箔全部附在了内壁上。一点缝隙都没有。
然后慢慢的用指甲修正均匀。众人这才惊愕的瞪大眼睛相互看。
锡匠向皇上介绍说琉璃这种器具,怎么能够承受得住硬物的震荡呢。只有水银柔而且沉。
满满的倒进去不会对瓶子造成损害。但是水银的性质会腐蚀金子,不过眼睛看不到就无所谓了。
皇上大喜,厚厚的赏赐他打发他走了。我又想起元佑(宋哲宗年号)年间,在朝中做官的宋用臣被贬到舒州郡,舒州制作了大型的乐器,有架大鼓非常华丽,用金箔装饰。
放在鼓架上之后,旁边的铜环突然断了。打算剖开鼓取出它,又可惜费用太高。
宋用臣命人另外再制作一个大环。把铜环的固定处铳开做成锁须(卯环)的形状。
用铁固定在鼓身的洞上。然后把铜环的锁须敲进洞中。
刚一进去锁须就卯上了。于是再也没有脱落。
这真是巧妙的构思都是精心想出来的,出人意料。前面的那个故事是刘子思讲述的。
4. 跪求< >中讲关于流离瓶的译文宋徽宗曾经把十个紫琉璃胆瓶交给小太监。
让小太监命令工匠在瓶里面镀一层金。小太监拿着琉璃瓶向工匠们展示。
工匠都没有办法做到。他们说:“把金子镀在里边,应该用烙铁熨烙使金子平整才行。
但是琉璃瓶的瓶颈太窄烙铁无法到达应到的位置。而且琉璃瓶又脆又薄耐不住手捏。
一定要镀金的话,瓶子肯定要破碎。我们宁愿获罪。
也不敢接这个活。”小太监知道这是不能勉强。
随手放进了箱子里。后来小太监在城里民居间行走。
看见锡工给陶器镀锡的工艺很精巧。就试着拿了一个琉璃瓶给他,说:替我在内壁镀金。
锡工却没说从前金匠的话。只是告诉小太监第二天来取。
第二天小太监到了,琉璃瓶已经镀好了。小太监说:“我看你的技术,确实比宫里的工匠高明。
你在这里屈居,不得被贫穷拖累吗。并把此事的原本都告诉了他。”
锡匠回答说:“这事容易。”小太监于是和锡匠入宫向皇帝禀报了这件事。
皇上也打算亲自观看。为此亲自到了后花园。
并把金匠全部召集到庭院里。一一询问。
工匠回答的都和昨天一样。锡匠独自上前,取一块金子锻打。
金子被锻打成纸一样薄。锡匠拿起来裹在瓶外边。
众人嗤笑着说:“这样做谁不行?就这道你是个低级的工匠,怎么能够做到在里边镀金?”锡匠笑笑并不回答。不一会剥下裹在瓶上的金箔。
固定在银筷子上 *** 瓶里。并用水银慢慢滴进瓶里。
盖上瓶口。来回摇动让水银布满瓶内。
很久金箔全部附在了内壁上。一点缝隙都没有。
然后慢慢的用指甲修正均匀。众人这才惊愕的瞪大眼睛相互看。
锡匠向皇上介绍说琉璃这种器具,怎么能够承受得住硬物的震荡呢。只有水银柔而且沉。
满满的倒进去不会对瓶子造成损害。但是水银的性质会腐蚀金子,不过眼睛看不到就无所谓了。
皇上大喜,厚厚的赏赐他打发他走了。我又想起元佑(宋哲宗年号)年间,在朝中做官的宋用臣被贬到舒州郡,舒州制作了大型的乐器,有架大鼓非常华丽,用金箔装饰。
放在鼓架上之后,旁边的铜环突然断了。打算剖开鼓取出它,又可惜费用太高。
宋用臣命人另外再制作一个大环。把铜环的固定处铳开做成锁须(卯环)的形状。
用铁固定在鼓身的洞上。然后把铜环的锁须敲进洞中。
刚一进去锁须就卯上了。于是再也没有脱落。
这真是巧妙的构思都是精心想出来的,出人意料。前面的那个故事是刘子思讲述的。
5. 在文言文中怎么表示玻璃中国玻璃的发展史玻璃,古称琉璃、颇黎,近世也称作“料”。
从出土的玻璃器来看,我国西周至战国时期的玻璃工艺已趋于成熟。春秋末战国初出现了蜻蜓眼玻璃珠和仿玉玻璃器,这枚具有外来式样的中国玻璃珠,反映了中外玻璃制造技术的交流情况。
