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原文朗读_兰亭集序原文朗读视频

       接下来,我将针对兰亭集序原文朗读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兰亭集序原文朗读的话题。

1.高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2.有哪些文言文名篇值得背诵的?

3.·高分追加!!!高中古诗文朗读mp3免费下载

兰亭集序原文朗读_兰亭集序原文朗读视频

高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引导语:《兰亭集序》又叫《兰亭序》是王羲之最重要的一件行书作品,在技法上,几臻完美,成为后来行书法的典范,有“天下第一行书”之誉。以下是我整理的高一《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欢迎参考阅读!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设想

        1、安排两课时。

        2、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1、2,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5、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腾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①。

        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

        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

        齐彭殇(shāng) 趣舍万殊(qū) 流觞(shāng) 癸(guǐ)丑 游目骋怀(chěng) 修禊(xì)

        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

        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学生发言。

        明确本文层次。

        板书:

        1、记叙兰亭盛况

        2、抒发人生感慨

        3、交代作序目的

        四、讨论第一段内容

        完成课后练习(一)中的⑴,教学的同时要求学生试背诵。

        1、提问:本段共有六句话,作者是如何记叙这次兰亭聚会的盛况的?

        (指名学生依次朗读每一句的内容,然后概括出每句话的内容要点。)

        板书明确:

        记叙兰亭盛会:

        1、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目的:“修禊事也”

        2、人物:“群贤……少长……”

        3、环境:“此地有……,又有……”

        4、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5、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6、感受:“……信可乐也。”

        (讲析过程中,给定短暂时间强化记忆,然后指名学生根据板书内容提示,试背诵。)

        2、讨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

        明确:写景抒情,叙议结合。如叙说“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列坐其次。”下面紧接着引申而论“虽无丝竹之盛,……亦足以畅叙幽情”;下面也同样是叙议结合:“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得出这样的结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讨论:这段话语言有什么特点?

        教师明确:记叙性文字言简意赅,如开头总叙,只25个字就交代清楚了兰亭集会的时间、地点、目的,表现出高超的语言技巧;写景的文字精练优美,朴素清新。

        五、布置作业

        1、背诵第一段。

        2、预习思考:作者是如何围绕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展开议论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第二课时

        一、集体背诵第一段

        简要复习第一段内容,导人新课。

        二、讨论第二段内容

        1、教师领读或学生齐读。

        2、“俯仰”一词在这一段中两次出现,意思是否相同?

        (引导学生参看注释,理解这两句话的含义。)

        3、本段教学有一定难度,应先指名学生串讲大意。

        4、提问:这段话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议论的?是如何逐步展开的?

        (学生发言。)

        明确:作者承上文的“乐”字,由乐而忧,由生而死,围绕人生重大问题抒发感慨。

        5、结合课后练习(一)中的⑵,讨论这段话的议论与上一段的叙事有何联系。

        讲析:首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是承上段“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言;也是承上“仰观宇宙之大,俯察晶类之盛”中的“俯仰”二字推开一步的说法。下面承此句论述了两种人:一种是“晤言一室之内”倦于涉猎游玩的,一种是“放浪形骸之外”寄情山水的。他们虽然“取舍”“静躁”不同,但当“欣于所遇”时都是“不知老之将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又都是情随事迁,令人感慨的。作者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表议论,推进到生死的大问题,抒发了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无奈和“死生亦大矣”的'沉痛感慨。

        板书: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悟言一室之内 (静)

        或放浪形骸之外 (躁)

        欣于所遇 (快然自足)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

        况修短随化 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

        6、齐读。

        (指导学生在板书提示下试背诵。)

        三、讨论第三段

        交代作序目的,引起后人感怀:

        1、指名学生朗读。

        2、讨论: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发言)

        明确:这段议论中饱含感情,写出了阅读昔人兴感之作时内心苦闷伤感与古人产生共鸣。作者接上文“死生亦大矣”提出“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观点,认为“有生就有死”,对于生死说得如此痛切,虽有悲观消极情绪,但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批判了老庄哲学中的虚无主义世界观。

        3、如何理解这篇书序行文的巧妙?

