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王湾的翻译_次北固山下王湾的翻译这首诗

       今天,我将与大家共同探讨次北固山下王湾的翻译的今日更新,希望我的介绍能为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1.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2.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3.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简单

4.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5.次北固山下全诗翻译及赏析

6.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次北固山下王湾的翻译_次北固山下王湾的翻译这首诗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翻译及赏析如下

       一、译文

       1、旅客要走的道路呀,正从青青北固山向远方伸展。江上碧波荡漾,我正好乘船向前。

       2、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江天。

       3、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

       4、我多么思念亲爱的故乡,书信早已写好,如何寄回家园?掠过晴空的北归鸿雁啊,拜托你们,把信捎到洛阳那边。

       二、赏析

       1、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之北。这首诗是作者游吴中之时,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作。诗人通过对江南秀丽景色和自己的处境的描写,表现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2、“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是说作者乘舟路过青山之下,舟行在碧绿的江水之上。“青山”当指北固山。这两句紧扣题目,写出了自己的羁旅之情。

       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前一句是说,潮水上涨,几乎与两岸拉平了,诗人向两岸望去觉得江面特别的宽阔。这里“两岸阔”是“潮平”的结果。

       后一句是说,船行在江中,江上的顺风徐徐吹来,船行得平稳而快速。这句诗中的“正”和“悬”两字用得很好,写出了江风的和缓和船的平稳感。

       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这两句是至今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殷瑶在《河岳英灵集》中说:“‘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诗人已来少有此句。张燕公(张说)手题政事堂,每示能文,令为楷式。”张说的称赞并非虚美之辞,这两句确是余味无穷的佳句。

       此句所以佳,因其人情人理,缜密细致,言人所未能言者,且发语警策,不可替换。天将明未明之时,长江下游宽阔的江面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江南的物候已带来春的气息。

       5、就在新的一年快要到来之际,游人却依然漂泊于孤舟之上,怎能不严生羁旅之思呢?因而,作者在见到春天雁群北归之时,便想起了鸿雁传书的做事。他的故乡在北方的洛阳,鸿隆北归的时候大概要经过他的家乡吧!于是他吟出了“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全诗意境开阔而美丽,对仗工整,炼字颇见功底,第五六句尤为佳美。

次北固山下一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

       这句诗的意思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所作,全诗原文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白话文意思是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时才能到达,希望北归的大雁捎到洛阳去。

扩展资料

       这是一首五律诗,诗中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类型)。

       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小景是难得出现的。

       后写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乘舟来到北固山下,展现在眼前的是山青水碧的壮丽景色。残夜将尽,旭日从水中孕育而出;时令虽在旧年,春意已经闯入江南。“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

       该诗写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时看到的两岸春景。先写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轻疾。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由此而引动末句的乡思,以归雁传书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春景和乡思和谐交融。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简单

       一、首联:写诗人在船上,停泊在北固山下。

       颔联:写诗人在船上所看到的景色。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新旧交替自然交替的自然理序。

       尾联:淡淡的思乡之情。

       整首诗的基调是乐观向上的,思想的愁绪很淡,环环相扣。

       二、附原文如下: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游客路过苍苍的北固山下,

       船儿泛着湛蓝的江水向前。

       春潮正涨两岸江面更宽阔,

       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红日冲破残夜从海上升起,

       江上春早年底就春风拂面。

       寄去的家书不知何时到达,

       请问归雁几时飞到洛阳边。

       赏析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飘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形容景物,妙绝千古”,给人积级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不失诗苑奇葩,艳丽千秋。

       三、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字为德,洛阳(今属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史学家。

       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考中进士,授荥阳县主簿、转洛阳尉。开元五年(717年),马怀素为昭文馆学士,奏请校正群籍,召博学之士,他当选其中。马怀素卒,由元行冲代马怀素之职,上表请通撰古今书目,名《群书目录》。由毋煚、韦述、余钦、殷践猷等分部而治之,他和刘仲丘合治集部图书,历时5年而成《群书四部录》200卷。校完内府图籍后,又于陆少伯等一起编校丽正书院藏书。他对南朝粱、齐以后的诗文集进行了大量的编校工作。书成后,因功授任洛阳尉。在开元十七年,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后去世。

       词翰早著,往来于吴、楚间,可惜遗作不多。其“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之句,当时称最。文学史家称其“气象高远,情景交融”,传为佳作。[1]其事迹,《唐才子传》中有详细记述。

王湾《次北固山下》原文、注释、译文、鉴赏

       次北固山下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律诗,诗人借景抒情,细致地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流露出诗人乡愁乡思的真挚情怀,也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和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羁旅行役诗。

       首联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颔联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颈联说明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

       尾联写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

       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优美的。

次北固山下全诗翻译及赏析

        王湾

        王湾(约693~751),字号不详,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712~713)登进士第,任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朝廷编次官府内藏书,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成书后因此官升洛阳尉。王湾博学多才,诗虽流传极少,却在诗坛极负盛名。流传下来的诗共十首,最出名的便是《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原文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江南早有春天气息。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

