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_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是怎么来的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的优缺点。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分析吧。
1.历史上都有哪些“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2.冲冠一怒为红颜只那方面为什莫
3.霸王别姬,冲冠一怒为红颜,霸王别姬具体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4."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5.圆圆曲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6.“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谁
历史上都有哪些“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自古女人被喻为“红颜祸水”,但男人还是心甘情愿地一次次为心仪的美人一战,因为在男人的骨子里始终认为:征服了女人就等同于征服了世界。尽管一次次战争夹杂着政治利益,夹杂着个人恩怨,夹杂着一个人或一批人的理想,但最直接的战利品则是女人。吴三桂为陈圆圆“冲冠一怒”并非唯一,历史上至少有八次,他们的“红颜祸水”主角是:
一、齐文姜:齐文姜是春秋时代齐僖公的次女,与她的姐姐齐宣姜,同为闻名“国际”的绝色美人。古典名著《诗经》用了六首诗来咏叹齐文姜,在这一本诗集中,有诗说她美德双全,让人难以忘怀,“彼美孟姜,德音不忘”(《诗经·有女同车》),而在另一首诗中,却漫骂她荡妇一个,“鲁道有荡,齐子由归”(《诗经·南山》)。可见,这个春秋时的美女齐文姜,在当时就成了风云人物,站在了浪尖上被人评点,全国士民为之如痴如狂,各国的王孙贵族纷纷上门提亲,不料,齐文姜同父异母的哥哥姜诸儿“近水楼台先得月”,首先看上了妹妹,发生了历史上最令人不齿的**。随后,邻国鲁桓公闻齐文姜之美,派人求亲,一心要彻底斩断女儿与儿子的这段孽缘的齐僖公赶忙同意了。齐文姜嫁到了鲁国后,很快为鲁桓公生下了两个儿子,长子名姬同,次子名姬季友。但齐僖公寿终正寝,姜诸儿继位当上了国君(齐襄公)后,未忘旧情,一心要夺回齐文姜。恰逢齐文姜回娘家探亲,二人如烈火干柴,不顾一切地拥抱在一起,鲁桓公见妻经久不回,到齐国接妻时得知了不堪忍受的内幕,勃然大怒,当即动手打了“大舅子”齐襄公一顿,欲火、妒火和怒火烧在一起的齐襄公也“龙颜大怒”,对鲁桓公痛下了杀手。美女惹得两位国王当众动粗,并激发命案,这可能在历史上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罢。
二、息妫:春秋时陈国的小公主,长有绝世之貌,她眼如秋水,脸似桃花,丽若芙蓉,雅若蕙兰,站着像临风弱竹,走路像仙子凌云。各国王孙贵胄皆垂涎三尺,陈国的国君先是同意女儿嫁给息国的国君息侯,息妫出嫁时,路过蔡国,蔡哀侯说:“妫妹至此,岂可不见一面?”就在宫中设宴款待,亲自作陪,在席上对息妫进行调戏。息侯大怒,但又担心不是蔡哀侯的对手,为报复蔡侯,息侯设计求救于楚文王,楚文王与息侯合兵一处,活捉了蔡侯,蔡侯愤怒,对同样好色的楚文王大夸息妫之美,于是文王朝思暮想得到妫氏,借巡视各方为名,来到息国。对息侯说:“我有大功于君夫人,今三军在此,君夫从为何不来慰劳?”息侯说:“敝国褊小,不足用此礼仪,望宽容小君。”楚王拍案大叫:“匹夫背义,敢以巧言拒我,左右何不为我拿下!”用伏兵活捉息侯,灭其国,息侯不久忿郁而死。楚文王念蔡侯介绍息妫有功,就把他释放回国。封息妫为桃花夫人,但息妫在楚宫三年,从不与楚文王说话。楚文王很奇怪,问她为何不说话,她回答说:“我一个女人,侍候二夫,即使不能死,又有何面目同别人言语?此是献舞之过啊?”说完,痛哭流泪,泣不成声。楚文王发现她还怨恨蔡侯,为了博得她的欢心,便说:“夫人勿忧,寡人一定给你报仇!”于是就派兵打进蔡国,蔡侯打着赤膊请罪,并把库藏宝物献给楚军,楚军才退。息妫之美,惹得三国国王发怒动兵,真不让齐文姜也。