        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写供后人阅读的《兰亭集序》,却先写阅读昔人兴感之作,由“今之视昔”想到“后之视今”亦是如此,为使后人也对今天的所为所思“兴怀”,所以“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以便“后之览者”也会“有感于斯文”。作者把昔人昔文、今人今文以及后人有感串联起来,巧妙地交代了诗集的由来,说明了编集的目的。

        4、全班齐读。

        四、归纳总结

        本文先绘声绘色地记叙了兰亭集会的盛况,接着叙志抒怀,抒发了对人生的无限感慨。语言清新朴实,叙议结合,在雕章琢句、华而不实的文风充斥文坛的当时,显得尤为可贵。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三。

        3、比较阅读:课外阅读《腾王阁序》,比较与本文在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

有哪些文言文名篇值得背诵的?

        本文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文言文单元第一篇课文,它与后面两篇文言文都是记游并说理的文章。《兰亭集序》叙写兰亭美景,抒发人生感慨,写景妙趣天成,说理深沉悠远。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参考~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致、所以、俯仰”等文言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几个特殊句式。

        2、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品味文中精短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4、通过意读、情读、美读,深切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修、期、致、所以、俯仰”等文言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现象及特殊句式。

        2、通过意读、情读、美读,深切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情感。

        三、书目推荐

        魏晋名士,像竹林七贤、王谢世家、桃源陶令,他们喜好饮酒,不务世事,常“托杯玄胜,远咏庄老”、“以清淡为经济”,以隐逸为高等哲学观,从而造就传奇的《兰亭序》,也造就了“魏晋风度”。于是,清谈、药与酒渐渐在魏晋社会流行起来了,这种流行其实是一种文化人格流行。你想知道其中原因吗?那就去读读鲁迅的名篇《魏晋风度与文学及药及酒之关系》。

        四、文本教学

        (一)作者、序文、文化常识的简介。(多媒体投放)

        1、作者。

        王羲之(303—361年),字逸少,号澹(dàn)斋。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因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2、序文: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作者自己写的序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写书的目的及成书经过;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古代有“赠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即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的赠序;还有 “诗序”,是一种是写在诗歌前面的序,多交代所咏故事的有关内容或作诗的缘起,如汉乐府《孔雀东南飞》前面的一段序。

        还有一类,既与赠序性质不同,又不专为诗而作,而多记写盛会的场面和宴饮之乐,这类序被称为“宴集序”或“宴游序”。古代名士于闲暇时常设宴邀友聚会,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这样。

        3.文化常识。

        (1)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即以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照顺序组合起来纪年。如甲子、乙丑等,经过六十年又回到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此法现仍沿用。文中,“岁在癸丑”之“癸丑”,即天干为“癸”,地支为“丑”。

        其他古代纪年法:①王公纪年法(赵惠文王十六年) ②帝王年号纪年法(庆历四年春)③年号干支并用法(天启壬戌秋日)。

        (2)修禊。

        古代的一种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时间选在农历三月三日。修禊是殷周遗风。《周礼·春官》:“女巫掌岁时,祓除衅俗。”由女巫导演,于三月上巳沐浴除灾祈福。《后汉书,礼仪志》曰:“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为大洁。”去宿垢,是除去旧病。

        《兰亭集序》中修禊事: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谢安、孙绰等42位文人学士、社会名流,在浙江山阴的兰亭作"修禊"之会。各人分坐于曲水之旁,借着宛转的溪水,以觞盛酒,置于水上。喝酒作诗,堪称盛会。

        (二)导入课文。

        说到东晋人王羲之,首推其书法,请欣赏《兰亭集序帖卷》(投影显示)。同学们看后有什么感觉?东晋人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是“飘如游云,矫若惊龙”,意思是像浮云一样飘逸,像惊龙一样矫健。这篇《兰亭集序》不仅是王羲之书法艺术之佳品,更是中国古代散文的上乘之作,通篇324个字,文辞优美,言简意赅,真可谓是“笔墨光泽与内涵文采齐飞”!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欣赏这篇千古名文。

        (三)字词整理。

        1、试读,正音。

        癸丑(guǐ) 修禊(xì) 流觞 (shāng)曲(qū)水 形骸 (hái) 游目骋怀 (chěng) 齐彭殇 (shāng) 会稽(kuài) (jī) 感慨系之 (xì) 管弦 (xián) 清流急湍 (tuān) 若合一契( qì) 临文嗟悼 (jiē dào)

