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二首杜牧拼音版_赠别二首杜牧拼音版其一
大家好,我是小编,今天我来给大家讲解一下关于赠别二首杜牧拼音版的问题。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将这个问题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就一起来看看吧。
1.豆蔻梢头二月初全诗
2.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3.《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全诗翻译赏析
豆蔻梢头二月初全诗
全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首诗歌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翻译为:十三四岁的少女姿态袅娜,举止轻盈美好,就像二月里含苞待放,初现梢头的豆蔻花。十里扬州路的春风骀荡,珠帘翠幕中的佳人姝丽没有比得上她。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一朵豆蔻花。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以上内容参考古诗文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赠别二首·其二?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催泪到天明。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像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心情的诗。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赠别二首·其一》(杜牧)全诗翻译赏析
意思是: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出自唐代杜牧《赠别二首(其一)》,原文为: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十三年华,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青春佳丽,卷起珠帘卖俏粉黛都比不上她。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杜牧在大和九年(835年),由淮南节度使掌书记升任监察御史,离扬州奔赴长安,与在扬州结识的歌妓分别之作。
思想主题:
这首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着重写扬州一位歌妓的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引起惜别之意。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百度百科-赠别二首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系列:唐诗三百首 赠别二首·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注解 1、豆蔻句:喻处女,后因称十三四岁女子为豆蔻年华。 译文 姿态美好举止轻盈正是十三年华, 活像二月初含苞待放一朵豆蔻花。 看遍扬州城十里长街的青春佳丽, 卷起珠帘卖俏粉黛没有比得上她。 赏析 ?这两首诗是诗人在大和九年(835),调任监察御史,离扬州赴长安是,与 *** 分别之作。 ?第一首着重写其美丽,赞扬她是扬州歌女中美艳第一。首句描摹少女身姿体态,妙龄丰韵;二句以花喻人,写她娇小秀美;三、四两句,以星拱月,写扬州佳丽极多,唯她独俏。手法上强此弱彼,大有「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概。语言精萃麻利,挥洒自如,情感真挚明朗,荡然肺腑。好了,关于“赠别二首杜牧拼音版”的讨论到此结束。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赠别二首杜牧拼音版”,并从我的解答中获得一些启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