        鉴赏

        该诗首联以对偶发端,既工丽又跳脱。诗人所去之路是“客路”。泛舟顺流而下,向“绿水”前行,目的地正是与“青山”相隔甚远之“客路”。江南异乡漂泊之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跃然纸上。

        第二联写江水和小舟,气势恢弘。用“阔”来表现“潮平”,春江水浩渺云涌,远远看去,水面与岸仿佛连成一线,船上人的视野也更加开阔。“风正一帆悬”一句愈发精彩,风既顺又和,方足以保证帆“悬”,而一个“正”字兼容“顺”及“和”。“以小景传大景之神”(《姜斋诗话》卷上),将风平浪静、江河倾泻的开阔景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三联历来脍炙人口,备受后人推崇。夜色尚未尽褪,朝阳红日即已跃出水面;冬日还没远去,春色已然于江上呈现。“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是对季节变迁的反映和年华匆匆一去不复还的状写,如此怎能不让置身异乡“客路”的诗人由心底发出思乡之情呢?这句诗极受当朝宰相张说的称赞,他还亲自提笔写下悬于政事堂上,推崇为学者志士学习的榜样。

        尾联,早春时节,迎着东升的红日,泛舟而上,向青山之外远远行去。恰在此时,碧空中飞过一群北归的大雁。由此联想到“雁足传书”的典故,那么就由大雁带去我对家人的思切问候之意吧。这两句诗紧接第三联呼应首句,将淡淡的乡愁弥漫到整首诗中。

次北固山下 王湾的古诗是什么意思?

        翻译

        孤单漂泊青山之外,独自行舟绿水之间。

        潮水上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

        夜色将尽,海上旭日东升;新年未至,江中春意已现。

        家书既已寄出,会被送往何处?希望北归大雁,送到洛阳之边。

        赏析

        此诗以准确精练的语言描写了冬末春初时作者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等壮丽之景,抒发了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开头以对偶句发端,写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怀;次联写“潮平”“风正”的江上行船,情景恢弘阔大;三联写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给人积极向上的艺术魅力;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全诗表达了诗人旅居外地时深切的思乡之情。

       

《次北固山下》注释

        ⑴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⑵客路:行客前进的路。青山:指北固山。

        ⑶潮平两岸阔: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⑷风正一帆悬:顺风行船,风帆垂直悬挂。风正,风顺。悬,挂。

        ⑸海日:海上的旭日。生:升起。残夜:夜将尽之时。

        ⑹入:到。

        ⑺乡书:家信。

        ⑻归雁: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次北固山下》原文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次北固山下》创作背景

        这是诗人在一年冬末春初时,由楚入吴,沿江东下,一路行来,当舟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次北固山下》作者介绍

        王湾,号为德,唐代诗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玄宗先天年间(约712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后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注释次:停泊。

       北圄山:在今江苏镇江市北,三面临水,倚长江而立。

       “潮平”句:意为水涨及岸。与岸齐平,亦见水面宽阔。风正:顺风。

       解释离乡出游,来到北固山下,乘舟轻驾。顺碧水流。春潮上涨,水与岸齐,更觉江面宽。风平浪已静,孤帆独飘零。残夜还未尽,江上红日,早升起。旧岁还未除,春意已到,暖融融。写好的家书,我往何处投北归的鸿雁,替我捎信,回到洛阳城。

       解析冬末春初,作者舟泊北固山下,写长江两岸风景,并抒发乡思。行客(指作者自己)要走的路还远在青山之外,舟行驶在青山之间、绿水之上。春水初涨,原来很高的两岸变得和水面相平,以至于好像消失不见;江面上正吹着顺风,但见江面上船帆高悬,正飞快地行驶着。残夜末尽,太阳已经从东方大海中升起;江南春早,还在旧年已经有春意了。作者家在洛阳,旧年将尽,思乡念切,因生托归雁传书之想。

       此诗一开头就着眼于江南的青山绿水;诗的第二联寥寥十个字,写出了江南开阔的风景;第三联新颖警精,毫无雕琢之痕,其中寄寓着漂泊异乡的游子之情,并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第四联。

       《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

全诗如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全诗翻译: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航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帆顺着风端直高挂。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赏析:

       此诗以对偶句发端,既工丽,又跳脱。“青山”点题中“北固山”。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

       次联的“潮平两岸阔”,“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便愈见精采。“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那个“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第三联说明作者是于岁暮腊残,连夜行舟的。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近看可见江水碧绿,远望可见两岸空阔。这显然是一个晴明的、处处透露着春天气息的夜晚,孤舟扬帆,缓行江上,不觉已到残夜。这第三联,就是表现江上行舟,即将天亮时的情景。这一联历来脍炙人口。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日生残夜”“春入旧年”,都表示时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样匆匆不可待,这不禁叫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这两句炼字炼句也极见功夫。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置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于是托雁捎个信:烦劳雁儿飞过洛阳的时候,替自己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好了,今天关于“次北固山下王湾的翻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次北固山下王湾的翻译”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且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