        2、粗读,释词句。

        (1)解释下列多义词词义。

        ① 一 :A、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一:一边……一边……

        B、每感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一: 一起

        C、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一: 一样

        D、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 看作一样

        ②集:A、兰亭集序。 集:诗集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集:聚集

        ③所以:A、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用来……

        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所以:……的原因

        (2)词类活用。

        ①清流急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湍急的水)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流)

        ③一觞一咏。(名词作动词,喝酒)

        ④故知一死生为虚诞。(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⑤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3)文言句式。

        ①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②(众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主语省略句,状语后置句)

        ③悟言(于)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于)形骸之外。(介词省略句)

        ④不能喻之于怀。(介词结构后置)

        (四)文意理解。

        意读全文,理清内容层次,找出各层次体现作者感情的词,并概括层次要点。

        明确:第一层(第1、2自然段):叙写宴会盛况——乐。

        第二层(第3自然段):抒发宴会后的人生感慨——痛。

        第三层(第4自然段):交代作序的目的——悲。

        (五)语言品析。

        1、找出第1、2自然段中写景的句子并品味其妙在何处。

        ①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②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景“美”。运用白描手法,展示了此地山林的高峻气势和幽深静谧,而洁净明朗的清澈溪流,飞花溅玉的流水急湍,又让此地飞动着灵秀之气。水声泠泠,天宇清朗,清风拂面,物我同化,人的心胸也会变得灵秀爽快。信可乐也!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此句抒发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感慨?

        人的性格不同,理想各异,但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是,不知不觉中时光流逝,时过境迁,往日的美好幸福已为陈迹,不能永远被你我保有。作者在此发出了欢乐有尽、人生苦短的悲叹。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作者认为,虽然人的寿命只能听凭造化,但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美好,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同。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你还觉得文章哪些句子能够打动你,请写出你的理解,并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交流。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出来了,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如:“情随事牵,感慨系之矣。”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

        又如:“临文嗟悼”,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情感上与作者发生共鸣。

        五、课堂探究

        (一)重点、难点探究。

        此处教学,重在指导学生“情读”的基础上进行探究性学习。比如:①朗读注意节奏。像: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②朗读注意情感变化。像:“永和九年”至“修禊事也”一句叙述平稳,可用舒缓语气读;至“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节奏明快些;第3段,因是发表对人生忧乐的看法,故要用和缓低沉的语调读,还要用慨叹语气重读“大”和“痛”;第4段,要读出批评语气,“悲”要缓缓吐出并加以重读。

        1、情读文章第1、2自然段,研究:作者说“信可乐也”,请问,“乐”由何来呢?

        生:乐由“‘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来,由“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而来,由“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而来,由“‘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而来,由“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而来。

        师:(先表扬以上发言,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王实甫的《西厢记》里唱道:“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说明人生有“四美”(四大美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作者正是因这“四美”而“信可乐也”。

        2、学生根据“情读指导”自读文章第三段,探究:作者说“岂不痛哉”,那么他因什么而“痛”呢?

        明确:前文写宴会之乐,是为本段及下段的议论服务、作铺垫的。作者由宴会之乐联想到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有的人是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有的人是躁者,“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行为大不同,但“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都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可是,不知不觉中时光已逝,“不知老之将至”,及“情随事迁”,往日的美好已经成为旧迹,人不能永远保有美好。想到这里,作者是“感慨系之矣”:人生真是欢乐有尽、人生苦短啊!而且生命之长短,之存灭,不是主观所能左右的,它取决于自然的造化。正因如此,所以作者慨叹“岂不痛哉!”“痛”因此而生。

        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第4段,探究:这段作者流露出“悲”情,“悲”情与“痛”情一样吗?作者又因何而“悲”呢?