三、貂蝉:三国时人,历史上的四大美女之一,号称“闭月”,她在当时大司徒王允的设计下,深深地陷入与董卓和吕布的三角恋中,这三个男女皆可称天下第一,貂蝉是天下第一美女,董卓是当时政权的实际掌握者,天下最有权势的人,吕布公认天下武艺第一,人称“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吕布本是董卓的义子,但为争夺天下第一美女的青睐,父子反目,展开激烈的斗争,最后董卓死于吕布戟下。貂婵之美,终使江山变色。
四、二乔:三国时人,三国时乔公之二女,二人皆美艳,贤德有才。一对姐妹花,同时嫁给两个天下英杰,一个是雄略过人、威震江东的孙策,一个是风流倜傥、文武双全的周瑜,但同时也惹得当时天下最有势力的丞相曹操的争风吃醋,曹操既是志在天下的英雄,也迷恋房中术,曾收罗“倡优在侧,常日以达夕”,且修筑铜雀台以收蓄天下美女,招募方士研究房中术,并以大量宫女做试验。二乔就是这位曹大官人的心愿之一。罗贯中在《三国演义》里说,曹操欲吞并东吴,诸葛亮奉刘备之命到达江东劝说孙权联合抗曹。周瑜是东吴的关键人物,诸葛亮为说服周瑜,故意说:“曹操在漳河新建了一座铜雀台,广选天下美女置于其中。他曾经发誓:‘我第一个愿望是扫清四海,成就帝业;第二个愿望是得到大乔小乔,死无遗憾。’不如将军用千金买下这两个女子送给曹操,那不是天下太平么?”周瑜听罢大怒,“老贼欺人太甚!大乔是孙策之妇,小乔乃周瑜之妻。我与老贼誓不两立!”于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战役“赤壁之战”拉开战幕。唐杜牧写曹操曾觊觎大小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深宫锁二乔”。
五、绿珠:西晋人,传说原姓梁,生在白州境内的双角山下,绝艳的姿容世所罕见,乃天下第一富豪石崇的爱妾。石崇的财产山海之大不可比拟,他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斗富。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王恺用赤石脂涂墙壁,石崇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抚然自失。金钱美女,石崇独得,自然引起多人愤慨,依附于赵王伦的孙秀就是暗慕绿珠而愤愤者之一,石崇失势后,孙秀明目张胆地便派人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其实是暗示石崇今非昔比,应审时度势。石崇坚持不给。使者回报后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赵王伦于是派兵杀石崇。石崇对绿珠叹息说:“我现在因为你而获罪。”绿珠流泪说:“愿效死于君前。”绿珠突然坠楼而死,石崇想拉却来不及拉住。石崇被乱兵杀于东市。绿珠之美,虽未引起国家战乱,但却致当时世界首富身死。
六、萧美娘:南朝梁明帝的女儿。她天生丽质,娇媚迷人,至于说她美到什么程度,那绝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隋灭梁后,萧美娘成为亡国之女,但她的美貌引得天下英雄追求,萧美娘初和大隋朝蒲山郡公李密私定终身,是李密的未婚妻,后来因为政治因素被选入隋宫为杨勇妃,杨广得知心仪的姑娘成为他的嫂子后,冲冲大怒,杀父屠兄,以强硬的手段纳萧氏为妃,李密因为未婚妻被迫成了杨广的妻子而冲冠一怒,起兵反隋。杨广被杀以后,萧美娘本想一死,但被侍女劝说以光复隋朝天下为重,为了光复隋朝天下,萧美娘被迫忍辱负重,苟且偷生,做了奸相宇文化及的淑妃,义军首领窦建德久慕萧美娘美色,起兵诛杀了宇文化及,萧美娘被迫做了窦建德的二宫。军阀王世充也久慕萧美娘大名,打败窦建德后强纳萧美娘为妃,李密不要江山要未婚妻,把玉玺交给王世充换回未婚妻。唐国公李渊打败李密,抢走萧美娘,萧美娘本是李世民的表婶,被迫做了李世民的庶母,怀有亡国之恨的隋室义成公主闻悉,以萧美娘之美说服突厥可汗,带领突厥兵来犯,唐朝刚刚立国不久,四方盗贼四起,还没有统一全国,李渊畏惧突厥兵,不得已将萧美娘交给义成公主。萧美娘在突厥和公主一起先后做了突厥二可汗的可敦,唐贞观四年(公元630年),李靖破突厥,唐军大败突厥颉利可汗,迎萧美娘重归长安,李世民在萧美娘身上体会到成熟女人的一种风韵、一种魅力、一种激情、一种实实在在的浪漫,更感受到一种类似姐姐与小母亲般的温馨,这使他为繁重国事所累的心得到抚慰。他顾不得年龄的悬殊,更不在乎外人的说三道四,就这样,唐太宗封萧美娘为昭容,萧美娘又成了大唐天子李世民的爱姬。萧美娘之美,竟惹得天下为之战,伦理为之乱,真可谓空前绝后。