汉代玻璃产地分布在中原地区(生产铅钡玻璃)、河西走廊(生产以铅钡玻璃配方兼用钠钙为助溶剂的玻璃)及岭南地区(生产钾硅玻璃)。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罗马、波斯玻璃器的大量输入,我国自制玻璃减少。
玻璃,在中国最早出现和生产的时间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论,但自从周代以来的诗文传志中经常出现以下名词:“缪琳”、“火齐”、“琉璃”、“琅玕”、“颇黎”、“明月珠”,晋六朝记载中也出现了“玻璃”、“瑟瑟”,后人对此的注解多笼统地称之为“不同种类的玉石”,但联系近些年来考古发掘中大量实物的出土及专家的具体分析,现普遍认为这些东西多与人造珠玉有所联系。而其名称则没有一个严格地区分,多将半透明的称为“璃”,透明的才称“玻璃”,后来又有 “药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名称,而以料器一名使用最为普遍。
中国古代玻璃器存世的数量较少,研究历史也较晚,还没有象瓷器、玉器等文物那样建立起完整、系统的体系,为中国古代玻璃器的鉴定与收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我们对各时代玻璃器物的判别依然有迹可寻,因为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时代的器物总是统一在其时代风格之下的。
简单地说,西周时期的玻璃器朴素无华,色彩晦暗,器形简单,质地疏松,制作粗糙;春秋战国时期的玻璃器以仿玉为主,光洁度好,工艺水平较高,两汉时期延续这一传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玻璃器异域风格加重,器物轻薄,透明度较好;唐代时波斯风格浓厚,作品亮丽多姿;宋元时期则小巧精致;明代所出较少;清代玻璃器与前代迥异,不仅数量多、色彩绚烂,而且工艺复杂、高超,成为中国古代玻璃工艺的鼎盛期。 自汉代以来,特别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大量国外的钠钙玻璃传入我国,但我国并没有完全采纳这种玻璃配方,也没有延续前代的铅玻璃系统,但是在传统玻璃配方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配方,即改造成为铅玻璃和碱玻璃,这一改变经三国、西晋、东晋的过渡在魏晋南北朝的中晚期才基本改造完成,并延续至后来的隋唐和宋代。
所谓铅玻璃是指以氧化铅为助熔剂,并且不含氧化钡,也称为高铅玻璃;而以氧化钠为助熔剂的主要成分而不含钙的玻璃,称为钠玻璃,或碱玻璃。 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我国古代玻璃器的一个大转折时期,在质地、造型、工艺等多方面,都出现了崭新的气象,令人耳目一新,这种现象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外国玻璃的大量输入,带动了我国玻璃制造业的革命性变化,这些重大变革在隋唐时代已趋于稳定发展状态,此件椭圆形玻璃瓶采用北魏时期传入我国的吹制法制成,器壁极薄,透明度、光亮度均很好,器型为中国传统造型,一改南北朝时期中国吹制玻璃器粗糙的状况,表明隋代玻璃吹制技术已达到很高的水平。