        明确:不一样。作者之“悲”,和他的人生观有密切联系。佛教、道教徒总是“一死生”“齐彭殇”,把生死看得很虚无、很超脱,可“我们”这些“兼济天下”的士大夫,应该要珍惜生命,去实现自己的抱负。正因如此,作者认为“一死生”“齐彭殇”的生命观是虚伪可笑的,因此我“每览昔人兴感之由”,“悲”古人;作者也“悲”后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人读“我”的文章,犹如“我”读古人的文章一样。这里的“悲”不同于上段的“痛”,而是对个体之痛的理性思考,是由己悲人的、更加深刻的感慨。

(二)拓展探究。

        人们认为此文在低沉情调里又蕴含积极情绪,你是否赞同,能说说理由吗?

        点拨:第1、2自然段,作者对这次集会环境的描写素淡雅致,摄其神韵: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这些都看出作者快乐的性情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

        第3自然段,虽然作者对时光飞逝,人生短暂大发感慨,但字里行间暗含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

        第4自然段,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死生”、“齐彭殇”的虚无主义,这也可以看做是积极的。

        六、课堂总结

        “逝者如斯乎,不舍昼夜”“朝闻道,夕死可也”“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生死问题,历来是文学和哲学关注的重点问题。一代书圣王羲之在《兰亭集序》里,用清新、质朴、优美的语言又为我们留下了他对人生哲理执著探索的思考。文中喟叹:“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凝聚了他深沉的人生忧患意识和对生命局限性的深刻洞察。所以,从自然中得到了“信可乐也”的人生愉悦,又感受到了“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美好逝去的悲哀,还触到了“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的人生短暂的悲苦。

        七、教后反思

        以读入文,以读品文,是教学本文的重要手段。教学时既顾及学生的精神需求于不顾,不一味“咬文嚼字”;又兼顾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不抛弃文本,过渡引申,使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因此,突出朗读是教学这篇文言文重要要素。文言文的阅读其实就是一个在读中积累品悟、内化提升的过程。所以,我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引导他们有滋有味的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而不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感悟和思考,读懂作者的心灵世界,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并享受到阅读的审美愉悦。当然,鼓励和引导、恰到好处的引申和点拨,也帮助了学生在感性与理性之间找到平衡。课堂上,我从学生精彩的发言中,从学生若有所思的面容上,从学生灼灼发光的眼睛里,感受到他们已经读懂了作者的心灵之声,已经在读中提升了自我。

        当然,文言文的学习,还需要为学生搭建知识迁移的平台,来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这点还有欠缺。要想让学生的心灵乘着自己的思想的翅膀飞得更高更远,真的是任重而道远。

·高分追加!!!高中古诗文朗读mp3免费下载

       首先:我个人认为这要看你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文章了,我比较喜欢散文,尤其是写景的再稍加一点哲理就是很完美的了。因此我推荐几篇:1.王安石《游褒禅山记》推荐原因:多读几遍就会发现,里面的东西太耐人寻味了,写景记事和抒发情感理论结合的太完美了。2.王羲之《兰亭集序》推荐原因:文中记事为主,同时融入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观,这个人生观是让世人都折服啊,文章的词藻也够华丽的。3.荀子《劝学》推荐原因:对仗工整,说理由小见大,深入浅出,观点明确,发人深思。4.刘禹锡《陋室铭》推荐原因:这种赋,能有这种意义,或者说有主旨的赋是很少见的。同时这篇文章可以让你了解很多典故。5.司马迁《屈原列传》推荐原因:文章写的太好了,能鼓舞人心,可以获取很多的典故,这些都会对你阅读文言文大有帮助。6.李密《陈情表》推荐原因:文章太谦恭了,使人不好意思啊,说话的艺术。7.韩愈《师说》推荐原因:人生中应该明白的道理: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8.孔子《论语》推荐原因:很经典,但是我不是说教材上的那些,其实那些根本不算是很好的,你可以自己找找。当然不全,但是我认为像这样我都毕业这么多年的人还会记得的文章值得背,我当初背的不亏,有的老师并没有要求要背的。当然我还背了一部分,但是不没有那么好。

提取码:?zs26?

       内容提要?学习古诗文,朗读是关键。只有反复朗读,烂熟于心,才能前后联系,浑然一体,真正领悟文本,对文本才有发言权。在古诗文阅读鉴赏课堂中,我们一定要把朗读作为基本的教学环节与对文本的赏析结合起来

       好了,今天关于“兰亭集序原文朗读”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兰亭集序原文朗读”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