七、花蕊夫人:后蜀后主孟昶的贵妃,才色双绝,花不足以拟其色,蕊差堪状其容,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久慕其名,起兵攻蜀,十四万守成都的蜀兵竟不战而溃。孟昶对花蕊夫人说:“我父子以丰衣足食养士四十年,一旦遇敌,竟不能东向发一矢”,久闻花蕊夫人艳绝尘寰的赵匡胤终于得以亲近芳泽,只觉得千娇百媚,难以言喻,等到花蕊夫人口称臣妾费氏见驾,愿皇上圣寿无疆时,那一片娇音,如莺簧百啭,呖呖可听,不久封花蕊夫人为贵妃,为长期的霸占花蕊夫人,七日后赵匡胤设计毒死孟昶,但令赵匡胤没想到的是,他夺得美人之爱,不光孟昶愤恨,他的兄弟赵光义也早已怒火焚胸,原来赵光义也早已爱上了花蕊夫人。有一夜,赵匡胤召见晋王(宋太宗),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烛影下晋王时或离席,若有所逊避之状。既而上引柱斧戳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这烛影斧声,便成为千古之迹。其实,正是赵光义为了江山美人,愤而屠兄。不幸的是,花蕊夫人最后没有成为赵光义的妃子,反被他一箭射死,大概是杀人灭口也未可知。因花蕊夫人之美,两位帝王间接死于她手。
八、陈圆圆:明末清初人。能歌善舞,色艺冠时,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崇祯时外戚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派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选美。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一日吴三桂在田府遇见陈圆圆,一见倾心,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刘宗敏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中国的历史由此改变。陈圆圆成为改朝换代的关键人物。
冲冠一怒为红颜只那方面为什莫
1644年李自成攻陷京城,俘虏陈圆圆后,好生安慰,并答应吴三桂进京时让他们团圆,还特意挑选10名宫女照顾陈圆圆饮食起居。随后携带白银万两,黄金千两,锦缎千匹前往山海关招降吴三桂,并答应封吴三桂为侯。不料这时李自成的部下刘宗敏却抄了吴三桂的家,抓了吴父,霸占陈圆圆,于是吴三桂降清,大战李自成于山海关,于是就有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这则故事看似合情合理,确值得推敲,吴三桂作为明朝山海关总兵,手下有三万多将士,仅仅为了一个红尘女子就至属下三万名将士的生死前途于不顾,背上万古骂名降清?
那么吴三桂为什么降清呢,这个要从吴三桂的性格说起,吴三桂优柔寡断,在降清与抗清问题上犹犹豫豫。后来农民军大举来攻,吴三桂着急万分,亲自拜见多尔衮。多尔衮许吴三桂裂土封王,并说:“君为故主复仇,大义可嘉。我今次领兵入关,严令大军遵纪,如有人敢抢一粒米,敢动一株草,皆会被以军法处死。望君告知关内人士,万勿惊慌”。吴三桂听后感激涕零,与多尔衮杀马为誓,永不相负。
于是吴三桂下令打开山海关门,放清军入关。关宁军为先锋,清军殿后,大战李自成于山海关。山海关一战,李自成大败。进入北京后,多尔衮食言,尔吴三桂却再也没有了退路。在小编看来,吴三桂降清不过是在万急时分,被多尔衮套路了!
蓟辽总督王永吉派吴三桂的副将向清国借兵,要求他们从喜峰口长城一线由北向南与自西向东的关宁铁骑两线作战打击农民军,却被求战心切的吴三桂改为自山海关出兵联合进攻。此后,从山海关到北京一线,农民军丢弃无数粮草,辎重,美女(古代美女往往被当成战利品),正是在收割战利品的过程中,吴三桂才结识了陈圆圆,吴三桂背叛大明朝也只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吴三桂做平西王坐镇一方手握重兵,到了康熙年间朝廷忌惮吴三桂手中的兵权,就下令要削藩。
霸王别姬,冲冠一怒为红颜,霸王别姬具体是个怎样的故事呢?