隋统一全国,内监何稠借助烧绿瓷的方法烧造玻璃,获得成功。唐代玻璃器零星出土,陕西临潼出土了玻璃果、玻璃瓶等器物,其器型都是中国传统式样,采用吹制方法制成。
五代、宋、辽、金、西夏的出土玻璃器物,主要有玻璃葫芦瓶、花瓣口杯、壶形鼎以及玻璃饰物等。据文献记载,宋人对来自阿拉伯国家的玻璃器皿极为珍重,出土于浙江瑞安的磨花玻璃长颈瓶就是从阿拉伯输入的。
隋唐时代玻璃器的突出成就表现在陈设品、生活用具玻璃器的制作上,主要是玻璃瓶、玻璃茶具、玻璃杯等。例如1957年陕西省西安市西郊隋代李静训墓出土的玻璃瓶就是这个时期玻璃器的一个典型代表。
元代玻璃生产在宋、金玻璃业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并设立了烧造仿玉玻璃器的“瓘玉局”。明代的颜神镇是玻璃生产的重要基地,当地的民间玻璃作坊,以生产簪、珠为主。
清代的玻璃生产,南方以广州为中心,北方仍以颜神镇为中心。康熙三十五年(1696),内廷成立了玻璃厂,专门为皇室制造各种玻璃器。
清代玻璃器,绝大部分是造办处玻璃厂制造的。主要器物有炉、壶、瓶、钵、碗、杯、盘、尊等,颜色有白、黄、蓝、青、紫、红等30余种,还有套料、金星料、搅胎、珐琅彩等多种装饰方法。
其中,玻璃装饰艺术最重要的创造应是“套料”,也就是在白玻璃胎上粘贴各种彩色玻璃的图案坯料,然后经碾琢而成。另外,套料也有许多以彩色玻璃为胎。
清初,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当时清宫征调了全国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在玻璃厂轮班供职,同时还有欧洲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指导与制作,于是,中西方的玻璃制造技术在清宫玻璃厂汇合了。
当欧洲制造的晶莹的玻璃制品传入我国后,颇受统治者的喜爱。乐于接受外来科学技术的康熙皇帝决心生产和制造中国自己的优质玻璃器。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他请来德国传教士兼技师纪理安作技术指导,建立了清宫玻璃厂,从此开始了宫廷御用玻璃器的制作,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代灭亡为止,一直烧造不断。当时清宫征调了全国最。
6. 诗歌元沙院(曾巩)翻译和赏析元沙院
宋 曾巩
升山南下一峰高,上尽层轩未厌劳。
际海烟云常惨淡,大寒松竹更萧骚。
经台日永销香篆,谈席风生落麈毛。
我亦有心从自得,琉璃瓶水照秋毫。
译文:升山南下一峰独高,上尽层轩不辞辛劳。
海天交界处常常升起暗淡的云烟,大寒时节的松树和竹子更显得萧肃 *** 。
时间长了,道台上烧香的烟缕已经消散,昔日谈经之地已经落满了尘埃。
从这般场景中我也悟出了些许心得,如今我的心就像装满了水的琉璃瓶,可以将细微的事物看得一清二楚。
赏析:诗人攀登上升南山峰,由高处远眺,看见海天交界处浮起暗淡的烟云,“大寒”点明了此时登临的时节为冬季,通过描写烟云的惨淡以及松竹的萧骚,充分说明了冬季的萧瑟之景。进入元沙院,诗人看到的是经台上的烟缕消尽,昔日谈经论道的场所也已经落满了尘埃。可见元沙院已经荒废很久了,但诗人却不为此感到落寞沮丧,反而从中悟出了许多心得,由此可见诗人乐观豁达的情怀。
