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原文_孝经原文完整版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孝经原文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2.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

3.“(_ _ _ _),受之父母”本词是形容自己的身体是父母给的,前半句是什么来的?

4.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5.孝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6.孝经翻译及原文

孝经原文_孝经原文完整版

“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的全文是什么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出自《孝经·开宗明义》,全文如下: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原文的意思是:孔子坐着,曾子陪伴着他。孔子说:“古代圣王有一种最高的德行最重要的道理,用来顺服天下,老百姓因此和睦,君臣上下没有怨恨。你知道这种道德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曾参不聪明,怎么能够知道呢?”

       孔子说:“孝道便是道德的根本,教化由此而产生。返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从父母那里接受来的,不敢使它们受到诽谤和损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扬名到后世,使父母受到尊贵,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继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才是孝道的最终归宿。《诗经·大雅·文王》说:“怎能不念你祖先,努力学习修其德。”

其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一句谚语。这句话意思是身上的一切都是父母给的,绝不能有丝毫的损伤,指爱护身体如同敬爱父母。

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

       孝经第一章原文及译文如下: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孝经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_ _ _ _),受之父母”本词是形容自己的身体是父母给的,前半句是什么来的?

       孝经原文及译文解释如下:

       《孝经》,在儒家经典“十三经”中是最“小”的一部,说它最“小”,乃是从它的篇幅、字数上说的。

       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中,曾子在一旁陪侍着。孔子说:“先代的圣王有至高的品德和重要的思想,用它来使天下归顺,百姓能够和睦相亲,上上下下不会相互怨恨。你知道它是什么吗?”曾子离开座位,恭敬地回答道:“学生我不够聪颖,哪能知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说:“我所讲的这种品德和思想,就是孝道。孝道,是所有德行的根本,教化也由此而产生。曾参,你坐下来,我来告诉你。人的肢体、毛发、肌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应该注意保全它们,不能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起始点。

       人要遵循天道,建立功业,使自己的名声流传于后世,并能够因此为自己的父母争得荣耀,这就是孝的最终目标。实行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是出仕以事奉君主,服务于社会,最终建立功业,以显亲扬名。《诗经·大雅·文王》上说:‘不要忘记你的祖先,要努力地发扬光大他们的美德。'”

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前半句是身体发肤。原句出自于先秦孔子的《孝经》。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白话译文: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回到座位上去吧,我告诉你。人的躯干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予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修养自身,推行道义,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实行孝道的归宿。孝道,从侍奉父母开始,以服事君主作为延续,成就自己忠孝两全作为最终归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孝经》为孔子七十子之徒之遗言,成书于秦汉之际。

       赏析:

       《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孝经》首次将孝与忠联系起来,认为“忠”是“孝”的发展和扩大,并把“孝”的社会作用推而广之,认为“孝悌之至”就能够“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对实行“孝”的要求和方法也作了系统而详细的规定。

       《孝经》还把道德规范与法律(刑律)联系起来,认为“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关系和道德秩序。

孝经第三章原文及译文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翻译过来的意思是,人的身体的每一寸皮肤和每一根头发,都是父母给予的。

       寓意是:提醒我们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让父母担心。

       其实,这句话后面还有两句:“不敢毁伤,孝之始也。”意思是: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

       全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出自于《孝经·开宗明义》。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参在旁侍坐。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至高之德、切要之道,用以顺天下人心,使人民和睦相处,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你知道先王的至德要道是什么吗?”曾子离席而起,恭敬地回答说:“学生曾参愚昧,怎么会知道呢?”孔子说:“孝,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这里生发开来。你坐下,我现在就跟你讲!人的身体以至每一根毛发和每一块皮肤,都是父母给予的,应当谨慎爱护,不敢稍有毁伤,这是实行孝道的开始;以德立身,实行大道,使美好的名声传扬于后世,以光耀父母,则是实行孝道的最终目标。所以实行孝道,开始于侍奉双亲,进而在侍奉君主的过程中得到发扬光大,最终的目的就是成就自己的德业。《诗经·大雅》说:‘常常怀念祖先的恩泽,念念不忘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德行’。”

孝经翻译及原文

《孝经》中国古代儒家的伦理学著作。

       孝经原文: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孝经译文:诸侯章第三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孝经翻译及原文如下: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翻译: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孝经简介:

       孝经是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是阐述孝道和孝治思想的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历代儒客研习之核心书经。《孝经》相传为孔子所作,又说为孟子或孟子门人所作。

       孝经分今文本和古文本,今文本《孝经》,共计十八章。首章总说孝的宗旨和根本;第二至六章分说对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五种贵贱不同的人所行孝道的不同要求;第七章至第九章说明孝的政治意义和功用。

       第十章、第十一两章从正反两方面辨明事亲中的孝与不孝;第十二章至第十四章进一步阐述第一章;第十五章至第十八章论述行孝道的几种具体做法。全书以阐述儒家“孝”的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

       书中首先把孝归于“上天”所定的范畴,提出了“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的观点。孝经对儒家思想中的“孝”的基本内容和要求进行了阐述,并首次将个人的“孝亲”与国家的忠君联系起来,而且提倡国家应对“孝”进行法治化,即以法律来维护儒家的孝。

       好了,关于“孝经原文”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孝经原文”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