这个典故出自明末清初的故事:明朝的山海关总兵吴三桂,听说农民起义军闯王李自成打进了北京、崇祯皇帝自杀,准备去北京投降李自成。半路上吴三桂听说李自成的大将刘宗敏霸占了他的爱妾陈圆圆,还把他的父亲吴骧关起来打,大怒,立即回到山海关,反而投靠了清军,引多尔衮入关,打败李自成,占领了北京。后来明末清初的诗人吴伟业就此写了一首诗《圆圆曲》,其中著名的两句就是“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怒为红颜”。
从此以后只要是因为女人的事冲动的男人就都有了这么一个雅号。不过呢,一般正史上都认为吴三桂早就有心当hanjian了,冲冠一怒为红颜不过是个表象而已。至于戏说的那就不管这些了,前几年有个电视剧叫《江山风雨情》还演绎过这桩事。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说谁的典故
霸王别姬指西楚霸王项羽战败后与其宠妃虞姬诀别的历史故事。《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霸王项羽在和汉高祖夺封建统治权的战争中,最后兵败,自知大势已去,在突围前夕,不得不和虞姬决别。
霸王别姬的故事楚汉相争,诸侯多叛楚归汉。汉王听从张良等人的计策,与诸侯会合击楚。当时楚王屯兵垓下,兵少食尽,被汉王军队重重包围。霸王项羽夜不能寐,忽听四面楚歌同时响起,原来此为张良的计谋。他知道项羽军士都是楚地人,于是便命汉军高唱楚歌,以动摇楚军军心。
项羽听后大惊,叹道:“难道汉王已经得到楚地?怎么他军中楚人这么多?”于是起床,在帐中饮酒。霸王有宠姬虞姬和乌雅骏马,乃慷慨悲歌,他唱道:“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虞姬和歌而舞,霸王见此情况,自知将败,泣泪数行。左右见霸王别姬也都凄然泪下,莫能仰视。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天下而起的“楚汉之争”,项羽的妃子叫虞姬,好象是最后一场战役了,然后楚王项羽那方可能都知道自己输了,那天晚上都唱着楚歌---四面楚歌!
而项羽自己与虞姬喝酒唱歌,然后好象虞姬被他说的自杀了---有一首歌,只记得“虞姬虞姬奈若何”!在最后项羽自己也在一条什么河边自杀了!所以有了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诗句!而后人就根据这个而写了霸王别姬。
霸王别姬历史典故
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雅不逝。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闯,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有美人名虞”,但是并没有以后世流传的“虞姬”其名称;直到唐《括地志》等书才出现“虞姬”其名。当然,“姬”只是代称,并非虞姬的本名。五代时期的词牌名则干脆以“虞美人”嗯之。
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说:“司马迁据《左氏》、《国语》,采《世本》、《战国策》,述《楚汉春秋》,接其后事,讫于天汉。”
其中《楚汉春秋》一书乃汉初陆贾所着,至南宋时亡佚。毫无疑问,司马迁着《史记》时参考过《楚汉春秋》一书:“盖司马迁撰《史记》据《楚汉春秋》,故其言秦、汉事尤详。”(王利器)可是,《楚汉春秋》中记载的“美人和之”的和歌,注重细节兼好奇的司马迁却没有录入《史记》。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从《楚汉春秋》中引录了这首和歌:歌曰: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妄何聊生。
一直以来,就有人怀疑这首和歌是后世的伪作,理由是秦汉没有如此成熟的五言诗。但是,
《汉书·外戚传》记录的戚夫人哀歌却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子为王,母为虏,终日春薄幕,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女?”郦道元《水经注·河水》记录的秦时民谣也已是相当成熟的五言诗:“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柱。”因此,《楚汉春秋》所录的这首和歌并非伪作,应无问题。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刘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唯一的结局。
扩展资料:
《楚汉春秋》和《史记·项羽本纪》是“霸王别姬”故事的最早记载。二书都没有涉及虞姬的结局。以常情度之,虞姬不可能活下来,否则就不会有民间口耳相传的虞姬自刎情事,就不会至唐时尚有“项羽美人冢”的地望方位。垓下一战,四面楚歌声中,饮剑楚帐只能是虞姬惟一的结局。
通说以为:“霸王别姬”故事,反映的是虞姬和项羽感天动地的爱情;楚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灿烂传奇。
对历史事件的追根溯源,揭破真相,只能依赖于对原始文本的读解。仔细玩味虞姬的和歌,我从中发现了这个爱情故事的疑点。
参考资料:
圆圆曲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出自吴梅村的《圆圆曲》,讲的就是陈圆圆。冲冠一怒为红颜,说的就是吴三桂因陈圆圆而背叛。
当吴三桂领兵赴京朝见新主(李自成),走至永平沙河驿时,遇到从京城逃出的家人,吴三桂问:“我家里人好吗?”家人说:“被闯王抄了。”吴三桂说:“没关系,我到后就会归还。”又问:“我父亲好吗?”答:“被拘捕了。”吴三桂说:“我到后就会释放。”又问“陈夫人(指陈圆圆)还好吗?”答:“被闯王(一说为刘宗敏)带走了。”此时,血气方刚的吴三桂勃然大怒,厉声叫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随后,掉头打回山海关,以明朝大臣的身份,向昔日的宿敌清军递去了请兵书,希望多尔衮“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这就是“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也就是说吴三桂为了一个苏州名妓陈圆圆,将大汉江山出卖给了满清。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谁
圆圆曲讲了怎样一个故事:明末将领吴三桂的故事“英雄一怒为红颜”是错误的,正确的是“冲冠一怒为红颜”,意思是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这句话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圆圆曲》,原文是:“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译文:君王当年离开了人间,将军破敌收京让开了山海关。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赏析:《圆圆曲》讲述的是明末将领吴三桂的故事。在这首诗里,吴三桂本来已经归降了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但是李自成霸占了吴三桂的爱妾陈圆圆,吴三桂一怒之下,降而复叛,这才有了“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
《圆圆曲》是长篇叙事诗,全诗组织结构严谨,次序井然,前后照应,多用曲笔,叙事、抒情、议论交织在了一起,虽以陈圆圆、吴三桂的离合故事为主要内容,但也揉合进了明末清初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极其复杂的思想感情。
有作为的大人物为了心爱的女子而发怒。红颜,指的是比较漂亮得女子。
指的是吴三桂。“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出自明末清初诗人吴伟业的一首七言歌行《圆圆曲》。
意思是:全军痛哭披上了缟素,哪知道将军冲冠一怒是为了红颜。
说的是吴三桂为了爱妻陈圆圆攻打李自成的事情。
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正月,闯王李自成在长安正式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随后,他亲率大军渡河东征,杀向明朝的都城北京。
三月初,李自成兵临宣府(河北张家口市宣化)城下,京城危在旦夕。崇祯万般无奈之下,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命其放弃关卡,入关勤王。此时吴三桂是辽东总兵,驻守山海关。
吴三桂接到勤王旨令,统兵入关,当到达出山海关不远的河北丰润(今河北唐山市内)突闻噩耗,京城失陷,崇祯自缢身亡,遂带兵返回山海关。
四月初,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又听闻大顺军在北京捉拿大批勋贵高官,拷掠追银,他父亲吴襄也在其中。而更刺激他的是,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
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为清廷定鼎中原立下了汗马之功。
扩展资料:
《圆圆曲》当作于吴伟业仕清之前的清世祖顺治九年(1652年)。陈圆圆曾入宫,后为崇祯帝田贵妃之父田弘遇所得,又转赠给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为妾。
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出于私恨,遂引清兵入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圆圆。吴伟业为明朝的榜眼,曾任翰林院编修,他憎恨吴三桂引狼入室,于是写了讽刺吴三桂的《圆圆曲》。
此诗通过明末清初名妓陈圆圆与吴三桂的聚散离合,反映了明末清初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委婉曲折地谴责了吴三桂的叛变行为。
全诗巧妙地将吴三桂、陈圆圆同吴王夫差、西施联系起来,同时又运用不少史书典故入诗,从而使诗篇笼罩了一种深沉的历史感。
百度百科——圆圆曲
百度百科——吴三桂
好了,今天关于“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冲冠一怒为红颜的典故”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