打字不易,望采纳~
7. 描写琉璃的诗句忆江南·琉璃 脱尘烟,采花谁人先?天音隐消藏经去,笑说琉璃将红颜。
弹指一挥间. 酬问师刘商虚空无处所,仿佛似琉璃。诗境何人到,禅心又过诗。
送慧则法师归上都因呈广宣上人刘禹锡昨日东林看讲时,都人象马蹋琉璃。雪山童子应前世,金粟如来是本师。
一锡言归九城路,三衣曾拂万年枝。休公久别如相问,楚客逢秋心更悲。
和皇甫判官游琅琊溪孟郊山中琉璃境,物外琅琊溪。房廊逐岩壑,道路随高低。
碧濑漱白石,翠烟含青霓。客来暂游践,意欲忘簪珪。
树杪灯火夕,云端钟梵齐。时同虽可仰,迹异难相携。
唯当清宵梦,仿佛愿攀跻济源春孟郊太行横偃脊,百里芳崔巍。济滨花异颜,枋口云如裁。
新画彩色湿,上界光影来。深红缕草木,浅碧珩溯洄。
千家门前饮,一道传禊杯。玉鳞吞金钩,仙璇琉璃开。
朴童茂言语,善俗无惊猜。狂吹寝恒宴,晓清梦先回。
治生鲜惰夫,积学多深材。再游讵癫戆,一洗惊尘埃。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孟郊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
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屏风曲李贺蝶栖石竹银交关,水凝绿鸭琉璃钱。团回六曲抱膏兰,将鬟镜上掷金蝉。
沉香火暖茱萸烟,酒觥绾带新承欢。月风吹露屏外寒,城上乌啼楚女眠。
酬乐天寄蕲州簟元稹蕲簟未经春,君先拭翠筠。知为热时物,预与瘴中人。
碾玉连心润,编牙小片珍。霜凝青汗简,冰透碧游鳞。
水魄轻涵黛,琉璃薄带尘。梦成伤冷滑,惊卧老龙身。
西明寺牡丹元稹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风炫转紫云英。自从天女盘中见,直至今朝眼更明。
崔十八新池白居易爱君新小池,池色无人知。见底月明夜,无波风定时。
忽看不似水,一泊稀琉璃。泛太湖书事,寄微之白居易烟渚云帆处处通,飘然舟似入虚空。
玉杯浅酌巡初匝,金管徐吹曲未终。黄夹缬林寒有叶,碧琉璃水净无风。
避旗飞鹭翩翻白,惊鼓跳鱼拨剌红。涧雪压多松偃蹇,岩泉滴久石玲珑。
书为故事留湖上,吟作新诗寄浙东。军府威容从道盛,江山气色定知同。
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答尉迟少监水阁重宴白居易人情依旧岁华新,今日重招往日宾。
鸡黍重回千里驾,林园暗换四年春。水轩平写琉璃镜,草岸斜铺翡翠茵。
闻道经营费心力,忍教成后属他人。题龙门堰西涧白居易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
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除却悠悠白少傅,何人解入此中来。
山寺看海榴花刘言史琉璃地上绀宫前,发翠凝红已十年。夜久月明人去尽,火光霞焰递相燃。
酬举生许遇山居李涉琉璃潭上新秋月,清净泉中智惠珠。不似本宗疏二教,许过云壑访潜夫。
怀惠明禅师鲍溶秋天欲霜夜无风,我意不在天地中。雪山世界此凉夜,宝月独照琉璃宫。
解空长老莲花手,曾以佛书亲指授。雪岭无人又问来,十年夏腊平安否。
夜宴曲施肩吾兰缸如昼晓不眠,玉堂夜起沈香烟。青娥一行十二仙,欲笑不笑桃花然。
碧窗弄娇梳洗晚,户外不知银汉转。被郎嗔罚琉璃盏,酒入四肢红玉软。
僧院牡丹陈标琉璃地上开红艳,碧落天头散晓霞。应是向西无地种,不然争肯重莲花。
蝇蝶鸡麝鸾凤等成篇李商隐韩蝶翻罗幕,曹蝇拂绮窗。斗鸡回玉勒,融麝暖金釭。
玳瑁明书阁,琉璃冰酒缸。画楼多有主,鸾凤各双双。
五月六日夜忆往岁秋与彻师同宿(知玄法师弟子僧彻)李商隐紫阁相逢处,丹岩议宿时。堕蝉翻败叶,栖鸟定寒枝。
万里飘流远,三年问讯迟。炎方忆初地,频梦碧琉璃。
湘西寺霁夜李群玉雨过琉璃宫,佳兴浩清绝。松风冷晴滩,竹路踏碎月。
月波荡如水,气爽星朗灭。皓夜千树寒,峥嵘万岩雪。
后山鹤唳断,前池荷香发。境寂凉夜深,神思空飞越。
题上元许棠所任王昌龄厅张乔琉璃堂里当时客,久绝吟声继后尘。百四十年庭树老,如今重得见诗人。
水精念珠曹松等量红缕贯晶荧,尽道匀圆别未胜。凿断玉潭盈尺水,琢成金地两条冰。
轮时只恐星侵佛,挂处常疑露滴僧。几度夜深寻不著,琉璃为殿月为灯。
宿成都松溪院李洞松持节操溪澄性,一炷烟岚压寺隅。翡翠鸟飞人不见,琉璃瓶贮水疑无。
夜闻子落真山雨,晓汲波圆入画图。尘拥蜀城抽锁后,此中犹梦在江湖。
双桂咏陈陶青冥结根易倾倒,沃洲山中双树好。琉璃宫殿无斧声,石上萧萧伴僧老。
行县至浮查寺(一作罗晌诗)罗炯二十年前此布衣,鹿鸣西上虎符归。行时宾从光前事,到处松杉长旧围。
野老竞遮官道拜,沙鸥遥避隼旟飞。春风一宿琉璃地,自有泉声惬素机。
坐弄琉璃水,行登绿缛堆。花低妆照影,萍散酒吹醅。
--白居易荆州新秋寺居写怀诗五首上南平王齐己竹如翡翠侵帘影,苔学琉璃布地纹。高卧更无如此乐,远游何必爱他云。
闲听谢脁吟为政,静看萧何坐致君。只恐老身衰朽速,他年不得颂鸿勋。
过台城感旧沈青箱六代旧山川,兴亡几百年。繁华今寂寞,朝市昔喧阗。
夜月琉璃水,春风卵色天。伤时与怀古,垂泪国门前。
林书记蔷薇张碧东风折尽诸花卉,是个亭台冷如水。黄鹂舌滑跳柳阴,教看蔷薇吐金蕊。
双成涌出琉璃宫,天香阔罩红熏笼。西施晓下吴。
求 翻译 琅琊溪宋欧阳修 现代汉语翻译全诗
《琅琊溪述》是唐代独孤及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给大家分享琅琊溪述原文翻译及赏析。《琅琊溪述》原文
陇西李幼卿,字长夫,以右庶子领滁州,而滁人之饥者粒,流者占,乃至无讼以听。故居多暇日,常寄傲此山之下。因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溪左右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以环之,探异好古故也。按《图经》,晋元帝之居琅琊邸而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故长夫名溪曰琅琊。他日赋八题,题于岸石,及亦状而述之。是岁大历六年岁次辛亥春三月丙午日。述曰:
自有此山,便有此泉。不浚不刊,几万斯年。造物遗功,若俟后贤。天钟灵奇,公润色之。疏为回溪,削成崇台。山不过十仞,意拟衡霍;溪不袤数丈,趣侔江海。知足造适,境不在大。怪石皑皑,涌湍潺潺。洞壑无底,云兴其间。仲春气至,草木华发。亘陵被阪,吐火喷云。公登山乐,乐者毕同。无小无大,乘兴从公。公举觞酒,酒酣气振。溪水为主,而身为宾。舍瑟咏歌,同风舞雩。时时醉归,与夕鸟俱。明月满山,朱轓徐驱。石门松风,声类笙竽。呜呼!人实宏道,物不自美。向微羊公,游汉之涘;岘山寂寞,千祀谁纪?彼美新溪,维公嗣之。念兹疲人,繄公其肥。后之聆清风而叹息者,挹我于泉乎已而!
《琅琊溪述》翻译陇西的李幼卿,字长夫,以皇帝的侍从官身份到滁州任刺史。由于其治滁有方,使饥饿者有食,流亡者返乡,诉讼也没有了。故有闲暇悠游山林,开凿和疏浚山泉以为溪流。并在溪的左右构建了可供歇息的小屋,又环绕着溪流建了禅堂和琴台。
按照古书的记载,曾为琅琊王的晋元帝曾游息过此山,因而李幼卿也就把这条溪流命名为琅琊溪了。并题诗八首于岸边巨石上,以记录这些情状。这是大历六年春天三月的事情。
我为李幼卿疏浚构筑琅琊溪一带景观而作诗歌记之曰:自从有了此山,也就有了此流泉。从未有人去开挖和疏浚它,想也有了数万万年。这是造物主的蛮荒之作啊,在等待着后来的贤人。这是一片天生灵奇的山水,如今幼卿你来为它修饰点染。疏导出回荡的溪流,又削劈出高高的台观。
仰望此山,虽不高峻,却也有衡山天柱的品味;俯瞰溪流虽所见不过数丈之遥,其奔突回环也有观江赏海的意趣。可见观境不在大小,恰当即感惬意。这里山下怪石踊跃,溪流汩汩潺潺;山间洞壑幽深,白云时出其间。仲春时至,阳气升腾,万木吐绿,山花烂漫,怒放于山间岗地,红白相间,如火似雪。
你享受着登山游览的快乐,大家也不分老幼尊卑,乘兴伴你同乐。你举杯畅饮,气势豪放,与溪水为友,浑然物我两忘。鼓瑟之,咏歌之,忘情舞蹈于春风中。当乘醉而归之时,已是禽鸟归巢,夕阳西下。已而明月满山,松涛阵阵,若闻天籁之声。
此情此景,岂不令人为之感慨!天地大美,固然不言,而人生其间,又岂能碌碌。江山胜迹,还须人为。遥想当年晋代羊祜,若不登岘山慨叹,千年之下,又有谁知?而今你造此溪流,必将名与溪将长留。我今为你写此诗以记之。若后人到此在清风中叹息怀想,那就在这琅琊溪畔掬起清泉吧。
《琅琊溪述》赏析独孤及与《琅琊溪述》文中提到的李幼卿是至交好友。李幼卿 ,字长夫,唐太子庶子,即太子的侍从官。唐大历六年(771年)任滁州刺史。序文中言“以右庶子领滁州”,即以太子右庶子的身份任滁州刺史。
由《琅琊溪述》可以看出,李幼卿在滁州任上理政有方,闲暇时间则用于山水亭林之营建,是琅琊山水文化最早的开拓者。独孤及与李幼卿多有交往和诗歌唱酬。《琅琊溪述》应是他到滁州与李幼卿相会并同游琅琊溪后的作品。
这篇文章是琅琊山水文化的开山之作。琅琊溪并进而琅琊山即由此得名。他在文章中写到:“晋元帝居琅琊邸,其为镇东也,尝游息是山,厥迹犹存”,于是将溪取名为“琅琊溪”。后来,“琅琊”又扩展为全山之名,从此“琅琊山”便有了正式的名称。
我自己的翻译:寂寥的空旷深山中,山顶的积雪融化,渐渐汇成小溪,不断上涨。游客们有的在溪水中悠闲的泛舟,有的在一旁漫步于横跨着溪水的简易木桥到达彼岸。不知道这溪水的源头(在哪里,)离这是远是近,只看见那山中的落花从水上流出。
《琅琊溪》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知滁州时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了雪消溪涨、游客渡溪、古槎横溪、山花随流水流出等画面,表现了作者对琅琊溪美景的喜爱之情,体现了作者寄情山水的悠然情怀。。此诗开头两句描绘了琅琊溪冬去春来,雪融水涨的画面,并状写了游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景,反映了琅琊溪景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结尾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的想象。
好了,关于“琅琊溪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琅琊溪翻译”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